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10頁

    鑒真大驚道:「朝堂已經開了海禁?」

    李道源說道:「是啊,如今揚州港內,萬國船競渡,海貿發達,朝廷已經取消了禁海令,允許沿海地區和外國商人做生意,也不禁止百姓出海了。」

    鑒真幾乎是熱淚盈眶,當年為了能去扶桑,鑒真七次渡海,都懼怕被朝廷追捕。

    有幾次渡海失敗,還差點被官府問罪。

    沒想到如今大唐已經不再禁海了。

    鑒真又問道:「那河東內亂呢?」

    鑒真東都之前,安史之亂還沒開始,不過前段日子從海邊傳來消息,說是安祿山起兵反叛。

    當時扶桑的王庭還議論過,要不要支援大唐朝廷,鑒真聽聞了故國內亂,心中也有些牽掛。

    李道源說道:「如今安之亂已經平定,如今天下安定。」

    「阿彌陀佛。」

    鑒真雙手合十唱了一句佛號。

    李道源看這個老和尚,忍不住問道:「老和尚,你為何不在大唐,要遠渡重洋來扶桑?」

    鑒真再次口誦佛號說道:「貧僧曾經許下宏遠,要在扶桑傳法。」  

    李道源忍不住說道:「扶桑自己不是有佛教嗎?」

    鑒真又說道:「扶桑僧人以佛之名,行功利之事,我來扶桑是為了正本清源,傳真正的佛法。」

    李道源對於佛門內部的派系之爭也不理解,不過看鑒真信仰虔誠,這倒是後世少有的。

    鑒真幾次東渡扶桑,在這個時代幾乎是闖鬼門關,他幾個重要的弟子都在東渡的時候身死。

    鑒真本身也差點失明,要知道他在大明寺可是整個江南名聲最響的大和尚,以大唐如今崇佛的風氣,鑒真可以出入交往的都是大唐公卿名門,社會地位可一點都不低。

    李道源在揚州的時候,就聽說鑒真每一次講法,揚州城內都萬人空巷,大明寺門口都擠滿了等待他講法的百姓。

    這樣的和尚卻要東渡扶桑,這份傳教的熱情確實不愧於盛唐的開拓氣象。

    李道源又想起論壇上的一個問題,對著鑒真說道:

    「老和尚,扶桑宗門林立,不僅僅是佛門駁雜,不信佛的也很多,你又要如何傳法?」

    鑒真說道:

    「確實如此,扶桑以妖鬼為神,號稱有萬千神社,除了佛門之外還有神道信仰,貧僧剛剛來扶桑的時候確實遭遇了很多的困難。」  

    李道源好奇的看著鑒真,在史書上都是說鑒真剛剛到了扶桑,就立刻折服了扶桑的僧人和百姓,立刻在東大寺開始整頓佛門,迅速將佛教在扶桑推到了極盛的地位。

    但是真正的身在這個時代,李道源才知道史書上寥寥幾句話,是多麼重的分量。

    要知道耗費大唐朝廷無數人力物力,死傷了千萬人口的安史之亂,在史書上也只有幾段話。

    史書上惜字如金,鑒真如何折服扶桑僧俗,這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總不能真的是外來的和尚能念經吧。

    鑒真笑著說道:「無他,唯有立死祭也。」

    「死祭?」

    鑒真點頭說道:「扶桑神道林立,但是諸道都沒有講過人死後之事,貧僧和諸道在東大寺辯法,講死後之事,眾道皆不能言。此後貧僧在扶桑立死後祭祀之法,扶桑僧人都受我僧命。」

    看到李道源還是不理解,鑒真將自己東都扶桑之後,對佛門的改革說了一遍,這下子李道源終於恍然大悟。

    簡單的說是扶桑的原始信仰簡陋,眾多神道教的信仰和本土佛門,對於死後世界的解釋都很單薄。

    而鑒真到了扶桑之後,描繪了一個詳細又栩栩如生的死後世界,並且給出了一套給亡者祭祀的儀軌。  

    有了這一套的東西,自然讓整個扶桑佛門都對他非常推崇,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祭祀亡者可是一門好生意。

    要知道後世操持紅白喜事的司儀,那可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了。

    這時候鑒真在東大寺定僧碟,就相當於發放葬禮司儀的執業牌照。

    只有通過他的認定,才有是官方認證的擁有溝通死者,操持葬禮的「司儀」,才能接到白事的活兒。

    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大寺才成為所有扶桑佛門心中的聖地,因為這個認證值錢啊!

    李道源對眼前這個大和尚真的是佩服了,果然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鑒真等於壟斷了佛門對死後的解釋權,這也是為什麼現代扶桑會出現這樣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無論生前是什麼信仰,葬禮都要由和尚來辦。

    扶桑的佛門無論怎麼沉浮,但是永遠壟斷葬禮這門生意,社會地位就不會太低。

    什麼叫做萬世之法!這就叫做萬世之法!

    李道源看著鑒真說道:「其實這一次節度使派我來扶桑,就是要在扶桑通商,不知道老和尚有什麼要教我的?」  

    鑒真愣了一下說道:「扶桑的王庭怕是要起亂子。」

    「何以見得?」

    「上王隱而不退,倭王有志而無力,地寡民窮,諸侯林立,扶桑這就是生亂之相。」

    李道源對鑒真的看法再次高了不少,歷史上這一任倭王確實和孝謙上王起了衝突,最後這一任的倭王被流放,孝謙倭王再次復位。

    而後扶桑安定的奈良時代一去不復返,而倭王很快失去了實權,進入了公卿把持王政的平安時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1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