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他轉頭看著虞翻。「正如你虞仲翔,學識、謀略都當世無匹,可是或無伯符,你又能如何?別不承認,袁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可以在山東稱雄,但是面對手握並涼精銳的天子,他連迎戰的勇氣都沒有。」
周忠撇了撇嘴。「我們的用武之地是朝堂,不是戰場。」
他轉頭看著孫策,又道:「伯符,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但是我勸你一句,縱有橫行四海的雄心,你也發須先向天子稱臣,否則諸事休想。隨我入朝吧,只有得到天子的支持,你才能一展宏圖。」
孫策抬起眼皮,靜靜地看著周忠,嘴角微微挑起。
「天子能讓我征討交州?」
「交州何足道。」周忠搖搖頭。「多了不敢說,你至少可以走得比成公傑更遠。」
孫策眼睛一亮。「當真?」
周忠鄭重地點點頭。「我保證。」
第六百九十六章 醫不自醫
孫策與虞翻反覆商量後,決定接受周忠的建議,入朝覲見天子。
現成的例子就擺在面前,曹操、劉備都在入朝,曹操更是在入朝後得到了燕然都護的重任。
孫策在很多方面都和曹操有相似之處,曹操就是他最好的榜樣。只是各方面都慢了一步,沒能及時送質,沒能及時入朝,還有著拒絕朝廷徵召,出兵協助周忠作戰時又消極避戰的前科。
如今天下已定,他沒什麼和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還能不能如願,只能看朝廷臉色。
如果再拒絕了周忠的建議,以後想求情都沒機會了。
隨周忠一起入朝,周忠的任務得以圓滿,他也得到了周忠的保證,兩全其美。
周忠薦舉的諸葛亮是天子的心腹,這點把握還是有的。
孫策將政務轉交給長史張昭,自己帶著虞翻趕往吳郡,拜見母親吳夫人,商量具體的入朝事宜。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此,他直接控制幾個郡的現狀是無法維持的,有些人必須提前安排好。
周忠則先行一步,趕往丹陽,與周瑜見面。
四月中,孫策趕到丹陽,與周忠、周瑜匯合。為了趕時間,他們放棄了乘船,渡江進入廬江郡內,途經舒城,準備回老家看一看。
廬江太守閻象收到消息,趕到縣界迎接。
周忠很滿意,與閻象談笑風生,問起了推行度田的情況。
閻象坦誠地說,並不順利。
袁術斬殺顏良,接管廬江之初,廬江大族還算配合。隨著袁術調離,袁紹為民請命的輿論漸漸傳播開來,廬江大族的心氣又漸漸旺了起來,不僅不願意配合度田,還要求閻象上書朝廷辯冤。
「辯什麼冤?」周忠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廬江大族有什麼冤可辯?
閻象看了周忠一眼,欲言又止。
周忠隨即反應過來,有點尷尬。
這件事的根源在他。
就是他上書朝廷,反對嚴懲廬江大族,以至於朝廷遲遲沒有下詔處置被袁術檻車征送長安的廬江大族,漲得了那些人的威風。
「還有呢?」
「其他的倒也沒什麼,幾個山賊而已,成不了氣候。」閻象擺擺手。「等春耕結束,我親自率部入山,剿平了便是。」
「還有山賊?」周忠吃了一驚。「去年不是說都招安了嗎?」
「此賊非彼賊。」
周忠還要再說,一旁的周瑜悄悄地扯了扯他的袖子。
周忠一直在朝為官,不太熟悉地方事務。他卻清楚閻象的言外之意。這些山賊並不是之前因躲避戰亂而進山落草的百姓,而是為反對度田,大族故意挑起的叛亂。
借著山賊的由頭,逼閻象進山平亂,無暇度田,給閻象一個教訓,甚至直接殺了閻象,這是再常用不過的手段。
周忠的心情很不好。
他明白了閻象如此隆重地來迎接他的意思。
廬江大族如此強烈地反對度田,他有責任,作為廬江大族之首的周氏也有責任。消息傳到朝廷,天子肯定不滿意,他和閻象都難辭其咎。
閻象不肯背這個鍋。如果周忠不能解決問題,閻象不會一直瞞著,會上報朝廷,由朝廷做出判斷。
周忠與周瑜商量,該如何處理此事?
周瑜倒是坦然,建議周忠與廬江大族見一面,聽聽他們的意見。如果覺得他們說得有理,就代向朝廷轉達。如果他們說得沒理,不妨就喝斥他們一通。
他們聽,當然更好。他們不聽,後果由他們自己承擔。
周忠聽完,疑惑地看著周瑜。「你覺得他們能聽嗎?」
「不能。」周瑜笑笑。「盡人事,聽天命爾。」
周忠很不滿意,反覆考慮後,向虞翻問計。
虞翻聽完,微微一笑。「我贊成公瑾的意見。」
周忠心中不快。「這不是解決問題,只是敷衍而已。」
虞翻搖搖頭。「廬江度田本就是試行。這個試,不僅是看度田可不可行,也看閻象有沒有太守之能。如果他只是會告狀,卻解決不了問題,他這廬江太守也做不長。」
周忠覺得有理,勉強接受了周瑜的建議。
到達舒城之後,周忠回到了闊別數年的老家。
周瑜的父親周異帶著家人在門口中迎接。
在周忠拒絕袁紹的時候,周氏大宅被顏良占為己有。如今顏良已死,周氏大宅又回到了周氏的手中,修繕一新,比之前更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