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
——
回到城中,臧洪隨即召來掾吏,準備出征。
平城到彈汗山很近,不到五百里,而且沿途平坦,基本沒什麼險要。鮮卑人隨時可以來,漢軍也隨時可以出塞。中原派兵征討時,這裡就是最常見的路線之一。
熹平六年,臧洪之父臧旻與南匈奴單于羌渠出塞討伐鮮卑人,就是由雁門出發。
但那一戰敗得很慘,臧旻檻車下獄,後來被免為庶人,終身為憾。
那一年以後,鮮卑人時時入塞,朝廷卻無力反擊,雁門北部諸縣被實際放棄,甚至有人提議將郡治從陰館搬到句注山以南,以避鮮卑人的兵鋒。
但天子反其道而行之,將郡治搬到了平城。
郡治由陰館搬到平城,隨時有可能遭到鮮卑人的襲擊,所有人都很緊張。作為新任太守,臧洪無疑是最緊張的那一個,這幾個月片刻不敢放鬆,尤其是入秋以後,連睡覺都不敢脫衣服,就怕鮮卑人突然出現。
但鮮卑人一直沒有出現,別說塞內沒有,塞外也很少看到鮮卑人的影子。
所以荀攸一開始說鮮卑人可能大舉入侵,臧洪是不太相信的。現在看來,應該是鮮卑人上次被殺得慘了,不敢輕舉妄動,要謀定而後動。要麼不來,來就是一場大戰。
既然大戰不可避免,臧洪決定先發制人。
準備是現成的。為了防備鮮卑人,秋收以後,郡兵就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應戰。區別只是這次出戰不是防守反擊,而是主動出擊。不是禦敵於長城之外,而是直搗彈汗山。
這時候,郡治在平城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趕到彈汗山的路程只有陰館到彈汗山的一半。
荀攸與臧洪商量了時間,派快馬通報高順、張遼,爭取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彈汗山。
三將之中,荀攸最不放心的就是臧洪,但看了雁門郡兵的演習之後,他很滿意。
臧洪這幾個月的確花了心思,下了功夫。不僅物資準備得很充分,心理上也有充足的準備,從掾吏到普通郡卒,都對這個剛來不久的太守很信服,言聽計從。
這其中有臧旻的遺澤,但更多的還是臧洪本人的魅力。他為張邈兄弟復仇,不惜與袁紹反目的事跡傳到雁門後,很快就獲得了雁門人的尊重。有一個講義氣,又能吃苦的太守,他們很滿意,將保一方平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臧洪的身上。
一天後,臧洪率領三千步騎出發了。
兵力不多,但戰馬數量充足。不論步騎,都是一人雙馬,帶半個月的糧食。
這是雁門郡目前能拿得出的最大限額。如果沒有足夠的戰利品補充,臧洪就只能向河東求援,要不然明年春天連掾吏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出征之日,平城一切照舊,城門啟閉的時候都沒有變,仿佛這只是一次例行操演、巡視,就和之前的一樣,沒有任何區別。行軍速度也不快,用了兩天時間才越過長城。
出塞之後,氣氛突然變了,臧洪下令人不解甲,馬不解鞍,全速前進。除了每兩個時辰休息半個時辰之外,晝夜急行,連晚上睡覺都只能在馬背上。
看著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臧洪,荀攸開始有些擔心臧洪求勝心切,不恤將士體力。後來看到將士們熟練地輪流在馬背上打盹,絲毫不影響行軍速度時,他才意識到,臧洪為這一刻已經準備了很久。
回想起當初天子為了見臧洪一面,不惜在美稷等了一個多月,推遲了西行的行程,荀攸很欣慰。
天子任命臧洪為雁門太守,簡直是點石成金。
放眼天下,沒有人比臧洪更適合做雁門太守,也沒有任何一個職位比雁門太守更適合臧洪。
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雪彈汗山
彈汗山是鮮卑人的王庭所在,也是鮮卑人心目中的神山,是曾經的傳奇英雄——鮮卑大王檀石槐留在人世間的象徵。
在離漢境不過二百里的地方立王庭,也只有檀石槐這樣的傳奇人物才有如此膽量。
當年匈奴人的冒頓單于也沒這樣的勇氣,只敢將大漠深處的龍城當作王庭。
雖然這些年鮮卑人的形勢大不如前,每年元旦,還是有不少鮮卑部落會聚集在這裡,統計去年的收穫,商量來年的計劃。
今年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如何彌補雪災帶來的損失。
入冬之後,草原上接連下了幾場大雪,不少部落的牛羊都凍死了。如果不劫掠漢地,明年春天會餓死很多人,各部落之間的爭鬥會更加慘烈。誰都想活下去,但大家都清楚,爭鬥的結果很可能是誰也活不下去。
原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入塞劫掠,但今年形勢有所不同。
漢家天子北征,大破扶羅韓部,又占據美稷不走,連入塞幾百年的匈奴人都被擠到了草原上,與鮮卑人爭奪地盤。匈奴人有漢人的支持,甲冑、武器充足,西部鮮卑的幾個小部落都不敢惹他們,不得不放棄了最好的牧場,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入塞簡直就是送死,唯一的辦法就是集結起來,以優勢兵力衝擊漢人的邊塞,讓漢人防不勝防,疲於奔命,最後陷於崩潰。
計是好計,但推舉誰為首領,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最適合的人原本是步度根。
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孫子,實力也很強,擁有五六萬落。但他本人能力有限,不能服眾。之前就受到其兄扶羅韓的挑戰,扶羅韓戰死後,後起之秀軻比能又得到眾人擁護,對步度根的地位產生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