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頁
他頓了頓,又道:「你不會是因為郭圖之死,對朝廷的做法不滿吧?」
荀彧眉頭緊皺。
昨天與天子見面,談得不愉快。今天與楊彪見面,談得又不愉快,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想錯了,否則怎麼會如此艱難?
天子英明神武,楊彪老成謀國,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他一向也這麼認為。要他說這兩個人都錯了,只有他是對的,他真沒這個自信。
楊彪也看出了荀彧的動搖,放棄了今天就與荀彧深入探討的打算。
「文若,你也不用急。既來之,則安之。先四處看看,等其他人都到了,再討論不遲。這一次,我們不怕花時間,一定要討論個結果出來。」
荀彧點頭答應。
楊彪又道:「過兩天有薦書會,就在弘農王夫人的印坊,你參加嗎?」
「應該會去的。」荀彧有些心不在焉的說道。「楊公這裡有羅馬的資料麼?我想多了解一些那個羅馬皇帝塞維魯。」
「沒有。你可以去蘭台看看,那邊資料最全了。」
「多謝。」
——
辭別了楊彪,荀彧轉身去了蘭台。
蘭台令史王粲很熱情,拿出了不少與塞維魯有關的資料。大部分資料都是最近剛收集到的。正如荀文倩所說,塞維魯與董卓類似,篡位也是不久之前的事,相關的消息剛剛傳過來。
王粲與荀彧聊了一會兒,很自然地提起了鍾繇。
如今的蘭台雖然不干涉政事,只專注研究學術,但他人在行在,朋友又多,消息還是很靈通的。鍾繇在渤海仕途不順,有意重返朝廷的事,他自然也聽說了。
作為曾在上黨寄寓的游士,他想還鍾繇一個人情。
荀彧也有這個想法,只是不那麼迫切。他已經和荀諶聯繫過,討論過他們回朝還是出海的事。在他看來,汝潁人在朝中勢力不弱,就算鍾繇、荀諶等人回來,意義也不大,反倒可能引起天子的警惕,不如出海輔佐袁熙,自闖一番天地。
荀諶回覆說,他自己無所謂,但鍾繇對袁熙極端不看好,不願意在袁熙身上浪費精力。而且鍾繇年經也大了,留戀鄉土,寧願返鄉耕讀,也不想出海。
荀彧能理解鍾繇的心態,但是如何才能讓他返回朝廷,卻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他原本想借著這次覲見的機會,向天子進言,結果一見面就談崩了,根本沒機會開口。
看到王粲,荀彧突然覺得,或許王粲比他更適合出面。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近朱者赤
荀彧沒有直接和王粲說,只是將自己了解的情況轉告王粲,並委婉的透露了鍾繇的心態。
王粲是聰明人,聞弦音而知雅意,知道荀彧難辦,要自己出面。
他也沒把話說死,只是說最近收集黨人資料,有些事搞不清楚,正想和鍾繇聯絡,看他能不能提供一些信息。
荀彧心領神會,順勢說起了黨事。
收集黨人資料的事一直由蘭台負責,但之前的蘭台令史蔡琰是天子文膽,執行的是天子意志。如今由王粲繼任,多少有些不同。
王粲的祖父王暢與李膺、杜密齊名,並列八俊,是著名的黨人魁首。
由黨人子弟來編著《黨錮列傳》,讓很多黨人都鬆了一口氣,包括荀彧本人在內。他們不覺得王粲是那種為了奉迎天子,刻意污衊黨人的人。由他主持的《黨錮列傳》至少能保持公正立場。
由此可見,楊彪認為天子對黨人沒有惡意,也有王粲出任蘭台令史的原因。
王粲也深知這一點,並以此自許。
他告訴荀彧一件事,竇武的孫子竇輔找到了,人在零陵,不久前剛被舉為孝廉。之所以在零陵,是因為竇武的弟子胡騰。
胡騰是桂陽人。竇武被殺時,胡騰帶著竇輔逃出洛陽,隱居在零陵。中平元年,黃巾起,黨禁解,胡騰卻沒有急著回朝,甚至沒讓竇輔露面。直到驃騎將軍張濟回朝,丁沖主事,胡騰才覺得安全了,帶著竇輔露面。
荀彧很興奮。
「天子聽說竇輔的事,有何反應?」
王粲眨眨眼睛。「沒什麼反應,只是問了幾句。」
荀彧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多說什麼。他能理解天子的反應,畢竟竇武被殺就是在孝靈帝登基之後不久的事。就算孝靈帝當時年幼,為曹節所欺,後來年歲漸長,依然不肯解禁也是事實。
如果不是黃巾之亂,黨禁也許一直不會解。
而黃巾起事與黨錮解禁之間的關係,荀彧也一清二楚,知道這個事不宜多提,以免刺激了天子,弄巧成拙。
向王粲借了與塞維魯有關的資料,荀彧回到住宿,抓緊時間翻了一遍。
西域的資料都是翻譯過來的,文本質量參差不齊,還夾雜著許多拗口的名字,很容易搞混。即使以荀彧的聰明,消化這些資料也用了大半天的時間,直到華燈初上,荀文倩等人興高采烈的滿載而歸。
見荀彧在翻閱塞維魯的資料,荀文倩沒多說什麼。反倒是竇輔的事,她有不同意見。
與荀彧認為天子反應冷淡不同,荀文倩覺得天子已經很寬容了。
理由也很簡單,現在舉孝廉的要求很高,以竇輔的能力,大概率是不符合孝廉的標準的。天子沒有多問就批准了,正說明他網開一面,願意給竇家一個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