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頁
史思明手中的手中的河東士兵,雖然不及當年安祿山全盛之時那麼精銳,但也是久經訓練的老兵。
郭子儀自己能對李光弼說道:「如今之計,只能在潼關練兵了!」
等到消息傳到了長安,長安百姓只是歡呼潼關之圍被解,可是送進長安的糧食卻越來越少,市面上的米價也越來越高。
朝中有識之士也是憂心忡忡,皇帝連續下了好幾道命令,從漕運沿河而下,通知汴水沿岸嚴防死守。
當然最重要的命令,是升任淮南節度使高適為江南四鎮節度使。
江南四鎮,指的是浙西(治所鎮江)、浙東(治所紹興)、宣歙(治所宣城)、淮南(治所揚州),這是大唐最精華富庶的地方,也是大唐統稱的江南地區。
對於這個任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要知道當年安祿山再受上皇寵幸,也只是加封的三鎮節度使。
這江南四鎮可是大唐最精華的富庶地區,朝廷竟然全部交給了高適!要知道之前高適節制的也就是淮南一地,這一下加了三鎮,可以說是朝廷將整個江南都交給了高適。
除此之外,朝廷還命令江西(治所南昌),鄂岳(治所武漢),福建(治所福州),湖南(治所長沙)開始募兵,新募的士兵全部到揚州集合,朝廷命名為鎮海軍,全部交給高適節制。
要知道就算是安史之亂鬧得最厲害的時期,朝廷在東南四道也沒有募兵到中原打仗,這一次大唐可以說是動了血本。
荊州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在大唐這個時期,荊州算是朝廷的大後方。
不過因為荊州的重要地位,所以朝廷也在荊州設了荊州軍駐守。
荊州軍主要是水師,員額是五千人,擁有舟師兩百,是扼守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力量。
此時管理荊州軍的是一名中年人,這位在安史之亂後投奔山南東道節度使的京兆人,不到三年就得到了山南節度使器重,被任命為山南東道節度府判官,荊州軍兵馬使。
此時這個略帶文氣的中年人,正披掛鎧甲準備點兵。
「太沖兄!」
一名儒生打扮的人衝進了房間,只看到了穿上鎧甲的中年人問道:
「太沖兄要出征?」
中年人苦笑了一下說道:「答應潤蓮兄的五牛圖,怕是要等到我出征回來才能畫完了。」
沒想到這個儒生哈哈一笑說道:「太沖兄,我也接到了節度使府的命令,節度使委任我為荊州軍糧草轉運使,要隨你一起南下揚州了。」
這個中年人一把拉著儒生說道:「太好了!有了潤蓮兄幫我籌備糧草,韓滉此去揚州必能建功立業!」
被韓滉稱之為潤蓮兄的,是如今荊口縣知縣徐節,他是至德二年的進士,也是從隴右趕往長安趕考的十七名玩家之一。
潤蓮是徐節給自己取的表字,在科舉結束之後,徐節自己本來就是湖北人,於是他在吏部選官的時候,選擇了沒人願意去的荊口縣做知縣。
荊口,是荊州的縣城,如今屬於大唐山南東道。
在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是戰略要地的荊州,在結束了南北對峙之後,失去了重要的戰略地位,不過現在依然是大唐中南部的水陸要衝。
但是山南東道在大唐內部的發言權卻很小。
大唐的統治集團是關隴貴族,根基自然是關中。
在武周朝時期興起的洛陽庶族,也抬升了河南道在大唐的地位,以關中、京畿的百姓為第一等人,類似於當今一線城市的居民,在科舉考試上也享有巨大的傾斜。
江南富庶,隨著財政越來越依仗江南,江南士族的身份也有所上升,而外任官員也以去氣候宜人的江南為上選,江南在大唐算是第二等人。
而山南東道這種地方,夏季悶熱,此時的荊楚地區還有蠻夷殘留,是大唐的小透明地區,科舉考試中也沒有存在感。
曾經的荊州士人集團,也早就在亂世之中消磨乾淨,徐節選擇來荊州當官,朝廷還專門高授了他一個中縣的縣令。
而這個披甲的中年人名叫韓滉,本來是京兆人,但是屢次科舉不第,在安史之亂中逃往了山南東道,卻被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看中,徵辟為節度使府判官,後來又出任荊州軍兵馬使,看守荊州這個戰略要地。
韓滉校場點兵,然後帶領士兵登上了水師艦船,準備沿著長江而下,支援揚州。
韓滉也知道徐節的能力,將荊州軍後勤轉運等一眾事務都交給他,而徐節也全部籌備妥當,賞罰分明,荊州軍士氣如虹,長江之上千帆南下,引得荊州百姓都在碼頭圍觀。
接到了朝廷眾人的四鎮節度使高適,草草在淮南節度使府舉行了就職儀式之後,也迅速下令動員江南四鎮。
安慶緒一路東進,糧草不足就攻打汴河沿岸的城市,搶劫完糧食之後就繼續向東。
從沿途傳來的情報,安慶緒的目標也很明顯了,就是江淮門戶彭城!
此時高適也顧不上春耕了,大批青壯被從田裡抽到了軍中,江南鹽鐵使元載更是利用江淮水網,將海量的物資運往彭城。
而朝廷很快又接到了一個新消息,史思明南下了!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三月結算
不得不說,史思明的戰略判斷力是極準的。
當安慶緒向東進軍的消息傳到了坐鎮相州的史思明耳中,史思明果斷的開始南下,沿途一邊占領安慶緒放棄的地區,一邊向剛剛解圍的洛陽城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