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楊彪會意,命人傳話與宴的文武,一定要讓匈奴人見識見識什麼叫漢家威儀。
天子用武力碾壓了匈奴人,讓匈奴人不敢妄自尊大,有輕視之心。他們要用文明徵服匈奴人,讓匈奴人自慚形穢,心生嚮往。
楊彪準備宴席的時候,劉協與呼廚泉、艾肯閒聊。
劉協問起了艾肯剛才提到的問題,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疑惑。
為什麼中原會一直缺馬?
對這個問題,呼廚泉、艾肯其實也說不清楚,但他們都知道一件事。
從北疆運往中原的馬匹數量很大,每年都有數千匹,多的時候甚至數萬匹。這兩年中原戰事不斷,販馬就成了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一匹普通的馬匹,在草原上也就是三四千錢,賣到中原,至少值一萬。
戰馬價格更高,通常在三萬到十萬之間。
去除消耗,利潤依舊可觀,翻倍是基本有保證的。
以太行山為界,販馬的路徑有兩條:一是經雁門、太原南下,一是經涿郡、中山南下。
北疆的馬匹不能直接運到中原,會因為水土不服,導致馬匹大量死亡。馬商會選擇在中途調養一段時間,讓馬匹適應中原的氣候和草料,然後再南下。
在雁門、太原這條商路上,太原就是馬商們最常選擇的停靠點。
因為太原有大量的山地,有牧草可用,馬匹更容易適應由放牧到飼養的過程。
至於劉協的問題,呼廚泉提了一個可能的答案:馬的壽命雖然不短,能活三五十年,但真正能用的時間很短,也就十五六年。
至於戰馬,除非精心飼養,很少能有保持狀態十年以上的。
劉協有點明白了。
除非像蒙古人那樣,將良田變成牧場,否則中原解決不了戰馬的來源問題,只能依靠西北地區。以眼下的條件來說,就是幽并涼三州。
其他的地方或許產馬,卻無法擁有數量足夠多的戰馬。
越騎營逐漸消亡是必然的事,以至於後人都搞不清楚越騎營究竟是越人組成的騎兵營,還是表示騎術高超,能登山越水的意思。
實際上,漢代設立越騎營的時候,百越之地還是蠻荒,還有馬匹可用,只是後來百越之地漸漸推行農耕,馬匹這種嚴重依賴草場的動物就少了,越人騎兵也不如北疆胡兵,消失在歷史深處。
劉協覺得自己把握住了重點,販馬絕對是一個大生意。
將戰馬資源控制在自己手中,既能解決一部分財政問題,又能左右山東的形勢。
想賣什麼馬,賣多少,賣給誰,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段。
再者,即使沒有戰爭,中原也需要大量的馬匹來運輸、郵傳,每年的數量不少。
如果說馬腿是人腿的外掛,控制了中原的馬匹來源,就是綁住了山東人的腿。雖不至於讓他們寸步難行,至少也能控制他們的速度和行動範圍。
這樣的戰略高地,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原本有些模糊的戰略漸漸清晰起來,而且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不斷
劉協存了心思,也就著意打聽相關的細節。
呼廚泉、艾肯都沒有這樣的認識,天子有心問,他們就認真答。
雖然打聽到的消息不多,卻基本都有用。
比如最近就有一條消息:有幾個馬商販了一批馬往東去了,聽說是呂布買的戰馬,價格很誘人,馬的質量也不錯。
劉協一聽就明白了。
這是呂布及其麾下并州騎的生命線。沒有這些戰馬的供應,并州騎兵撐不了多久,呂布也就沒有了立身之本。
之前與曹操爭奔兗州,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戰馬的損耗必然不小。
呂布現在去了徐州,依附劉備,但他不會臣服於劉備。要想反客為主,必須要有強悍的武力,購買戰馬,恢復騎兵的實力,勢在必行。
劉協隨即命楊修擬詔,給上黨太守鍾繇、河內太守董昭,讓他們留意過境的馬匹。如果有能充當戰馬的優質馬匹,全部扣留,不得隨意放行。
不僅是呂布,所有人要買戰馬,都要接受朝廷的管轄。
可惜控制不住劉備,他有中山商人支持,戰馬也不從并州境內通過。
希望劉和能控制得住。
再過幾天,詔書應該能送到劉和手中了吧。
不知道郭圖是否已經回到鄴城,說話還漏不漏風。
——
楊彪組織了一場宴會。
這群老臣行軍作戰不行,治理國家也差點實踐能力,禮儀卻是立身之本,足以讓匈奴人大開眼界,自慚形穢。
坐在一群高冠華服,唱和依禮的漢家君臣之間,戴氈帽、衣毛皮的匈奴人無地自容,手足無措,恨不得變成皮袍里的小人。
當然,這和之前被虎賁侍郎按在地上摩擦,摧毀了自尊也有莫大的關係。
若非如此,他們說不定還會笑一句漢人徒有其表,只會這些虛張聲勢的儀式。
此時此刻,他們不敢有一絲不敬,免得被人嗤笑。
呼廚泉的表現相對好一些。
經過張喜大半個月的教導,他雖然還沒有和漢人詩賦唱和的實力,卻也基本能做到進退有序,不失禮,鬧出笑話。
與同胞相比,他覺得自己這個單于名至實歸。
就在宴會上,劉協向去卑等人詢問了美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