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頁
所以度田看似王道,實則是亡國之道,而且傷害的正是最聰明、最勤勞的那些人。
什麼人應該度田?那些因攀附皇室而暴富的人才應該度田,比如閹黨,比如外戚、宗室,當然也包括以權謀私的官員。
天子頒布《宦者列傳》,宮內不再使用宦者,這是好事,但遠遠不夠,還應該禁止後宮干政,貶抑外戚以及宗室。
比起不分清紅皂白的度田,這些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三人雖有分歧,但談得很投機,相見恨晚,一直說到深夜。
第二天,荀諶起身之後,先派人接毛玠與他同住,一起吃完早餐後,又約毛玠一起去訪石韜。
他覺得石韜學農太可惜了,想勸石韜回心轉意,不要耽誤了自己。
正如崔琰所說,石韜並不難找。找到農學堂後,到門口一問石韜的名字,遞上名刺,沒一會兒功夫,石韜就匆匆迎了出來,納首便拜。
「荀君,久仰大名,沒想到會在這裡見面。」
荀諶上下打量了石韜兩眼,微微頜首,越發堅定了要說服石韜的心思。
石韜儀表堂堂,兩眼有神,能成大器。學農太可惜了,應該從政。
如果石韜願意,他現在就可以推薦石韜去河東。
荀彧急需幾個能幹的下屬。
「廣元,你是哪裡人?怎麼來長安的,還有誰同行?」
第七百五十九章 衣食為先
石韜一邊將荀諶、毛玠往裡請,一邊說道:「我是從荊州來的,同行的有徐庶和崔鈞、孟建。徐庶字元直,是潁川長社人。崔鈞字州平,是博陵安平人。孟建字公威,是汝南平輿人。我們是在襄陽時認識的,接到諸葛亮的書信後,便一起來了。」
「徐庶是長社人?」荀諶追問了一句。
潁陰與長社相鄰,他對長社有哪些名士還是清楚的,沒聽說過徐庶其人。
石韜笑了。「他本名徐福,是個遊俠。」
荀諶一愣,隨即一拍額頭。「原來是他啊,怪不得後來聽不到他的消息了,原來他改了名。」
「是的,他被朋友救出來後,深感一人一劍力量有限,難求公義,便棄武學文,欲匡扶天下。」
「既然如此,為何又去考講武堂?」
石韜瞅瞅荀諶,嘴角微挑。他沒有急著回答荀諶的問題,先將二人引到堂上就座,又命侍童煮茶,擺上點心。
毛玠看得真切,笑道:「看來農學堂的待遇的確不錯,非經學堂能比。我到太學這麼久,經學堂也去過幾次,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美的點心。」
「我們自己按照收集來的方子做的。」石韜熱情相邀。「這本來是軍糧,為的是便利,能夠保存,口味並不怎麼好。後來東廚里的幾個廚娘用了些心思改進,大有改觀。能得到毛君許可,也是一件幸事。」
「軍糧?」荀諶拈起一塊點心,看了看,咬了一小口,慢慢地嚼著。
正如石韜所說,這點心看起來不錯,口感卻不出色。
當然也不難吃。如果出征的將士能夠吃上這樣的食物,應該比麥飯更可口。
更重要的是方便。
不用埋鍋造飯,拿出來就能吃,能省不少事,節省將士的體力,還能提高行軍速度。
尤其是方便奔襲。
「嗯,這是綜合了羌人和鮮卑的辦法,用做胡餅的辦法做的。裡面加了奶,更熬飢。不作戰時,一天吃上兩塊就行。作戰時,三四塊也夠了。」石韜熱情的勸毛玠也嘗嘗。「最大的好處有兩個:一是便於攜帶,二是方便食用。按照我們的估計,一個人可以推十日糧行軍,日行六十里到八十里。」
荀諶的臉頰抽了抽。
這個數據看似平常,可是有軍中經驗的人卻清楚,這會對作戰雙方形成一個巨大的差距。
正常情況下,步卒行軍的速度是一天四十里。
原因之一,就是攜帶輜重的大車速度快不起來。而不帶大車,個人攜帶的糧食最多三天。超過三天,將士的體力就會消耗過大,影響戰鬥。
如果不用大軍,僅靠將士攜帶的糧食作戰,最長時間就是三天,最長距離一百五十里。超過這個時間和距離,就是在賭博,而且是孤注一擲的豪賭。
要是用這種軍糧,時間增加到十天,距離增加到八百里,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很容易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尤其是對千人以下的精銳來說,千里奔襲就有了可能。
如果考慮到朝廷在練兵上傾注的心血,荀諶不覺得這是異想天開,而是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的事。
「這是朝廷的要求嗎?」
「算是吧。」石韜說道:「不過朝廷沒有明確要求我們做什麼,只是提出了一些問題,希望我們能夠解決。農學堂接了幾個與飲食有關的項目,這只是其中之一。」
「還有什麼……項目?」荀諶覺得這個詞有些彆扭。
「那就多了,比如研究不同地區的作物種類、加工方法,還有……對了,有一件事,你們肯定感興趣。今天留在這兒用餐吧,嘗嘗我農學堂的伙食,有葡萄酒,而且有很多種口味的。」
「你們……這麼奢侈的嗎?」荀諶忍不住說道。「我在河東的時候,可是聽說朝廷稅賦緊張,今年怕是又不能全額發放俸祿。」
「所以我不想去做官。」石韜揚揚眉,笑出了聲。「諸堂之中,農學堂的伙食最好,經常有試驗的樣品吃。明年我們還要在上林苑養豬,到時候就能經常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