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聽說建寧王的偏師正在吐蕃東道攻城掠地,大唐重新占領吐蕃東道,哦不吐谷渾地區指日可待。
在張掖發行的報紙上,已經從將吐谷渾地區定義為大唐自古以來的領地。
吐蕃人壓迫吐谷渾地區鮮卑人、漢人、羌人的罪行被公之於眾,河西百姓摩拳擦掌,都等著王室趕緊解放這些被番狗壓迫的同胞們。
無論如何,建寧王來了隴右之後,先勝回鶻,再勝吐蕃,牢牢掌控了這片區域。
曾經擔驚受怕的商人們,敏銳的湧入隴右。
一條和平的商路有多賺錢,經歷過開元時代的商人們都是清楚的。
絲綢之路本來就是暴利,如今隴右又有了這麼的好商品,貿易繁盛是必然的。
只不過胡巴依已經散盡了本錢,他本來想要返回老家再籌一筆錢,卻突然接到了張掖刺史府的帖子。
「邀請我去刺史府?」
胡巴依有些疑惑,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商人,如今連商隊都已經沒了,刺史府邀請自己過去幹什麼?
帶著疑惑,胡巴依來到了張掖城的甘州刺史府。
甘州刺史府,胡巴依看到了很多老朋友的身影,看到他們手上的拜帖,胡巴依確定他們都是從收到了刺史府的拜帖。
來到刺史府,這次他們沒有去威嚴的正堂,而是被帶到了刺史府後面的一座新建築。
這是張掖之戰後才興建的,這裡掛著一些奇奇怪怪的牌子。
胡巴依走進了一個階梯一樣的教室,等他落座之後,就看到崔濤的身影。
這也讓胡巴依非常的意外,崔濤是建寧王府派到甘州的代表,雖然他的職位是王府司馬判甘州軍政事,但是所有明眼人都知道他是甘州最有實權的人。
原先的甘州刺史已經告病休養在家中,甘州的軍政要務都被建寧王府的署吏接管。
崔濤能親自和商人們開會,這也是胡巴依沒想到的。
要知道一州刺史可是身著朱紫的高官,大唐雖然沒有說商人低人一等,但是文人士大夫還是看不起商人的。
崔濤看著下方的商人,這些都是因為張掖之戰滯留在張掖的商人,其實不乏胡巴依這種主動支援張掖的優秀商人。
今天崔濤召集這些商人,自然是為了讓他們重操舊業。
隴右連續擊敗了回鶻和吐蕃,肉眼可見的要進入一個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就連西域商人都知道絲路就要通暢了,河西的貿易會更加繁榮。
管理整個西州的崔濤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崔濤沒有過多的廢話,直接說道:
「諸位都是滯留在張掖的商人,我知道不少人因為之前張掖之戰毀家紓難,刺史府記得諸位的貢獻。」
胡巴依聞言一喜,刺史府還記得自己的貢獻?
崔濤繼續說道:「大家都是常走商路的商人了,如今隴右太平了,商旅貿易馬上就會恢復,我們想要成立一家商會,請大家入股。」
商會?
眾多商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刺史府要成立商會,這還是商人們頭一次聽說。
西域一些小國,皇室會直接投資商會,這倒是正常的事情。
可是沒聽說過大唐官府要投資商會的。
崔濤咳嗽一聲說道:「不是張掖刺史府要成立商會,是建寧王府也要投資商會。」
這句話說完,眾人都明白了。
大唐的王爺投資商會,那就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要知道大唐高官中投資商人的也不在少數。
既然是建寧王府投資,那一切的說的通了。
商人們也明顯放鬆下來。
崔濤心中嘆了一口氣,千百年重農抑商的觀念,讓官府投資商業都要套上建寧王的皮。
就如同後世大明的製造局和市舶司,都要掛上宮裡的產業一樣。
雖然重農抑商確實保障了糧食生產,打壓商人也是保護了封建地主的權力。
但也是因為這樣,讓後世沒有抓住地理大發現的發展機會,故步自封走向了衰落。
收回這些雜亂的心思,崔濤說道:
「按照出資的比例,共同成立一家王府的商隊,每個季度按照出資比例分紅。」
出股分紅的事情,唐代早就已經有了,商人們並不難理解。
但是胡巴依這種窮鬼,哪裡還能掏出錢出資呢?
只聽到崔濤說道:「之前在張掖之戰中資助刺史府的愛國商人,都可以拿到王府商會的股本補償。」
「大家手上的車輛騾馬,可以按照市價折算入股。」
在場的商人都喜笑顏開,胡巴依更是激動不已。
這時候有一名商人站出來說道:「成立王府商會,我們當然支持。」
「建寧王殿下要入股,不會入的都是乾股吧?可是這商會運行需要本錢,總不能讓大家出錢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豆和豆粕
崔濤點頭說道:「大家有著顧慮是正常的,建寧王府入的並不是乾股,是真金白銀掏出來入股的。」
只看到一群侍衛搬來兩個大箱子,打開箱子之後,眾多商人都離不開眼睛。
滿滿兩個大箱子的金銀!
胡巴依眼睛都直了,他做了這麼多年的商人,也沒見過這麼多的金銀!
看到下面商人的反應,崔濤暗暗嘆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