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平原野戰,騎兵的威力不可小覷。
「公瑾有何高見?」
周瑜在地圖上舒口的位置點了點頭「我們退守舒口,以靜治動。」
孫策眼神微縮。「是不是太示弱了?」
「用兵之道,強示之以弱。袁紹趕到舒縣,並非為占據廬江,而是見我從父。我從父不肯依附,袁紹不得不以武力相逼。將軍退而舒口,袁紹進則無必勝把握,退則空手而歸,如之奈何?」
孫策眼珠轉了轉,露出一絲笑意。
他聽懂了周瑜的意思。退守舒口,若袁紹來戰,他可以利用水師的優勢,進退自如。若袁紹不來戰,要麼空手而歸,要麼滯留舒城,都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袁紹身後並不太平,曹操、劉備伺機而動,袁紹又怎麼可能安心在此?
依仗兵力、兵種的優勢速戰速決,才是袁紹的期望。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如他所願,一定要讓他非常難受才行。
孫策隨即請來張紘等人,商量對策。
張紘也贊成周瑜的意見,在舒城外與袁紹決戰不合用兵之道,勝不可喜,敗則足以覆軍。丹陽兵雖精銳,卻無軍紀,一旦戰事不利,很容易崩潰。屆時被騎兵追殺,將是一場災難。
孫策雖然有些不情不願,還是接受了張紘的建議,下令連夜退往舒口。
——
袁紹設宴款待來依附的廬江大族,受周忠冷遇的壓抑心情得到了釋放,飲酒過量,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來,頭還是暈暈沉沉的。
這時,他收到了孫策退兵的消息,就連周瑜率領的前鋒都撤退了。從撤退路線看,是撤往一百多里外的舒口,並且有可能直接退往江東。
孫策沿江而來,本來就是乘船而行。撤退時順水而下,速度很快。
袁紹氣急敗壞。
他誇下海口,要在三天內擊敗孫策。現在孫策撤往舒口,僅是行軍就要兩天時間。若孫策再堅守不戰,他還怎麼踐行諾言,讓周忠低頭。
袁紹下令追擊,遭到了寧國中郎將張郃的反對。
張郃說,孫策撤往舒口,就是想利用水師的優勢。他若不想戰,就算我軍追到舒口,他一樣可以上船,我軍無船可用,只能望水興嘆。
再者,我軍新來乍到,不熟悉地形,萬一中了埋伏,後果更不堪設想。
主公的目的是取廬江,如今孫策不戰而退,廬江已是主公的囊中之物,又何必與孫策一般計較?
派大將守廬江,迫使孫策不敢上岸,然後大軍轉往壽春,取九江郡,才是正道。
為了防止袁紹一時衝動,張郃又補了一句。
區區孫策,何必主公親自迎戰?堪為主公之敵者,唯袁公路耳。
袁紹心情稍緩,也覺得和孫策一個小輩較勁沒什麼意思,有失身份。
隨行的逢紀也贊同張郃的意見,並推薦韓猛為將,鎮守廬江。韓猛是潁川人,作戰驍勇,在袁紹麾下立過不少戰功。
張郃表示反對。韓猛的確驍勇,但他為人輕銳,不夠穩健。周瑜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如果激韓猛交戰,韓猛很可能會落入他的詭計,將廬江拱手讓給孫策。
袁紹不以為然。
他知道渡河之後,冀州人就非常敏感,擔心汝潁人會威脅到他們在軍中的位置。張郃反對韓猛,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心思。
他任命韓猛為橫江中郎將,統兵兩千,協助劉勛留守舒城,自己則率部趕往壽春。
張郃也無可奈何。
袁紹再次宴請廬江大族、名流,宣布孫策、周瑜望風而遁,撤走舒口,不敢登岸。他將留下精兵猛將,鎮守舒城,保廬江太平,必不使孫策、周瑜再為禍廬江。
這些人不知內情,個個歡欣鼓舞,歌功頌德聲不絕。
袁紹飄飄然,又一次喝醉了。
次日,袁紹率部北行,趕往壽春。
孫策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立刻率兵急行,只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就趕到了舒縣。
結果正如張郃預料,韓猛立功心切,拒絕了劉勛守城的建議,率兵出城,迎戰孫策,結果大敗。
韓猛匹馬而逃,孫策趁勢進攻舒城。
一時間,舒城內外,人心惶惶,都怕孫策報復他們,大肆殺戮。
劉勛自知不敵,堅守城池的同時,派人向袁紹求援。
袁紹收到消息,惱羞成怒,拒絕了張郃的建議,親率主力,馳援劉勛。
孫策聞訊,再次撤回舒口。
袁紹追至舒口,看著江面上的戰船,氣得胸口發悶,嗓子眼發甜。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降大功
彭城西,蕭山。
淳于瓊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珠,氣喘吁吁的咒罵了幾句。
「這老天,真是熱死人。」
親衛送上一壺水,淳于瓊接過,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口,咂了咂嘴,眉頭緊皺。
「怎麼不是蜜水?」
親衛苦笑道:「將軍,蜜用完了,新的還沒送到。」
淳于瓊罵道:「肯定又是審配從中作梗,等主公回來,看我不告他一狀。」他越想越煩躁,看看四周,策馬離開隊伍,來到山坡上的一片樹蔭下,翻身下馬。
「休息一會兒再走。」
傳令兵隨即發出命令。將士們在炎炎烈日下走了一路,又累又餓,又熱得滿頭大汗,早就想休息了。一聽到休息的戰鼓聲,他們就全坐下了,再無隊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