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頁
但是現在的御史台是咬人的狗,吃人的狼,平時都很安靜,但是御史台已經成了朝廷官員最畏懼的部門。
就在上個月,御史顧況檢舉了京兆韋氏三名子弟的不法事,將京兆韋氏這三名在朝的官員全部送入了大理寺。
這件事給朝廷大臣的震撼,甚至要比御史彈劾宰相成功還要大。
要知道京兆韋氏雖然不是五姓七望這樣的頂級世家,也是次頂級的大家族了。
京兆韋氏在朝廷為官的人眾多,而且同氣連枝,普通官員根本不敢得罪。
而且這種大家族做事情,自然是留有很大的餘地,就算是作奸犯科也會藏得很深,不會輕易被人抓到馬腳。
曾經大唐就流傳「寧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這是因為大唐駙馬往往不得善終,但是娶了世家女就有了丈人家的庇護和提拔,往往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
這一次抓的京兆韋氏官員,顧況全部都提交了充分的罪證,三人都在長安糧價事件中徇私枉法,勾結糧商中飽私囊。
其中職位最高的是一名戶部員外郎,這個韋家的戶部員外郎在中書舍人們清理戶部的時候沒有被抓住馬腳,安全留在了戶部,本以為可以升官發財的,卻被顧況給抓了。
就算是京兆韋氏,損失三名在長安的朝官,也是相當巨大的打擊。
更不要說如今唐律對於這種職務犯罪牽連三代,這可是斷了很多韋氏子弟的仕途。
可是被顧況這個御史盯上了,京兆韋氏卻發現,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如今的御史台,僅僅在政事堂之下,就算是宰相也不能處理任何一個普通御史。
御史違法,也只能由御史中丞彈劾,還需要越王批准才能罷免。
擁有御史身份,朝廷其他大臣就不能隨便彈劾,甚至連御史台的事情,普通大臣都無權窺探。
京兆韋氏召開了宗族大會,韋應物尷尬的坐在角落,可是族人的目光總是在他的身上逡巡。
他和顧況是好友,這件事眾人皆知,韋應物是韋氏一族的支脈子弟,早年父親亡故也沒收到嫡脈什麼香火情,可是人生在世總免不了人情事物,硬是被族叔拖到了宗族大會上。
不用說,這次大會討論的就是要如何對付顧況,族長說完了情況後,眾人又看向韋應物。
韋應物不想蹚渾水,但是架不住眾人熾熱的目光。
等到族長讓他發言,韋應物不情願的站起來說道:「這御史台辦公都是獨立的,逋翁兄,哦不這顧況這廝辦案,就連御史中丞都不清楚,更不要說我也姓韋了。」
「還是等相國返回長安再說吧。」
相國,自然說的是剛剛請辭的前宰相,前西川節度使韋見素了,他是京兆韋氏的嫡脈,也是目前京兆韋氏曾今任職最高的官員。
韋氏族長也只能無奈,顧況油鹽不進,又是宰相李泌的弟子,韋氏商議了半天,也沒有一個對付顧況的好辦法。
韋應物也不想要插入到好友和宗族的事情中,正好第二天御史中丞宣布,朝廷要挑選幾名巡邊御史,在大唐邊疆幾個道州府縣採訪民風,懲辦一些有劣跡的官吏。
大部分御史都有些畏懼,巡邊工作路途艱辛,而且很多地方民風彪悍,這次採訪民風要微服出行,萬一遇到危險那可是沒地方說去。
但是韋應物立刻報名,很快就得到了越王的批准,韋應物連忙乘機離開長安。
不過離開長安也不完全為了躲避宗族,看到好友一下子拉了三名朝廷大員下馬,御史台眾人紛紛側目。
如今御史台的規則變了,誰能抓到更多腐敗官員,誰能抓到朝廷中的蠹蟲,就有更好的升遷機會,更能夠進入越王殿下的眼。
看到好友做出來成績,韋應物也不願意繼續待在長安,畢竟他在長安有諸多關係掣肘,還不如去巡邊大幹一場!
就在韋應物出長安的時候,大食使節薩瑪住進了鴻臚寺的迎賓館。
第七百三十九章 政事堂內
薩瑪住進了迎賓館,等待大唐朝廷的召見。
高適則先進宮拜見了建國太子,李倓說了一些勉勵的話,又讓太監帶他去見了皇帝。
見到皇帝李亨這副樣子,高適眼睛一酸,垂落下幾滴眼淚來。
李亨如今倒是豁達,除了積極的進行康復訓練之外,還迷上了書法和寫詩,見到高適這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又拉著他討論了一陣子詩理,等到時辰不早了,才戀戀不捨的將高適放回去。
李倓從沒有限制過人進出大明宮,不過朝臣都很少去拜見皇帝李亨。
平日裡除了李泌這個老友之外,就只有延光公主會進宮陪李亨。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皇家的事情最複雜,如今雖然看起來父子和睦,可萬一日後有了什麼問題,清算起來可是要命的。
因為日後政事堂和地方要進行雙向流動,李倓專門在光祿坊買了幾棟宅子,作為進京宰相居住的宅邸。
如果宰相出長安,這宅子就收歸政事堂,交給下一位進長安的宰相居住。
高適雖然是不缺錢的,但是也沒有立刻置辦宅子,而是在這座御賜的宅子裡住了下來。
新宰相入長安,高適又是歷經了上皇和皇帝時期的老臣了,前往拜訪他的老友絡繹不絕。
高適謹慎的見了幾個老朋友,其中就有被調入長安軍事學院任職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