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他想到前幾日父親來信,想讓嫂子和小侄子搬到張掖城來。
聽父親說,宜禾里的夫子覺得小侄子頗有些讀書的天賦,已經寫了推薦信想讓他去張掖城裡新建的小學讀書。
新來的夫子話說,只要能在城裡讀完小學,就可以很輕鬆的找到工作。
如果能繼續讀書,那甚至還能做上城裡的官吏。
若是以前,馬里長這樣的家境也是供不起孫子讀書的。
但是聽說張掖城的小學免去了大部分學費,學校里還有勤工儉學的補助,馬里長就想讓孫子到城裡讀書。
孫子到城裡讀書,嫂子肯定要跟過來。
自家嫂子的裁縫本事在宜禾里都是出名的,張掖城居住開銷不小,嫂子也不可能都靠家裡資助。
於是馬三郎問道:「掌柜的,請問你店裡要裁縫嗎?」
婉娘看著馬三郎問道:「難道軍爺家娘子要來小店工作嗎?」
馬三郎連忙說道:「不不不,我還未成家,我家嫂子,她的裁縫手藝可是整個村里都出名的。」
婉娘聽了一喜,如今有手藝的裁縫要麼自己開店,要麼進了成衣工坊。
她這家裁縫店都靠她一個人支撐,又要賣衣服又要做衣服,婉娘每天都工作到半夜。
她早就想找個人手了,聽到馬三郎一說,婉娘立刻說道:「那可太好了!不知道軍爺家嫂嫂何時來張掖城?」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中秋不放假
買好了布又買好了衣服,馬三郎帶著孟五和孟七兩兄弟,又在城裡的零食店買了點糖果。
帶著禮物,馬三郎他們終於來到了城外的車站。
靠著和回鶻與吐蕃的兩場大戰,如今河西不缺馬。
馬車這個東西,一開始是玩家運營的。
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有玩家有前往別的城市的需求。
所以最早的馬車,也只是在各個城市之間運輸玩家。
一開始的馬車,是沒有減震的鐵架子,在崎嶇的路上走不僅僅有顛散架的危險,還經常會陷在泥濘的道路中走不出來。
到了這個時候,車主就會讓所有的玩家都下車,然後推著馬車向前進。
最離譜的時候,一段路中百分之六十的路都要乘客推著馬車走,真不知道是花錢坐馬車,還是花錢去推馬車。
不過玩家也在不斷的升級馬車,馬車也逐漸有了減震的彈簧。
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道路也開始修建的更加平坦。
城市和城市之間的旅行,自然就變得更加的方便。
隨著河西的徹底安定,一些精明的土著商人,也看到了運輸市場的商機。
這個商機就是城市和城市附近各個村落之間的運輸需求。
在工坊發展之前,這個需求是不存在的。
在之前那個時候,百姓很少離開自己的村落。
阡陌不相聞才是農業時代的常態,相鄰的村子之間的交往都不多。
可自從工商業發展後,自然就打破了這種平衡。
大部分工坊還是圍繞這城市發展的,城市周圍物流方便,商人也會停靠城市,產品可以直接送到城裡賣掉。
張掖城附近的幾個村子,工坊發展最為迅速。
可以說除了宜禾里這例外,其他發展度靠前的村子,都是靠近城市的村子。
無論是什麼村子,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光靠本村子的工人,顯然無法滿足用工的需求。
一些偏遠村子的百姓,為了追逐更高的工資,也開始向著城市聚集。
有了外出打工的百姓,自然有了往返的交通需求。
城市到鄉村的馬車就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
一開始投資城市之間運輸的商人玩家們,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商機。
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各種小型馬車已經占滿了這個市場。
只不過就算是玩家想要擠進這個市場,也不一定能夠打的過更加熟悉鄉里的原住民。
這些馬車很多都是從玩家的運輸公司買的淘汰馬車,馬也是市場上低價出售的駑馬。
不過大部分返鄉的旅途都是短途旅行,好馬也不會比駑馬快多少。
馬三郎找到了一輛前往宜禾里的馬車,孟五和孟七的村子就在宜禾里隔壁,三人就上了同一輛馬車。
這是一輛四人馬車,車把式坐在車頂上,同車的還有一名王府銀行的職員,他也是同行前往宜禾里公幹的。
湊齊了四個人之後,車把式立刻啟動了馬車,踏上了前往宜禾里的路。
這個王府銀行的職員也是玩家招募的本地土著,是張掖城的一個讀書人,名字叫做金海潮。
金海潮聽說了馬三郎是馬里長的兒子,更加熱情起來。
寒暄了一會兒,馬三郎問道:「金兄,你為什麼要去宜禾里啊?」
在馬三郎看來,王府銀行的服務對象都是那些有錢的大商人,雖說宜禾里現在有些工坊,但好像也沒有需要用到王府銀行的地方。
金海潮笑著說道:「馬旅帥,我排行老四,你就叫我金四郎吧。」
「我這次去,是前任周里長寫信給我們行長,想要向王府銀行借青苗貸。」
「青苗貸?難道村里沒錢了嗎?」
金海潮笑著說道:「誰說一定要沒錢才要借錢的?青苗貸的利息很低,如今很多村子都和我們銀行簽訂了協議,借錢買種子,到了收穫的時候再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