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年貴妃和齊妃都病了,但後宮並未受到什麼影響——反正皇上來後宮的日子也不多。
就在年貴妃為未來三年時間四阿哥弘昴都會在朝廷上一家獨大的事情發愁的時候,讓她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羅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
西北即將有大戰。
她能有今日的地位,近八成都是靠年羹堯。
戰場上刀劍無眼,萬一年羹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
年貴妃如何不擔心。
自然也沒辦法安下心來養病,病情在不知不覺中又加重了幾分。
胤禛得到了羅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的消息後,一邊命年羹堯等人派兵接應被羅卜藏丹津襲擊的親清的蒙古王公,一邊命在西寧的侍郎常壽赴羅卜藏丹津軍中宣諭,令其罷兵。
另外又接連不斷的在京城,召開了不少小會意,和身邊的心腹,和動兵用兵的老將領分析接下來西北的局勢,忙得團團轉,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
在這樣的情況下,胤禛乾脆連後宮都不進了。
對於年貴妃生病的消息,胤禛更是習以為常,年貴妃不是一直病著嘛,看病有太醫,又有身邊奴才伺候,好好養病就是。
胤禛又信得過皇后,所以對於年貴妃齊妃生病的消息,直接聽了後連腦子都不過就被拋到了腦後。
如今胤禛,眼裡滿是西北戰局的局勢,這可是他登基後的第一場戰爭,無論花費多少代價,一定要打贏才行。
與此同時,作為賢內助的皇后,也對後宮眾人正式下令,不許這些人私自派人去養心殿打擾皇上,要是被她知道了,她會重重的處罰。
如今後宮還沒進新人,胤禛登基後忙著朝政,也沒心情納新人,所以後宮都是老人。
大家都知道胤禛的習慣,以及胤禛對皇后的看重,所以都老老實實的應了下來,沒人敢去以身試法。
那不是膽子大,不畏強權,而是傻。
此時此刻西北局勢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比如胤禎。
他就在心裡詛咒延信和年羹堯戰敗,這樣他就能出山了,而且還得上胤禛求著他出山。
不少人心裡都和胤禎是一個想法:文官去統領大軍打仗,能打贏?哈哈哈,開什麼玩笑,肯定是打不贏呀!
事情的發展也如很多人預料的那樣,羅卜藏丹津都已經亮劍反清了,自然是叛心已定不會因為一道聖旨就歇了,於是他將前去過來宣旨的常壽拘禁起來,然後率兵急攻西寧及其周邊地區。
這個消息傳到京城後,胤禛為了確保西北大軍的兵權,於是正式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率軍赴西寧救援,與羅卜藏丹津作戰。
就此,川、陝、甘、雲四省的政權和兵權名義上的老大皆是年羹堯。
年羹堯算是達到了權利的頂峰,手上,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
被胤禛如此委以重任的年羹堯,自然有人注意到了他的情況下,畢竟這種狀況,那還是在後金時代,滿人尚未入關的時候,宗室和大部落的首領才有得情況。
可那些人是什麼人?
年羹堯又是什麼人?
哪怕胤禛給年羹堯抬了旗,也依然是漢軍八旗,在滿軍八旗眼裡,年羹堯那就是漢人。
因此以隆科多為首的滿洲大臣和宗室對年羹堯這種情況極為不見待,自從聖旨下達後,多次秘密向胤禛進言,要求派人去簽字年羹堯,以防他倒戈造反。
尤其是在年羹堯困守西寧的那段時間,隆科多等人更是頻頻上奏,懷疑年羹堯養賊自重,請求皇上換主帥,或者是再派一個將軍過去。
老實說,隆科多等人的說辭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在瞎說。
不過這些人提出來去轄制年羹堯的人,竟然是恂郡王胤禎。
胤禛會同意才怪。
另外怡親王胤祥也堅決反對這個意見,他是懂兵的,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竟然胤禛已經將大軍交給了年羹堯,就要相信他,派人掣肘對戰事指揮不利。
在怡親王胤祥等人的支持下,胤禛堅定了決心,決定要相信年羹堯。
就算要改,那也得等到第一次戰報出來後,要是年羹堯大敗了,再改,現在改算什麼呀!
因為戰事,也因為戰事底下各方的算計和小心思,京城瀰漫在一片緊張的氣氛里。
在這樣的時候,迎來了先帝去逝的一周年忌辰。
胤禛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北戰事上,這場戰爭贏了,胤禛不說可以肆意妄為,但肯定也比現在有底氣多了。他手上有能指揮十幾萬人的統帥,就不怕別人動歪心思。
所以對於先帝一周年的忌辰,胤禛沒心情親自去景陵祭拜,於是就派了四阿哥弘昴替他去祭景陵。
在特殊的日子去祭拜先祖,皇上有事不能自己親自去,派皇子或者是派大臣去代替他祭拜,也算是老傳統,順治帝和康熙帝都這樣做過,所以胤禛做起來也毫無心裡壓力。
對於這事,眾人聽到消息後,都是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
難不成要孝期搞大小妾肚子的三阿哥弘時去祭景陵嗎?
那就不是對先帝的尊敬,而是對先帝的侮辱了。
怕是原本就有得位不正的傳聞,經此之後,會傳得更廣了。
如果胤禛不派兄弟去,最佳人選就只有四阿哥弘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