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下朝後,皇帝回到後宮玩樂,大人們走路出宮後,立刻坐上在外面等待的馬車,官位較低的,走在路上聽見沿街叫賣冰飲的小販,招招手就有冰涼的冷飲送到車廂里來。
若是那大官,亦或者出身士族的官宦子弟,那就直接去今年京城裡新開的飲冰閣,正是夏日裡消暑納涼的上好去處。
一口冷飲下肚,熱氣全消,整個人睡在躺椅之中,手邊的桌子上不僅有各色冷飲,還有些入口冰涼的小事,頭頂的亭檐有流水如雨般落下,帶走周圍的暑氣。
在這裡面待得舒坦,更不願意想起去剿滅反賊的辛苦夥計了,繳納銀子的時候也是心甘情願。
他們卻不知,花費在冰上面的銀兩沒半個月就會運離京城,前往暫未遭災、糧食儲備豐裕的富饒之地,分批分地點採購大量的糧食和藥材,又小心遮掩,打點關卡,將物資送往被朝廷刻意遺忘放置的陽寧府。
陽寧府里老百姓的日子不算特別好過,但那點不好過多是因為天災的原因,有起義軍的幫助,日子比別人猜想的好得太多了。
在起義軍的勸說組織下,幾場災難中死去民眾的屍體全部都經過焚燒後,再進行安葬。先處理完死去的人,然後是路邊那些死去的動物,尤其是病死的動物,統統用火焚燒,只是這些焚燒完畢的屍骸,就處置隨意了很多。
焚燒時多是選擇白日無風的時間,起義軍帶著老百姓們到周圍,尤其是樹木較密的樹林中撿拾枯枝幹草,那些起義軍還會收集各處不同的土壤和石頭,要送去府城裡新城裡的研究所里,看能不能變廢為寶。
陽寧府的土壤先經受洪災又遭遇乾旱,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種植,每日吃著起義軍送過來的飯食,自然是他們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
況且需要他們做的活計又不累。
每天早晚借著夜色晨光,起義軍開路,避開野獸出沒較多的山林深處撿拾乾柴。
以往晚上總是看不清道路的眼睛,可能是由於起義軍每隔幾天給的一碗藥材,晚上竟然也能漸漸看清楚了。
太陽剛剛出來時,將收集起來的乾柴給搬下山,等回到山下後,日頭漸盛,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濕。
將收集的乾柴統一放置到特定的地點,然後就有煮開後放至溫熱的水等著他們。
這些日子裡起義軍們每次都教他們不能喝得太猛太急等等小細節,還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這麼做的道理。
就算還有人聽不懂,或是不以為意,但總會在勸說中聽話地做了這些。有少許實在難以管教的刺頭,面對起義軍拿出的兵刃,自然乖乖聽話。
時間一久,這群人也滿嘴道理了。
喝完水解了喉嚨的乾渴,站著休息稍微恢復了力氣,肚子剛開始抗議飢餓,今日的飯食就送到了他們面前。
迅速找到自己的木碗木筷,在食物前面排起長隊。
送來的食物有滿滿兩大缸,是在他們上山的時候熬煮的,裡面自然不是什麼上好的糧食。
即便賣冰的生意是暴利,可今年由於大旱,整個國家的糧食價格都有所上漲,再多錢,也難以供應一個府城人口吃的糧食太久。
再說也怕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發生。
所以這賑災的糧食,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多,分配的時候按照每日的工作量來分配。
兩缸東西裡面,大多都是難咽的麥麩,趁著植物還沒被完全曬死時採摘下來的野菜,還有些動物內臟清理後切斷的碎末。
這樣做出來的賑災糧,看起來甚為濃稠,基本能夠做到筷插不倒,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卻不怎麼樣。
麥麩難嚼還辣嗓子,野草乾的口感也不怎麼好,更不用說放在裡面的味道,即便在現代都還要靠重重的調料壓下去味道,這一鍋住下去只能說能吃罷了。
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這些賑災糧包含了大部分人體需要點營養,有主食有青菜,還有補充維生素的內臟,這些百姓們的夜盲症得以治好,靠的是每日吃的賑災糧,而不是偶爾喝的藥湯。
起義軍的小公子孟均還帶人改進了榨油了方式,雖沒有多少葷油可吃,但賑災糧里加入有不算少量的豆油,還有足量的鹽。
高油高鹽,再加上高溫烹製,還有時不時防病的藥湯,災民們不再生病,並且明顯感覺到身體一日好過一日,對起義軍是越發信服。
吃飽飯後收拾清洗好碗筷,儘量節省著用水,才回到各自的屋裡躲避午間的烈日。
每日兩餐,中午自然是沒有飯食可吃的,白天就呆在家裡,等到傍晚日頭落下後才出來行動。
今日不再上山去撿拾乾柴,在每日集合的地點裡,起義軍中負責管理他們這個村落的小隊長,宣布了最新的工作。
首領讓人送來了新制的農具,讓大家現將土地再給整理一遍,以待即將到來的雨水。
「雨水什麼時候能來?」
「難道起義軍中有仙師能夠呼風喚雨,我記得聽人說起過,首領家的小公子是仙人轉世。」
「若是真要下雨,那這地該如何購置?」有人小聲地問道。
剎那間,大家都安靜下來了。
在古代,田地就是他們存活下來的根本,沒到實在過不下去的時候,每人願意賣地。
可是日子哪會這麼容易過下去,他們這些最普通的農人,即便遇到年景好時,在田地里辛苦奔忙一年,收穫的糧食在繳納給朝廷後,剩下的除去自己食用,就剩餘不了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