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頁
「試行?」周忠哭笑不得。「你們都已經試了小半年了。」
「這個至少要試一年才行。」兩人來到側院,楊彪請周忠入座,得知周瑜、孫策還有前庭等著,又讓人去請。「現在天氣暖和,你感覺不到。冬天就難受了。既然要試行,那就試行一年,再看是否要改回舊制。」
周忠哼了一聲。
還要試行一年嗎?看楊彪這副表情,分明是根本不想改回去了。本來嘛,誰願意每隔五天就起一次大早。
「推遲了朝會的時辰,還來得及商討政務嗎?」
周忠話一出口,就後悔了。
他們汲汲以求的不就是公卿主政,天子垂拱而治麼。天子推遲朝會的時辰,不僅僅是體恤老臣,恐怕也是由公卿主政之後,需要商討的事情不多。要不然的話,試行了五個月,早就知道不便了。
楊彪看了周忠一眼,不禁莞爾。
「嘉謀,你回朝日淺,還需要點時間適應一下。」
周忠窘迫地點點頭,又不禁感慨。「是我,我奉詔出使,有很多事情都不太熟悉了。」他頓了頓,又道:「天子最後商議兵事,還是不肯放棄兵權?」
楊彪剛要說話,周瑜、孫策從外面走了進來,向楊彪見禮。
楊彪頜首回禮,請他們入座,接著說道:「天子有意歸政,對公卿的要求與以往不同,光武之後……」他想了想,又改了口。「或許是孝武以後調整的一些制度,可能都要重新改回來。總而言之,很複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
周忠又驚又喜。「當真如此?」
如果真如楊彪所說,天子要恢復光武之前,甚至孝武之前的一些制度,那就不是還政三公的事,或許還會恢復丞相制,真正做到垂拱而治。
這樣的事,即使是最激進的大臣也未必敢想。
「我騙你做甚?天子是真有心,但這件事要想辦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別的不說,就這太尉府而言,說實話,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太尉,我畢竟沒有征戰的資歷。所以我才一而再的希望公瑾能入府為掾。他有征戰經驗,又年富力強,先在太尉府熟悉幾年政務,然後再出去統兵,積累資歷,一步步升遷,五十歲時,就有可能做一個合格的太尉。」
周忠看了一眼周瑜,周瑜也正好看過來。
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喜的光芒。
楊彪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要是再不相信楊彪的誠意,未免太愚鈍了。
「文先,你對公瑾的期望太高了,我怕他承受不起。這樣吧,等見完天子,如果天子沒有別的安排,那就讓他跟著你歷練幾年。」
楊彪點點頭。
——
在太尉府吃完早飯,又聊了一會兒稍後要討論的事務,楊彪這才帶著周忠等人一起趕往未央宮。
進了北門,沿著大道向南,趕往前殿。
楊彪指著兩側被封起來的圍牆說道:「知道這是哪裡嗎?」
周忠看了一眼。「天祿閣、石渠閣?」
「知道在修什麼嗎?」
周忠扭頭看著楊彪。「又要新修什麼閣?」
楊彪笑了。「天子要在這裡建一間印書坊,除了日常發往郡縣的邸報之外,還要印一些啟蒙的教材。將來會有最淵博的學者在這裡研究學問,並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印成書籍,讓天下人共賞。我聽說,已經有幾部書列在名單里,就等著開版。」
「什麼樣的書才能印行?」
「首先要有真知實見,其次要有重大影響,或是制度,可是民生。」楊彪想了想。「我聽說,列在第一的是《說文解字》精簡版,第二好像是一部農書彙編,天子還專門題了名字,叫……《齊民要術》,或者是其他的什麼名字。」
楊彪搖搖頭,拍拍頭。「老了,記不清了。」
周忠對《齊民要術》沒概念,但他知道《說文解字》精簡版。那是袁權從《說文解字》中精選的常用字,用來啟蒙的,很淺顯,便利而已,談不上什麼學問。
這樣的書也能作為朝廷寄予厚望的書坊首先印行的典籍?
「何不直接印行《說文解字》原書?」
「原書也會印,不過那是針對學者的。精簡版是用來教化將士以及庶民,要得急,河東那邊來不及印。」
楊彪仰起頭,看來越來越近的前殿。「天子要用三十年的時間,讓所有的人都能識字,至少要能讀懂朝廷的公文。」
周忠心中一動,還沒反應過來,楊彪又道:「嘉謀,『得詔書,但掛壁』這種事,以後會越來越少了。」
周忠打了個激零,忽然一陣頭皮發麻。
天子費了這麼多心思,就是為了將朝廷的詔書直達每一個庶民的耳目?如果每一個庶民都能讀懂詔書,那太守、縣令長們玩弄手腳的空間就小得多了,那些朝廷明令禁止,州郡地方卻一直在施行的政策也就沒有了掩飾的機會。
「文先,你覺得這樣好麼?」
楊彪轉頭看看周忠,嘴角挑起一抹淺笑。「你是不是想說秦政也是如此?」
周忠語噎,有些訕訕。
一聽楊彪這語氣,就知道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太一樣。
看來自己離開朝廷這幾個月,朝中的變化是真大啊,大得自己應接不暇,已經有點像個局外人。
我就算做了司空,能勝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