第1525頁
劉協將燈籠還給小橋。「你若喜歡,就請他多寫幾幅,留著把玩。」
小橋又驚又喜。「真的可以嗎?」
「應該可以吧。」劉協問跟過來的鐘繇。「你這兩天有安排了嗎?」
鍾繇笑道:「除了去拜訪魏陶,尚無其他安排。陛下與貴人若是覺得臣之書畫還過得去,臣求之不得。當初在陛下左右侍候筆墨,可是臣此生最懷念的時光。」
劉協哈哈大笑。「你現在可不是當初的黃門、尚書,豈能以筆墨為事。這樣也好,你就在這裡住幾天,說說這幾年的經歷得失。」
「唯。」鍾繇躬身領命。
能留在行在,隨時與天子見面,對他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周忠為鍾繇高興之餘,又有些遺憾。看天子的態度,鍾繇這次怕是要被重用,不可能再去司空府了。
得到了鍾繇的同意,劉協隨即安排小橋去為鍾繇準備住處,並通知尚食監多準備幾個菜,他打算留周忠、鍾繇吃飯。
小橋很開心,蹦蹦跳跳地去了。
周忠看在眼裡,欲言又止。
——
天竺客棧。
韓融站在院子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眼中充滿好奇。
他是第一次來江南,對江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卑濕、蠻荒等詞語中,看到眼前這些與中原人相比明顯矮一些,黑一些的南方人操著半生不熟的官話,引用著未必貼切的典故、詩文,他既想笑,又覺得欣慰。
在他看來,這些南方人就像是剛剛進入學堂的孩子,雖然幼稚,卻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成為溫文爾雅的士人。
當這樣的人遍地都是的時候,零陵就不會再被人視作蠻夷之地,而是文明之鄉。
「元長,真的是你啊。」一個老者從裡面快步走了出來,用力一拍大腿,又驚又喜。
韓融定睛一看,認出是老朋友劉熙,只是比他記憶中的劉熙更蒼老了,而且麵皮也黑了很多。
「成國,我們有多少年沒見了?」韓融上前,托著劉熙的雙臂,感慨萬千。「你看看,我們倆都老了。」
「世間富貴貧賤多不平,唯有歲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劉熙哈哈一笑,指著身後的一群年輕人說道。「這都是我的弟子,有些你認識,有些從來沒見過,待會兒讓他們自己介紹。走,我們進去說話。」
韓融欣然答應,與劉熙手把手,進了後院。
劉熙住的是個獨立的院子,很寬敞,讓人很難相信是在客棧里。劉熙住在正堂旁邊的室中,前面是書房兼講堂,後面是臥室。
書房裡擺滿了書稿,案上、地上都是,連走路都要小心。
韓融笑道:「成國,你可這是坐擁書國,封地萬里啊。」
劉熙哈哈一笑。「說起來,這也是拜士威彥兄弟所賜。如果不是他們照顧,我也不可能十餘年如一日,可以不問世事,潛心學問,積累下幾篇小文。」
他拉著韓融走到書架前,指著一堆堆用青囊包裹的文稿,如數家珍。「這是《孟子注》,這是《諡法》,都是剛整理好,準備付印的。這是……」
「這是《釋名》,我剛剛見過了。」韓融從書架上拿起一冊帶著墨香的新書,翻開看了起來。「我知道成國在此,也是因為這部書。你知道嗎,一個米肆的小姑娘,居然拿著你的書讀,著實讓人大吃一驚,沒想到一向被視為蠻夷之地的零陵還有這等好學的風氣。」
「中原人自大慣了,長江以南皆是蠻夷,燕山以北皆是傖夫。」
「不是燕山以北,是大河以北,包括幽冀人在內。」韓融糾正了一下劉熙,兩人相視大笑。
這是一種中原士大夫之間才有的默契。
兩人說笑了一陣,劉熙感慨地說道:「我多年不問政事,但是還要為士威彥兄弟說句公道話。雖然他們割據交州,不肯向朝廷稱臣著實不智,但這些年穩定地方,讓那麼多中原逃難來的人活下去,還是有功的。元長,你們汝潁人在朝在野的力量都很大,又是士威彥的師門所在,可不能置之不顧啊。」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一針見血
韓融擺擺手。「這件事稍後再說,你還是先向我介紹一下這些年輕俊彥吧。要不然,我們兩個老朽說得熱鬧,卻讓他們站著,多不合適。」
劉熙打量了韓融一眼,有些失望。
韓融故意岔開話題,顯然是不贊成他的觀點。
他雖然學問好,門生多,但入仕的卻沒幾個,能在朝廷說上話的更是一個也沒有。得知韓融來訪,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機會終於來了,沒曾想韓融卻是這樣的態度。
按捺著心中沮喪,劉熙請韓融入座,先介紹了韓融的身份,特地強調了韓融曾隨天子西遷,經歷了幾年苦難,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他的弟子們心領神會,一一上前見禮。
劉熙的弟子也大多是中原人,包括汝南人程秉、沛郡人薛綜、南陽人許慈等等。程秉與韓融十幾年前就認識,不過當時韓融尚未出仕,而程秉也是剛剛求學,未窺門徑,兩人並沒有直接交流。
時隔十幾年後再見,韓融已經是官至太僕的退隱官員,而程秉也是學問精熟的學者。
趁著韓融誇獎程秉學問長進的機會,程秉再次提及士燮,希望韓融能為士燮說幾句公道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