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典校經籍的劉歆曾說過: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
別說是倉促之間,就算讓他苦思冥想一年,他也未必能有超出《過秦論》的高見。
可笑的是自己居然打算即興發揮。
草率了。
見楊修窘迫,劉協微微一笑。「德祖,不妨將此問當作你的龍門。」
楊修神色微凜,心中狂喜,這可是陛下對他的厚望啊。
他撣了撣袖子,又整理了一下衣冠,深施一禮。
「唯。」
——
一匹小馬沿著河岸奔馳而來,馬背上一個少女揚著手絹高呼。
「陛下——」
劉協抬頭看去,不禁嘴角微挑,心頭多了一絲柔軟。
那是董承的女兒董宛,算是他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小時候經常隨董承入宮,在董太后膝下承歡。
現在想來,董太后是有意讓董宛入宮的,親上加親向來是外戚的慣用手段,也是造成皇族血脈一代不如一代的罪魁禍首。
東漢中期以後多次出現大宗無嗣,小宗入繼的局面,與這種親上加親的習慣有脫不清的干係。
若是不考慮那些,董宛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玩伴。
她長得很可愛,而且……不太聰明,不像伏壽有很多小心機,對他——真正的劉協——有一種近乎盲目的崇拜。
她後來如願以償地嫁給了劉協,成了董貴人,可惜不得善終,和她的父親董承一起被曹操殺了,連同她肚裡的孩子。
董宛來到劉協面前,翻身下馬,扔了馬韁,盈盈一拜。
「妾董宛,見過陛下。」
劉協招招手。「阿宛,你的騎術真好。」
「嘻嘻,我瞞著父親偷偷學的。」董宛很得意。「聽說陛下來了,我趁父親不留神,偷偷溜出來的。待會兒諸將來見陛下,我又沒機會和陛下說話了。」
「阿舅不准你騎馬?」
「嗯,他說這不是女兒家應該學的,更不是我該學的。」董宛偷偷看了一眼劉協,臉上飛起兩片紅霞。「陛下,聽說我們要移營,和御營靠得近些?」
「是啊,李傕、郭汜要來了,我們要準備作戰。」
董宛握著小拳頭,用力揮了揮。「陛下不用擔心,父親一定會和上次在新豐一樣,保護陛下。」
一旁的楊修聽了,撇了撇嘴,然後將頭扭向一旁。
劉協面不改色,附和道:「是的,我不擔心,阿舅會保護我,也會保護你。」
得到劉協的贊同,董宛雀躍不已。「陛下,那我以後能經常見到陛下嗎,就像當初在永樂宮一樣?」
「當然可以。」劉協靈機一動,順口說道:「你待會兒就和我一起回御營,如何?」
「好啊,好啊。」董宛拍手叫好,隨即又有些扭捏。「是不是……太倉促了?」
第二十六章 捧哏
劉協忍俊不禁,心情難得地輕鬆起來。
難怪後世盛產女兒奴,天真小美女果然是貼心小棉襖,能解人頤。
「軍情緊急,我有非常重要的任務,非你不可。」
「我?」董宛吃驚的睜大了眼睛,伸出纖纖玉指,指著自己的鼻子。「我……我能做什麼?」
劉協回頭看了一眼軍營。「阿舅的營中是不是有不少眷屬?」
董宛撓撓頭。「是啊,有老有小,還有不少吃奶的小娃娃,每天哭個不停,吵死人了。」
劉協還沒說話,楊修先吃了一驚,忍不住問道:「安集將軍營中還有這麼多眷屬?」
董宛瞅了他一眼,像看一個白痴,一臉不屑。「洛陽被董卓燒了,那些人無處可去,不來投從軍的親人,還能投誰?陛下,這誰啊,這麼沒見過世面,剛從山裡出來的麼?」
楊修無語,想罵人,卻又底氣不足。
劉協忍著笑。「阿宛,不可妄語。這是太尉楊公之子,黃門侍郎楊修楊德祖。」
董宛嚇了一跳,訕訕地笑了笑,轉過身,背著楊修縮縮脖子,撇了撇嘴。
劉協說道:「阿宛,楊侍郎剛剛入仕,不太熟悉情況,你為他解說一番。」
董宛有點心虛,瞟了劉協一眼,本想求饒,卻迎上了劉協鼓勵的目光。她猶豫了片刻,結結巴巴地說起了營中的情況。
「家父的部下大多來自關……東,其中大半……是洛陽人。董卓燒了洛陽城,強迫遷都,洛陽百姓無……無處可去,不少人就來投親,所以……」
董宛雖然緊張,還是將大致將情況說清楚了。楊修聽完,看向董承大營的眼中一片死灰。
本以為董承幾個大營里都是戰士,沒想到還有近一半人是毫無戰鬥力可言的眷屬。
這還怎麼打?
楊修偷偷看了一眼一旁的劉協,舔了舔嘴唇,將涌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劉協也很崩潰,不過他見過更崩潰的,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楊彪和士孫瑞的判斷,所以還能保持基本的鎮定。
他不了解董承大營的情況,楊彪、士孫瑞總應該清楚。既然他們還有信心,就說明情況並非無計可施,更不會像楊修以為的那樣絕望。
等了一會兒,董承帶著幾個校尉、司馬來了,一一引見,介紹他們之前在新豐之戰中的戰功。
劉協認真地傾聽,不時追問一些詳細的情況,與王越等人之前提及的戰事經過進行驗證,同時也對這些將領多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