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頁
她知道蔡琰天資聰穎,家學淵源,但是比張衡還高明,這就有點嚇人了。
她隨即想到蔡琰剛才的提醒,意識到這個割圓術很可能是天子的成績,而不僅僅是蔡琰的。只是天子不願意拋頭露面,這才由蔡琰出面。
由此可見,天子對蔡琰的信任無可替代。
當然,蔡琰本人也無可替代。
天子身邊的女子雖多,像蔡琰這麼聰明,能夠在學術上助天子一臂之力的卻沒幾個,甚至可以說沒有比蔡琰更合適的。
蔡琰與徐岳討論了一番,先說明了割圓術的思路,然後才開始解說透射與反射的相關分析。
徐岳對割圓術最感興趣,問了又問,對透射、反射倒不是太在意,稍微一聽就過了,拿著文稿,興沖沖地走了。
唐夫人沉默了片刻,輕聲嘆息。「天子果然是心懷大志,公而忘私,凡事必有利於國。」
蔡琰一聽就明白了唐夫人的言外之意,搖頭說道:「夫人言重了。這是兩件事,不可混為一談。況且男女相悅,不是為才,便是為色。色易衰而才不竭,為才總比為色好一些。就算沒有這些,能有用武之地也是好的。」
唐夫人笑了。「妹妹你滿意最好。」
「多謝夫人。正是知道夫人關愛,我才冒昧告知。」蔡琰頓了頓,又道:「天子多遭劫難,又身負家國之重,行事難免有所顧忌。希望他和普通少年一樣喜怒形於色,未免強人所難。要想不錯過機會,我只好拋下女子的矜持,主動一些。」
「妹妹好勇氣,我甚是欽佩。」
「與其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人嘛,總要為自己搏一回。」
唐夫人剛想打趣蔡琰兩句,抬頭一看,卻見蔡琰目光灼灼地看著她,不禁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不禁啐了一口,甩了一下手絹,欲言又止。
——
尚方工坊。
周群卷著袖子,叉著腰,站在熱氣騰騰的爐旁。
一團燒得泛紅的琉璃料被小心翼翼的倒入模具中,緩緩流平。所以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看著慢慢冷卻的琉璃料。
他們改進了配方,去除了其中的一些成分,又改進了鍋爐,提高了溫度,讓琉璃料更容易流平。能不能製造出更透明、更均勻的透鏡,就看這一次了。
看著玻璃料的紅光慢慢變暗,玻璃慢慢展露出如水般的清流,周群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挑起。一旁的尚方員吏們也興奮起來,看這樣子,這次十有八九能成。
在耗費近百金後,他們終於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一個年輕的員吏靠了過來。「周君,看過蔡令史最新的文章麼?」
「蘭台的蔡令史?沒興趣。」周群不屑一顧。「等我們的實驗成功了,倒是可以請她作篇大賦,要比韓大將軍的那篇大捷圖還要出色才行。」
「不是詩賦。」員吏笑道:「是一篇與琉璃鏡有關的文章。」
周群轉頭看著員吏。「她還懂這些?」
「蔡令史是天子文膽,讀過的西域典籍比任何人都多。我們現在參考的這些西域文章大半都是她轉譯的。」員吏一邊說,一邊取過一份邸報來,遞給周群。
周群看了一遍,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妙啊,我真是蠢,怎麼沒想到這一點?白白浪費了這麼多時日。」
「浪費?」一旁的員吏們互相看了一眼,覺得周群這話太不吉利了。
好容易看到成功的希望,你卻說浪費時日?
周群也不理他們,轉身就走。「這事交給你們了,我要去研究更好的千里眼,不陪你們玩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軍民結合
「怎麼回事?」劉協眯著眼睛,舉起一塊晶瑩透明的鏡片,對著遠處看了又看,心中歡喜不禁。
能夠滿足軍用的鏡片這麼快就研發出來,的確出乎他的意料。
本來是件好事,太史令卻和尚方令發生了衝突,甚至在御前爭執不下。
太史令覺得,透明琉璃的研製成功有周群的功勞,不能因為周群主動放棄就不算。周群只是太史署的一個待詔,不能代表太史署,更不能代表太常寺。
所以,該給太常寺的功勞還得給。
尚方令則認為,周群雖然在研究鏡片的過程中出了力,但他既沒有善始,又沒有善終,在配方的改進和高爐的改造上都沒有提出有份量的建議,就算有功也是微功,沒到分功的地步,最多到時候請他參加慶功宴。
歸根結底,原因在於周群在大功告成的時候突然撂了挑子。
因為他們都清楚,為了研製能夠滿足要求的鏡片,天子不惜成本,成功之後的賞賜必然也重。對辛苦了幾個月的員吏來說,這是一筆不能放棄的酬勞。
所以,他們誰也不願輕易讓步。
「周群幹什麼去了?」劉協放下鏡片,淡淡的問道。
太史令搶先回答。「回陛下,周群正在研製一種新的望遠鏡,可以消除色差。」
劉協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周群想要觀星,放大倍數小的透鏡是無法滿足他的要求的,而色差問題更是透鏡放大倍數的攔路虎之一。這個問題不是調整配方就能解決的,只能另闢蹊徑。
難道他是想用反射鏡?
據尚方令說,周群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功勞是因為看到了蔡琰的文章,而蔡琰的文章正好談到了反射的問題。雖然沒提到曲面反射,但周群對這個問題關注已久,想到曲面可以放大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