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頁
他本意是想推薦滿寵為安邑令,但是被司徒府否決了。
司徒楊彪對滿寵印象不佳,說他儒學造詣不夠,執法嚴苛,更近乎法家,不適合為都城之令。
儘管劉協沒在安邑呆幾天,安邑依然是名義上的臨時都城。由一個信奉法家的酷吏出任縣令,有礙觀瞻。
周忠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
劉協接受了楊彪的建議,留下了滿寵,然後授其冀州刺史之職。
這一次,周忠沒反對,楊彪沒有理由反對,只能答應。
——
甄宓的兄長甄堯也在其中,被任命為青州刺史。
收到委任狀,甄堯多少有些懵。
他之前的確對出仕充滿希望,覺得甄宓入了宮,他很快就能做官了。中山甄氏在仕途上的坎坷終於可以告一段落。
但甄宓將天子的約法三章轉告他之後,他立刻泄了氣。
尤其是看到甄宓提及天子時的神情,他知道這個負有大貴之相的妹妹已經被天子徹底征服,不太可能幫他說話,根本指望不上。
他轉而考慮是否要辭去郎官的職務,去太守府尋一份差使,自謀出路。
散騎他是考不上的,郎官外放授實職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還不如自己想辦法。就算天子不關照,太守、縣令總要對甄家高看一眼。
就在這時,他收到了青州刺史的委任狀。
甄堯喜出望外,第一時間趕到蘭台令坊,向甄宓報喜。
甄宓也很意外,隨即又表示,這件事和她沒什麼關係,是天子與公卿大臣商量的結果。你能得到任命,是因為他們相信你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干。
甄堯心裡有些虛。我沒有施政經驗,怎麼才能做好?
甄宓白了他一眼。你沒施政經驗,還沒和太守、縣令打交道的經驗?官紳如何勾結,欺壓百姓,你不清楚?
盯著那幾項去查,一查一個準。
天子現在最看重的就是度田,你就重點查度田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其他的事暫時放一放,以後再說。
甄堯心領神會。
正如甄宓所說,甄堯雖然沒做過官,但他與郡縣打交道的經驗並不少,如何勾結官吏,偷瞞漏報,從中漁利,他就算沒幹過,也清楚其中的門道。
到了青州之後,他就按照這個思路,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對平原郡展開了清查,很快就揪出一堆問題。
其中一部分和渤海遷入平原的百姓有關。
平原本地大族欺負這些外地人不熟悉情況,將一些灘涂地充為良田,分給了渤海人,並讓他們承擔大量的田租,激起了移民的不滿。
雙方起了衝突,渤海移民看到新任刺史是冀州人,又是皇親國戚,頓時覺得有了主心骨,紛紛到甄堯面前告狀。
平原大族一看這情況,立刻反咬一口,說甄堯偏袒冀州人,包圍了甄堯民所住的驛舍。
這給了一直按兵不動的左將軍楊奉一個藉口。
楊奉接到消息,立刻出兵,將包圍驛舍的大族部曲都抓了起來。雙方情緒都很激動,一言不合動了手,見了血。
這下了惹出了麻煩。
死者之中,有一個是征東大將軍劉備的舊部。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一以貫之
消息傳回行在,氣氛立刻緊張起來。
刺史巡視郡縣,出現衝突在所難免,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但平原郡的事有些複雜,不僅涉及到皇親國戚,還涉及到渤海移民,更涉及到了左將軍楊奉。
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或者形成慣例,則各地駐軍會有樣學樣,有意無意的主動參與地方事務,甚至可能出現殺良冒功的現象。
與此相比,死者中有徵東大將軍劉備的舊部反倒沒那麼重要。
周忠第一時間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劉協。
幾乎在同時,太尉府也收到了楊奉的報告,長史楊阜將事情報到了劉協面前。
劉協聽完他們的匯報之後,隨即召來司徒楊彪,讓他取出平原郡去年的上計報告,重新審核。
平原雖屬青州,卻與冀州毗臨,幾乎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
平原郡如此對待渤海移民,眼裡還有朝廷的詔書嗎?
平原太守是誰,為什麼在整件事中消失不見?作為一郡太守,他在這裡面起到了什麼作用?
之所以委任刺史,查的就是這些人。
劉協下詔,著三公府派員去平原徹查,搞清楚整件事的過程,有一個查一個,絕不姑息。
聽完劉協的命令,楊彪沉默了片刻,問了一個問題。
河北有四將軍駐守,中原卻只有韓遂所部的兩萬人,如果每個刺史都是像甄堯這麼搞,韓遂應付得過來嗎?
劉協打量了楊彪兩眼,一聲輕笑。
「如果平原太守不從中作梗,這件事或許根本不會發展到這一步。你以為渤海移民是好惹的?要不是太守府壓著,有左將軍坐鎮,他們早就把那些大族掀翻了。鬧黃巾的時候,渤海、平原都是重災區,民風剽悍得很。」
劉協曲起手指,敲敲案幾。「這一次,我就讓他們看看什麼叫以民為本,什麼叫子弟兵。軍中將士來自百姓,每天辛苦訓練,不是為了保護那些貪得無厭的東西,鎮壓百姓,而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合法權益。」
楊彪後背或起一絲涼意,半天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