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四阿哥胤禛來西三院,她就好好伺候四阿哥胤禛,不來,蕙蘭就好好撫養小元康。
小元康滿了十個月後,蕙蘭就開始教導他說話,這最先教導的就是,「阿瑪」。
其實按照人類天生的音帶,「媽媽」是最容易教會小孩子說的語調,「阿瑪」了就要難一些,然後,「額捏」要更難一些。
但為了討四阿哥胤禛歡心,蕙蘭肯定得先教小元康說,「阿瑪」。
「阿瑪。」蕙蘭咬字清楚的教導道。
「啊……媽。」小元康奶聲奶氣的說道。
蕙蘭聽了,不厭其煩的又教導道:「是『阿瑪』。」
「阿媽。」小元康歪頭說道。
教了小元康好幾遍,還是糾正不對小元康的發音,蕙蘭也只能暫時不教了,教得太嚴,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後越來越不喜歡。
「來,元康,看看這個是什麼?」蕙蘭從一旁拿出一個紅蘋果來在小元康面前晃了晃。
小元康一見,雙眼一亮,大聲的喊道:「吃!」
蕙蘭聞言又好笑又好氣,這孩子別的詞和字還說得不明,這,「吃」字倒是說得鏗鏘有力標準極了。
「好,我們吃蘋果。」蕙蘭讓杏兒把蘋果拿下洗乾淨,然後切成兩半,然後就拿一個小勺刮蘋果泥餵他。
能進皇子府的蘋果,自然是又大滋味又好,小元康吃得可高興了,那甜中帶一點點酸的滋味,可有別於小元康平時吃的其他東西,自然特別喜歡。
這個時代富豪家的孩子,都喜歡吃奶娘的奶到兩三歲,然後才吃其他東西,因為大家都認為這種奶最有營養。
看過後世人養孩子的蕙蘭卻知道,這種奶只有奶娘生子後的那兩三個月才最有營養,後面越來越沒營養,所以後世的孩子半歲起就開始吃各種輔食,補充各種營養。
蕙蘭沒敢在這個時代標新立異,所以她沒直接在小元康半歲的時候就給他吃輔食,而是在天氣最熱的時候,說小元康胃口不好吃得不多,擔心他營養更不上,所以就餵他喝點米湯,當然奶還是要喝的。
然後等小元康喝了米湯沒出事,蕙蘭才漸漸的給他加了其他輔食,比如蛋羹、水果泥、肉羹,不過每次都沒有給小元康吃很多,就兩三勺的量,奶還是照常喝。
畢竟輔食輔食,那就是輔佐的食物,可不能當做主食。
見小元康一直身子骨非常健康,沒有生病,四阿哥胤禛和其他人也沒說什麼,由著蕙蘭去了。
什麼祖宗規矩,什麼禮法家規,也抵不過孩子身子骨健康。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著,在四福晉真賢惠的情況下,後院也沒發生什麼大事,時間倒是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小元康的周歲禮。
周歲禮這一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那就是:抓周。
抓周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時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有明文記載。
滿人原本是不興這個的,但入關後收到漢文化的影響,從先帝起,滿人就有人開始舉辦抓周,到了如今連皇家的新生兒也會舉辦抓周。
關於這事,四阿哥胤禛在後世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四阿哥胤禛在周歲禮上抓周,儀式開始之後,面對宮人擺放的各種奇珍異寶他都不喜歡,反而爬到一邊的地上,撿起了地上掉落的一隻毛筆,胡亂寫畫,寫的是一個,「敕」字,皇上見之大喜過望。
「敕」可以引申為有法定的約束力的政府措施或者皇帝的命令,所以在古代,「敕」也是和皇權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而這一舉動,也恰好的暗示了,他將會是九子奪嫡中的唯一勝利者。
這事就純粹是一個傳說,先不說抓周禮上的東西都是全新的,根本就沒有墨水給四阿哥胤禛寫字。要是四阿哥胤禛真干出這種事情來,他肯定活不過六歲。
四阿哥胤禛同父同母的兄弟六阿哥胤祚是怎麼死的,光看他名字都能猜到一二,皇宮那地方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之地,不然當家皇上早年也不會夭折那麼多兒子了。
別說什麼是因為孩子小,皇上年紀不大所以養不大。
大阿哥胤禔的第二女,滿打滿算大福晉也就懷了八個月不到就早產生下來了,當時大阿哥胤禔也才十七歲,前面還有長女,當時大阿哥胤禔的年紀就更小了只有十六歲,可大阿哥胤禔長女次女可都平安長大還成了親。
可見皇家不是養不活早產的孩子,而是養不活男孩。
所以傳說也就只能是傳說,不過是後世那些人看四阿哥胤禛是最後的勝利者,胡編亂造出來的,就如同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有離奇的神話傳說證明自己是老天爺最愛的崽一般。
雖說這事是傳說,但現在這個時代對於這個還是非常看重,這代表著你的孩子能不能從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
這個贏在起跑線上,不是指抓了什麼未來孩子就一定會成功,而是指旁人對你孩子的看重,尤其是像蕙蘭這種身份的人,如果四阿哥胤禛能更加看重小元康,對她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
所以蕙蘭選擇了作弊。
當然事實上不單單是她,像這種要光明正大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事情,很多人都選擇作弊,蕙蘭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鹿一個。
如何作弊了?
那就是提前訓練小元康抓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