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53頁

    「夏周國祚千百年,豈能以文質之道統括之?」

    「蓋因文質二道,需時移政遷,根據世風改易之。」

    看完王成偉的卷子,顏真卿吃了一驚。

    這文章是從根本上否定了禮記對夏周的論述,即「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唐代儒生對於經典的態度,也是頗為實用主義。

    聖賢說的對的,自然拿起來就用。

    聖賢說的不對胃口的,就棄之不用。

    經過南北朝的亂世,現在的儒家是非常務實的,畢竟不務實的儒生,早就被北朝的皇帝,南朝的武將殺光了。

    顏真卿不是驚訝於王成偉否定經學,而是他的論點。

    王成偉在接下來的文章總結,上皇執政初期,重視文治,卻不注重教導百姓,導致天下沉浸在享樂奢靡之風中。

    後期又追求霸業功績,卻不知道與民生息,南征北戰又讓邊鎮軍官士兵過於追求軍功,盲目的挑起戰爭,破壞了國家的有序發展,地方藩鎮坐大。

    王成偉認為這都是上皇沒能平衡好文和質的關係,沒有及時變法革新的原因。  

    所以王成偉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變法永遠都在路上」,朝廷需要根據世風的變化,不斷的調整朝廷中的文和質的變化,這樣才能讓天下人人都成為君子,才能天下長治久安。

    而下一句話更讓顏真卿驚訝,王成偉認為,至德兩年,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爛攤子,收復兩京說明這一階段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朝廷也要從平叛過度到恢復天下元氣的日常工作中。

    所以王成偉請求皇帝改元!

    第四百五十章 關鍵

    顏真卿震撼的看著王成偉,沒想到這個隴右的士子,竟然能夠如此敏銳的把握住了皇帝心中最需要的東西。

    萬民的肯定。

    當朝皇帝做了幾十年的太子,在上皇朝廷中不斷的被打壓,甚至上皇都不允許他居住在東宮,還剝奪了東宮的兵權。

    父子猜忌到這個地步,而上皇這個強勢的皇帝,需要的只是一個懦弱的太子。

    在一個缺乏父母親情,強勢的父親不斷的打壓下成長起來的太子。

    李亨是一個隱忍的皇帝,也是一個渴望被肯定的皇帝。

    如今的李亨已經是皇帝了,他不再需要已經退位的上皇的肯定,他需要的是天下萬民的誠心肯定。  

    李亨這個皇帝要比上皇要強!

    而這篇文章,就是李亨最需要的。

    「變法永遠在路上」,文章提出了朝廷需要不斷變革,適應天下的變化。

    顏真卿暗暗點頭,這句話確實說的沒錯。

    在朝廷窮兵黷武的時候,需要用文治拉一把,緩和一下好戰的氣氛。

    在朝廷崇尚奢華的時候,需要用軍功和勝利拉一把,重新恢復尚武的傳統。

    這雖然和聖人「文質而再復」的說法不同,但是更符合如今的實際情況。

    而王成偉提出的最重要的一個建議,那就是改元。

    至德元載和天寶十五載是同一年,這也是皇帝心中不舒服的地方。

    至德年,就是一個過度,這是上皇和當今皇帝交接的時候。

    而改元就代表了一種破立,表示了新皇帝已經徹底脫離了上皇的影響,走上了自己的紀元。

    這也和「文質再而復」呼應,提出了王成偉的政治主張,通過這一次改元來昭告天下,新紀元將會不斷的變法調整朝堂,達到文質彬彬的君子境界。

    顏真卿嘆了一口氣,王成偉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氣勢雄渾的大論,可是說的都是正確的廢話。  

    誰不知道朝廷需要不斷的調整政策啊,可是就算是朝堂上的統治者知道,想要改變政策又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只不過王成偉將聖人文質再復的近乎於玄學和讖緯學的理論,改成了更容易實踐的政治理論。

    後生可畏啊,王成偉這個年輕人,能夠有這樣的學識,能夠一眼看出皇帝需要的策論,果然不愧是隴右十七子之首!

    王成偉打了草稿之後,很快就修改了完畢,然後小心翼翼的謄抄在卷子上。

    等你到下午三點左右,王成偉最後檢查了一遍錯別字後,他喊來了監考的官吏,交上了自己的考卷。

    王成偉的考卷被押印簽字,封進了特製的木頭匣子中,他的考卷將會最先被考官評定。

    考試完畢,王成偉收拾筆墨紙硯離開了考場,這時候顧況和韋應物也完成了答卷,三人剛出貢院就撞上了。

    「顧兄,韋郎。」王成偉打招呼道。

    韋應物也是一個風流人物,自從上一次公主府賦詩之後,韋應物就結識了王成偉。

    一方面是韋應物放低姿態,一方面王成偉主動結交,兩人成了不錯的朋友。

    不過顧況是個書痴加宅男,他平日裡不怎麼出來應酬,所以和王成偉不怎麼熟悉。  

    雖然都是對自己的考試有充分的信心,但是考試結果出來之前,心中還是忐忑的。

    韋應物拱手和王成偉打招呼,看到兩人後王成偉說道:「隴右會館已經備下了酒席,兩位要不要一同去?」

    韋應物有些意動,顧況卻面露難色。

    不過韋應物還是拉著好友說道:「隴右會館的酒宴,是為王兄準備的吧,我們不是隴右人,去了會不會不太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5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