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95頁

    劉協並不覺得張昭能勝任司空長史,但他沒有否決。這是君臣之間的分寸,周忠提議,只要不過分,他就不會否決。最後成績出來,周忠自然清楚該怎麼做。

    他心裡有比張昭更合適的司空長史人選,但他沒有說。

    「虞祭酒這兩天在忙什麼?有幾天沒看到他了。」

    「在和工學堂的幾個匠師在研究投石機。」

    「投石機?」

    「他上次去看了一下投石機,說是太簡陋,有很大的優化餘地,便主動攬下了這件事。這兩天正在試驗,好像是算出來的結果和實際結果有些誤差,現在還找不到原因。」

    劉協眼神微閃,心中有些說不出的詭異。

    果然戰爭才是科學技術的第一推動力嗎?

    「沒幾個月就要太學論講了,他不準備參加嗎?」

    諸葛亮忍著笑。「他說和那些人沒什麼好說的。」

    「你也這麼覺得?」

    「臣可沒虞君那麼自信。」諸葛亮連連搖頭。「臣的悟性不夠,舉一反三已經不易了,舉一反十,只有那樣的奇才才可以。」

    「是你的心思不在那方面。」劉協直接點破了諸葛亮的謙虛。  

    只論智商,諸葛亮不弱於虞翻,甚至可以說不弱於這個時代任何人。他的問題是完美主義,不管什麼事,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極致。

    實際上,他這種性格最適合做學問,或者技術,唯獨不合適從政。

    完美主義者從政做不了一把手,否則只會把自己累死。

    但問題是,諸葛亮最大的興趣就是從政。

    這是儒家士大夫的擔當,學而優則仕,達則兼濟天下嘛。

    所以劉協在培養諸葛亮的同時,還要物色諸葛亮的繼任者。不出意外的話,諸葛亮肯定會死在他前面,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後。

    只是他一時半會還找不到這樣的人。

    姜維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這事也不用急,再等上二十年都沒問題。

    「陛下過獎了,臣不敢當。臣說的是真心話,他的悟性的確非常人能及。恕臣引喻不當,或許只有陛下能與能比肩。」

    諸葛亮頓了頓,又道:「這不是臣一個人的想法,其他人也都這麼想。」

    劉協很無奈。「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犯錯,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你們不要逼我做聖人。說的多了,當了真,非國家之福。」  

    第七百三十二章 知己者明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劉協兩世為人,多少有點自知之明。他不是聖人,只是一個開掛的穿越者。如果沒有兩千年的歷史積累,他連被後人當作傀儡的劉協本尊都不如。

    劉協本尊能將一個垂死的王朝支撐二十多年,他卻在一個屁大的單位里都混不出頭。

    除去外掛的加成,他唯一的優勢就是清醒,知道自己是顆什麼蔥,沒必要非和這個時代的翹楚爭鋒,以免自取其辱。

    比如和他們論經學,自己十有八九是要被吊打的。

    好在經學除了吹水,實際上沒什麼卵用,是否精通經學對實現王道也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為人民服務才是王道。

    這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有位高人說過,最可怕的是兩種人:一是有信仰的讀書人,一是拿起武器的農民。如何將這兩種力量變成有益的力量,而不是破壞的力量,是我唯一的目標。」

    劉協站起身,向外走去,站在廊下,看著遠處的山巒,緩緩搖頭。

    「做聖人,我沒興趣。」他伸手一指覆蓋著白雪的山頂。「高處不勝寒,無敵太寂寞。」  

    諸葛亮跟了過來,順著劉協的手往遠處看了一眼,若有所思。

    君臣兩人站了片刻,享受著難得的安靜。

    過了一會兒,劉協轉頭看著諸葛亮。「印坊籌備得如何了?」

    諸葛亮回過神來。「印坊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字模正在加緊刻制,但主筆人選的確定卻有些麻煩。」

    劉協目光一閃。「孔文舉不肯?」

    論講在即,他打算將每天論講的內容出一期紀要,及時公布,所以特地從河東書坊特地調來了匠師和管理人員,準備在長安建議一個印坊。

    為了快速印刷,他還花了不少力氣,決定使用活字印刷。

    孔融是他中意的主筆,既有文采,又會罵人,簡直是最合適的新聞評論員。

    前兩天派人去請,本來以為孔融會欣然答應,沒想到孔融居然拒絕了。

    諸葛亮笑了笑。「他說論講的人都在現場,只要做好記錄,以後結集即可,毋須立刻印行。如今各地賢良陸續進京,財賦緊張,還是能省則省為好。」

    劉協啞然失笑。「你信麼?」

    「不信。」  

    劉協搖搖頭。「給他機會,他不敢接,算了。還有其他人選嗎?」

    諸葛亮難得的遲疑了片刻。「有倒是有,只是未必堪用。」

    劉協不解地看著諸葛亮。

    這是什麼意思?

    「德才堪用,心思卻未必與陛下相合。」諸葛亮低下頭,避開了劉協的目光。「願為陛下口舌的,人品又未必堪用。」

    劉協明白了。「說來聽聽。」

    「前者如來敏、許靖,剛從益州趕到長安。後者如路粹,前天還曾上書自試。路粹是蔡伯喈弟子,收到他的上書後,臣就去問了蔡令史。蔡令史對他評價不是很高。」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9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