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頁
「光武得國太快,沒能整頓郡國,登基後想要清丈田畝天下就再次動盪,最後不了了之,這難道不是光武之弊嗎?」
這下子眾人更是倒吸一口氣,這哪裡說的是光武,明明說的是本朝啊!
李亨想起來前線郭子儀傳來的奏報,河北的史思明準備投降,但是要求朝廷和之前對安祿山一樣,授予他三鎮的節度使。
為了平叛,朝廷封了不少節度使,這些節度使占據了州府郡縣的權力,難道不就是王成偉所說的世家權門?
好傢夥!
皇帝明白了王成偉的意思,光武帝奪得天下,除了對手王莽實在不爭氣之外,他也是地主聯合武裝的領袖,很多地方都是「望風而降」的。
這些地方的本土勢力沒有被清算,光武帝登基後搞過一次土斷,就是大唐的「大索貌閱」,最後各地匪盜四起,還有一些州郡叛亂,最後整個東漢都沒有搞過土斷。
這是在勸諫朕要理清地方勢力,拔除割據藩鎮啊。
可是李亨咳嗽一聲,如果自己年輕十歲,那肯定會這麼做了,但是現在這個年紀這個身體,難道還要留一個分裂的大唐給子孫嗎?
王成偉繼續說道:「光武之弊二,以內朝而制外朝,東漢一朝外戚、宦官、士人爭鬥不休,宦官廢立皇帝,太后臨朝聽制,層出不窮,這都是光武親近內廷而疏遠外臣給後世留下的壞榜樣啊!」
這句話說完,皇帝身邊的老太監立刻跪下說道:
「陛下!老奴李輔國指天發誓,對聖人忠心耿耿,別無二心啊!」
李亨說道:「起來!狀元公說的是光武呢!你跪什麼!」
御階上的老太監用陰毒的眼神看著下方的王成偉,王成偉卻一點都不在乎。
原來這就是李輔國啊,權傾兩朝的著名太監,開啟了大唐中晚期太監干政先河的著名權宦。
不過雖然皇帝說王成偉說的是光武,其實大家都知道也是在說本朝。
這一年來,皇帝組建神策軍,讓太監李輔國出任觀軍容使,幾次大戰都任免太監監軍。
這都說明了皇帝更信任身邊的太監,遠過於地方上的將軍和朝廷上的大臣們。
在場的文官都暗暗叫好,終於有人當面勸諫皇帝了,不要過於親信這些宦官。
李亨的臉色也不太好看,安祿山這樣的例子在前,他要怎麼信任那些帶兵幾十萬的將軍呢?
作為皇帝,李亨也沒有多少安全感啊!
只有身邊的太監掌控神策軍,才能給李亨帶來虛假的安全感。
但是王成偉的話也警醒了李亨。
也許這些太監對自己還算是忠臣,可是等自己死了呢?
他們會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動政變擁立自己需要的皇帝呢?
李亨開始思考起來,而整個大殿寂靜無聲。
明明是留給王成偉一炷香時間的對策時間,卻拖了超過了一炷香的時間。
李亨這才說道:
「狀元公,朕看你在進士科實務策上說,要讓朕改元。」
「如今長安已光復,朕也準備在正旦之後改元。」
「本來禮部送上來的年號中有『建武』,但朕現在不想用了。」
「今日策對就給你多加一題,向朕進獻一個改元的年號吧。」
這下子滿座更是駭然,皇帝要改元這件事,還只是在禮部官員之間討論。
按理說這種事情要禮部商議,再由政事堂討論,最終上呈皇帝決定。
現在皇帝竟然問一個官身都沒有的狀元。
在大殿下的王成偉躬身說道:
「《易經》有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臣斗膽進『乾元』!」
皇帝撫掌大悅:「大哉乾元!」
第四百七十九章 授官
殿試結束之後,王成偉被帶到了含元殿邊上的偏殿。
過了大概兩炷香的時間,也被太監帶領進了偏殿。
也許是面聖之後的緊張,顧況只是和王成偉打了一個招呼,然後坐在椅子上發呆。
又過兩炷香的時間,韋應物也被帶了進來。
從早上到了中午,再到下午,後面的進士殿試的時間越來越短,有些人甚至一炷香過了一點就進來了。
此時大家都是競爭對手,畢竟最好的職位就是那麼幾個,要是差一名不能選中滿意的職位,那肯定要遺憾終生。
此時所有新科進士們都沉悶的坐在偏殿中,一直等到了最後一名進士殿試完畢。
太監們送上了茶飲,又等待了大概小半個時辰,大概是皇帝在排定進士名冊。
終於那名司尚書監的太監魚朝恩走了進來,他進門後對著王成偉說道:
「狀元公,陛下宣您進殿!」
眾人的目光看向了王成偉,這一聲的狀元公,說明了王成偉依然是殿試第一名!
這個狀元名至實歸,眾人也都是服氣的,如果不是在皇宮中,大家肯定要為王成偉喝彩了。
王成偉向眾人一一點頭,算是接受了大家的祝賀,然後跟在魚朝恩的身後,再次走進了含元殿。
這一次大殿上又多了幾個人,其中一個是身穿朱紫官袍的國字臉官員站在御階下,這個官員身後還有一個更年輕的官員捧著一疊文書。
王成偉對皇帝行禮後,李輔國用尖銳的嗓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