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頁
李倓嗤笑一聲說道:「這麼老的套路,牟羽可汗也信了?」
李泌笑了笑,這種聖子轉世,佛子轉世的套路實在是太老土了,中原各大教派也早就不這麼玩了。
這祆教竟然還用這麼老土的套路,不過他們北上回鶻錯位競爭的想法還是明智的。
自從高昌城會議之後,各教派都納入到了都督府的統一管理中。
不過並沒有像叛亂的大佛寺僧人所想的那樣,李倓並沒有搞什麼滅佛運動。
都督府僧道司的政策很簡單,控制廟產,控制專業宗教人員的人數。
對於已經存在的寺院,僧道司根據僧侶規模劃撥規定數量的寺田,但是不允許寺院從事經濟活動。
通過出家人度牒的管理體系,給予有度牒僧人免稅的優待,但是沒有度牒的僧人要和普通百姓承擔同樣的義務。
而僧道司嚴控控制度牒數量,嚴格控制出家人數量。
那些人數眾多的寺院,如果有人自願來寺院修行,僧道司自然不管。
但是一個沒有度牒的僧人在寺院修行,那僧道司就求寺院承擔這個人的租庸調。
曾經高昌城幾個大的佛寺頑抗,召集居士在寺院中帶髮修行,但是很快稅吏上門徵稅,嚇得方丈差點變賣佛像來交稅。
從這之後高昌各大寺院都將沒有度牒的信眾驅逐出寺院。
高昌城中雖然禮佛之風依然盛行,但是那種捨身出家的信徒已經不復存在了。
原本在高昌就落後於佛道的祆教,在這一系列的政策打壓下,更是日子不好過。
只是沒想到這祆教竟然選擇放棄經營了一個世紀的隴右,北上草原傳教去了。
李倓冷笑說道:「私自冊封聖賢,這祆教是不是忘記僧道司的規矩了?」
隴右控制各大教派還有另外一個枷鎖,那就是禁止肉身成聖成神。
除此之外,顯露「神跡」,慈善義捐,這些都要向僧道司報備,如果私自向百姓展露「神跡」,也同樣要被僧道司責罰。
用如今高昌城和尚抱怨的話說,越王都督府是「管天管地管神靈,佛祖顯靈都要管了!」
不過在大佛寺被連根拔起的例子在前,隴右各教派也只能乖乖的接受這個規定。
當年祆教就要冊封越王為「大光明王」,也就是祆教神話中下凡拯救世界的聖人。
但是李倓以「孤為大唐天子之子,豈能接受外邦神靈冊封?」拒絕了祆教的冊封。
沒想到轉眼這幫傢伙又讓牟羽可汗做了聖子。
李倓不無惡趣味的想道,這些祆教僧侶還是挺上道的,自己是大光明王,而牟羽可汗是聖子。
那如果自己當時接受,豈不是就成了牟羽可汗他爹了?
那又是妹夫又是爹,輩分上也夠亂的了。
李泌也冷笑說道:「僧道司已經出動了,向祆教在高昌城的總壇問罪了。」
李倓點點頭,放下這份報告。
他對於祆教在草原上的傳播並不在意,比起祆教這種有歷史傳承的教派,回鶻如今的長生天信仰實在是太落後了一些。
動不動血祭活祭,比吐蕃的苯教也差不多野蠻。
祆教的教義也是勸人向善的,也算是回鶻的一大進步了。
李倓明白,宗教也只是一個工具罷了,只不過他需要將這個工具牢牢掌握在手裡,而不是被這個工具操縱。
軌道馬車逐漸開始減速,轉眼張掖已經快要到了,馬車停下來檢修補充物資,崔濤已經帶著張掖的一眾官員在這裡迎接了。
李倓對於這位自己的「從龍元勛」還是非常看中的,等到一眾官員見禮完畢,崔濤又介紹了張掖最近的發展後,突然說道:
「殿下,濤想要辭去張掖知州的職位!」
第五百五十二章 閱兵儀式
李倓也沒想到崔濤竟然要辭職?
要知道張掖知州,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
張掖是整個隴右最繁華的城市,和貿易發達的高昌城不相上下。
如今河西發展勢頭正在趕上隴外地區,而且可以見到的是張掖的發展勢頭要比隴外大。
金張掖銀武威,張掖的發展條件實在是太好了!
山丹馬場已經逐漸成為整個河西地區的畜牧業中心,張掖附近雨水豐沛的平遠地區,也是河西的糧倉。
比起毗鄰戈壁沙漠的酒泉城,以及鄰近山口的武威城,張掖可以說是擁有得天獨厚發展優勢的城市。
這樣一座城市,崔濤竟然要辭職?
李倓安靜的聽著崔濤的發言。
崔濤堅定的說道:「殿下,如今張掖發展的底子都已經打好了,換成任何一個人來做這個知州,都能和臣做的一樣好。」
李倓點點頭,如果是河西三郡知州的內政能力,崔濤自然是第一名。
薛虎側重於軍事,而曾牧又只注重民生,以至於這兩座城市的發展潛力都遠不如張掖。
崔濤在張掖的變法,變革了群牧司的弊政,又清算了豪強地主的土地,給商業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同時崔濤對於商路的重視,再加上大量百工玩家在張掖興建工坊,讓整個張掖成了河西的產業中心。
就和崔濤所說的那樣,換上任何一個玩家,都不會做的比他差。
崔濤叉手說道:「殿下,臣的才能是開拓,而不是守成。請殿下將臣調到需要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