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78頁

    于吉和魏翱互相看看,沒有再說什麼。

    ——

    劉協出了門,背著手緩緩而行。

    雖然火藥的威力並沒有超出他的預料,但火藥的面世可能引發的效應卻讓他有些激動。

    火藥是華夏文明的發明之一,與印刷術、指南針一起,為西方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自己卻因為文明的早熟失去了發展的空間,最後被西方野蠻人用來攻破華夏的大門,既是悲哀,又是諷刺。

    現在,歷史給了他另一個選擇,他絕不會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火藥必須大力發展,而且要全力以赴,在西征時派上用場,讓那些野蠻人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文明,什麼叫仁義之師。

    一群強盜,利用我華夏文明的技術殺燒劫掠,為禍天下,壞事做盡,居然還有臉以文明人自居,將真正的文明人當作落後的野蠻民族。

    歸根到底一句話,武力是不能放棄的,任何時候都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文明和野蠻的定義權就會被別人搶走。

    「陛下,此物一旦面世,將有多少人死於非命?」袁衡輕聲說道,聲音有些發抖。

    劉協扭頭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說道:「殺人的從來不是武器,而是人。如果天生野蠻,殺戮成性,就算手中沒有兵器,一樣可用殺人。」  

    袁衡猶豫了片刻,鼓起勇氣。「陛下……想殺人嗎?」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而彌辣

    劉協沒有立刻回答,只是轉頭看了袁衡一眼。

    看來袁衡終究還是沒忍住,想為袁譚等人求求情。

    這個心情,他能理解,畢竟是族人,而且血脈還很近,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真要是這麼冷血,他反倒會覺得奇怪。

    法律不外乎人情。

    「我不想殺人。」劉協說道,停了兩息,又補充了一句。「但該殺的還得殺,否則就會死更多人。」

    袁衡「哦」了一聲,沒有再問,只是低著頭,默默地向前走。

    劉協倒是有些意外。他本以為袁衡會堅持進諫的,至少不會這麼簡單。

    這小姑娘看似溫順,其實堅強得很。

    不過他也沒有再問。

    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沒有必要說得太直接。

    眼看就要回到住處,袁衡突然又說了一句。「陛下,臣可以將這個好消息轉告令史嗎?」

    「當然可以。」劉協說道,隨即揚揚手。「我親自去告訴她,前頭帶路。」  

    火藥測試成功,他雖然不意外,卻還是很高興。想著有好幾天沒去見蔡琰了,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去一趟。

    袁衡笑笑,轉身帶著劉協往蘭台走去。

    蔡琰正在寫祭文,聽到劉協駕到的消息,多少有些奇怪。她放下筆,出門相迎,先看了袁衡一眼。

    袁衡擠了擠眼睛,轉身去安排茶水、點水。

    劉協上了堂,徑直走進蔡琰的書房,見案前擺著筆墨紙張,還有沒寫完的文章,順口問了一句。

    「又寫什麼呢?」

    蔡琰有些慌亂,取過紙,想將祭文蓋住。

    劉協詫異地瞥了她一眼。這可不像蔡琰,每次他來見她,她若有好文章,都會主動拿給她看。

    「家書?」

    他上次讓蔡琰推薦幾個族中子弟入仕,現在還沒回音。

    「不是。」蔡琰想了想,改了主意,將文章遞了過來。「祭文。」

    「祭文?」劉協接過,問道:「祭你父親?」

    「祭中平以來死難的所有人。」

    劉協眉頭一皺,沒有再說什麼,將草稿看了一遍。  

    文章還沒寫完,但用意他已經明白了。這是要激起他的慈悲之心,讓他高抬貴手,放那些逃歸的人一條生路。

    他放下文章,雙手交叉在腹前,靠在憑几上,靜靜地看著蔡琰。

    蔡琰有些侷促,雙手絞在一起,幾次欲言又止。

    「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受人之託?」

    「既是受人之託,也是臣自願。」

    「誰這麼大本事,竟將人情托到你這兒來了?」

    「賈太尉,唐夫人。」

    劉協一愣,半晌才緩緩說道:「居然是他們,倒是有些意外。看來司空是真急了。」他擺擺手,示意蔡琰坐近些。「說說你自己的想法。」

    「臣的想法……」

    蔡琰剛要說話,袁衡端著茶水、點心進來了。一一擺好,她正準備起身離開,被劉協叫住了。

    很顯然,袁衡今天是特意引他來見蔡琰,算是同謀。

    袁衡卻躬身施了一禮。「臣在廊下待罪。」

    劉協眼神微縮,點了點頭。

    袁衡起身離開,順手關上了門。  

    蔡琰轉身,從一旁的抽屜里取出一張摺疊得整齊的紙,擺在劉協面前。劉協接過,展開,只看了一眼,便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老狐狸,還真是老而彌辣,出手必中。」

    「陛下……允了?」

    劉協沒說話,將紙重新折好,收入袖中。

    嚴格來說,賈詡寫的這兩句話不是給蔡琰的,而是給他的。

    因為他嚴格控制佛教的傳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樣的話還沒有傳開,但儒家也有儒家的說法,救人性命,為子孫後輩積攢陰德,向來是值得稱誦的大善之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安審理楚王案,不少人都認為是袁氏四世三公的根源所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7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