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頁
見周群情緒低落,秦宓有些意外,將周群引到偏僻處,問了幾句。
周群將情況說了一遍,又抱怨道:「我已經做過試驗,反射沒有色差,比透射更佳,因此可以做得更大,卻不笨重,比那透射鏡好上百倍。奈何天子不識其中妙處,竟然不允。」
秦宓沒有立刻說話,仔細想了一會,又讓周群將圖紙鋪開,搖了搖頭。
「仲直兄,恕我直言,你這個設計的確有高明之處,但困難也不少。別的不說,這銅鏡反光不如透射明亮,便是有目共睹的。白天或許勉強,晚上……」
秦宓沒有說下去,周群卻聽懂了,一拍額頭,懊喪地說道:「疏忽了,疏忽了。」
銅鏡是常用之物,周群自然明白秦宓說得有理。他想造這望遠鏡就是為了觀星,都是晚上。一室之內尚且模糊,更何況夜空之中萬里之外的星辰呢?
這麼說來,天子讓他去和南陽作坊談合作,就不是敷衍,而是婉言拒絕了。
對此,秦宓倒是不覺得。
他對周群說,南陽做鏡鑒的作坊不少,他們不僅做望遠鏡,還做日常用的銅鑒。因為競爭激烈,他們下了不少功夫,有的作坊在磨製上下功夫,有的則在材料上花了大量心思,都想出新求勝,提高反射亮度也是其中之一。
這一點上,民間的作坊比尚方監更有經驗,思路更多。
周群聽了,將信將疑,卻還是去準備了。
數日後,周群先發表了文章,然後由太史署借著研討的名義,召集南陽幾個有實力的作坊參加會議,尋求合作者。
正如秦宓所說,幾個制鏡作鑒的作坊都很有濃厚的興趣,其中一個還提出了解決亮度不足的辦法。
以銀為鏡,或者在銅鑒上鍍一層銀,再進行研磨,亮度可以提高好幾個等級。
這一點,他們已經試驗過了。只是鍍銀的成本太高,普通百姓買不起,目前只能作為奢侈品出售。如果能貼上太史署的標籤,或許有助於提高知名度。
當然,比起太史署的標籤,他們更希望自家的產品能成為貢品,讓後宮的皇后、貴人們用上這種高亮度的銀鏡,並為他們宣傳。
雙方一拍即合。
周群拍著胸脯表示,我會將你們的要求匯報天子,爭取得到他的同意。
作坊的代表很高興,回去就讓人送來了兩面精美的銀鑒。周群第一時間將這兩面銀鑒送到了劉協面前。
對銀鑒的光潔和明亮,劉協也大感意外。
南陽不愧是帝鄉,有錢人多,各種工藝也發達,居然能造出這麼精緻光潔,反射率這麼高的銀鏡,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看來有必要對南陽的工藝水平進行一次摸底。
這麼明亮的銀鏡,用來制反射望遠鏡應該沒什麼問題,周群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當然也只是一步而已。
反射望遠鏡雖然能解決色差問題,卻無法解決球差,想造出一架合格的天文望遠鏡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連他也解決不了。
對那些細節,他同樣不甚清楚,只能指望更多的人去摸索。
對作坊想成為貢品,並以朝廷的名義進行宣傳的想法,劉協婉言拒絕了。
他對周群說,朝廷沒錢,後宮的規模被儘可能的壓縮,用不起太多的奢侈品,也不想因為形成奢侈的風氣。你研製望遠鏡的費用,我可以提供一部分,作為貢品的事就免了。
周群倒也不在意。
只要能製成望遠鏡,其他的他都不關心。再說了,天子厲行節儉,他求之不得,斷然沒有勸天子奢侈的道理。
省下錢,正好用來研究。
經過反覆磋商,作坊也讓步了,與太史署簽署了合作協議,一起研製觀星專用的望遠鏡。
經過一個多月的辛苦,第一架反射望遠鏡問世。
沒有色差,亮度也可以接受,但效果卻不如周群預期,星星的影像模糊,不如透射式望遠鏡清晰。
周群大受打擊,冥思苦想。
這時,邸報上發布了一片文章,針對周群之前發表的文章做出了預測,提到球面較小時,會出現軸線以外的圖像變形模糊,並從數學上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法。
周群看了文章,大為震撼,立刻找到了這位名叫趙爽的年輕學者,邀請他一起參與反射式望遠鏡的研製。
與周群研製反射式望遠鏡遇到的麻煩相比,尚方監研製射透式望遠鏡的進展卻比較順利。在解決了材料問題後,滿足軍用要求的望遠鏡迅速研製成功,將視野擴大了兩到三倍。
經過驗收,劉協下令製造第一批軍用望遠鏡,總數為二十隻。
十隻交給講武堂,作為教學、演習時使用,並用尚方監提供反饋意見。
十隻以天干編號,分發給一線作戰的將領以及一些鎮守一方的重將,即是作戰利器,也是一種榮譽。
比如驃騎將軍張濟雖然脫離了一線,也得到了一隻望遠鏡,編號為乙。
得知這一批得到望遠鏡的將領只有十人,他名列其一,張濟感激莫名,當即上表謝恩。
同樣上表謝恩的還有韓遂,編號為丁。
韓遂監領兗豫二州,但一直沒有作戰任務。接到望遠鏡,知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天子沒有忘記他,心情大好,親筆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謝恩表。
新任征南將軍,正式接替張濟的丁沖也收到了一隻望遠鏡,編號為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