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79頁

    小野家在整個倭國的發展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小野好古一聽給先祖蒙羞,也不知哪來的勇氣,跳上了船頭,高呼道:「賊人不過數百,我們倍數於他,讓他們如此羞辱,家名何存?為了小野家家名長存,隨我殺賊……」

    小野家作為百年豪門,養士百年。

    諸多浪人武士都依仗小野家存活。

    見小野好古如此,諸多武士高聲吶喊,爭先而前。

    但便在這時,對岸卻響起了金鑼之聲。

    盧絳並沒有給小野好古表現的機會,在對方還未正式進入戰場,即通過千里鏡洞察了對方的意圖,命人鳴金。

    東海水師沖的迅捷,退了一點不拖泥帶水。

    金鑼一響,操舵手便開始倒划船槳,而原本在船頭進攻的兵士也轉攻為守,以軍令為先。

    幾個呼吸間就完成了進攻到防守的轉換,讓小野好古聚力一拳如同打在了棉花上。

    付琨從東海水師射弩箭起,就張大著嘴巴,一直到現在從容撤回,方才驚覺過來,想要說話卻發現自己嘴巴張久了,有些僵硬,發出了「疙瘩」一聲,骨頭摩擦的響聲,疼得他叫出聲來。  

    「天將,天朝天兵實在太厲害了,耽羅國有救了,哈哈……」

    付琨拉著盧絳,興奮的如同一小孩。

    盧絳胸有成竹,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配合他鬚髮皆白的模樣,真有幾分高人的架勢。

    ……

    安東府!

    作為高麗的文化之都,安東在高麗歷史上一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統一新羅時期到高麗時期,安東就是一個文化的大染缸,佛教、道教、薩滿教,佛教還分曹溪宗、華嚴宗、天台疏字宗、天台法事宗、總持宗、道門宗、慈恩宗等等。

    高麗自己的民族文化匱乏,大多都來至於中原、東北,各種混雜的東西相互交錯碰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氣文化,每一樣都有一點,但如四不像一般,大多失去了原有的靈魂。

    這安東就是這種文化的源頭,也是高麗文風最鼎盛的地區。

    安東人一直自視甚高,認為在海東周邊,自己最有文化,他們連自己國人都不太看得起,更加看不起倭國蠻夷。

    也正是如此,對於倭國蠻夷一入島便攻占安東,安東上下倍感恥辱,起義軍的第一把火,便在安東燒起來的。  

    此刻李興佑以手扶額,聽著下方的吵鬧,頓覺頭痛無比。

    李興佑能夠當上義軍首領並非他自願,而是起義軍推薦的。

    李興佑出身名門,乃高麗赫赫有名的李氏,他家幾代人都與高麗另一個豪門金氏聯姻,在高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興佑自身又酷愛文學是高麗屈指可數的儒學大家,在安東這文風鼎盛的地方一呼百應。

    安東的起義軍是因為百姓胡默無法生計,殺了倭國官吏,召集了一批人反倭。

    然而胡默就是一逼上梁山的百姓,起事成功,打跑了倭賊,然後一群苦倭賊久矣的百姓好漢紛紛相投,成為風頭最盛的起義軍之一。

    但胡默就是一個種地的,手上的力量越大,他越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怎麼去合理地運用這股力量?

    所以到最後給手中的權勢迷了眼睛,昏招頻出,成了倭寇第二,開始禍害鄉里,甚至睡了自己好友的老婆。

    最終內部反水,胡默給自己一起起事的兄弟殺了。

    導致偌大的起義軍群龍無首,或是不敢上位,或是相互不服。

    於是一群人合計將李興佑推了出來。  

    李興佑一開始是個傀儡,但他好歹出身名門,有人脈有手段,有人才還有錢財。

    上下一打通,關鍵的位子安排自己的親信,輕易就掌握了這支義軍的控制權。

    李興佑這個讀書人天生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只想著安撫鄉里,尋找一明主依附,順便給自己的家族增添一筆資本。

    直到近日,李興佑分別收到了三方的消息。

    高麗太子王伷與洞州豪強金行波以及中原的禮部郎中荀質。

    何良高聲道:「太子才是高麗正統,大人,我們應該支持太子。金行波推舉一個六七歲的娃兒,明擺著是要謀逆,是亂臣賊子,人人都可殺的賊人。」

    何良是跟隨胡默起義的元老之一,是一個僱農,跟著主家讀了幾年的書,懂得一些道理。

    王昭這個高麗國王為了強化王權,將勛貴豪族得罪了遍,唯獨深受百姓愛戴。

    因為他頒布「奴婢按檢法」,將被豪族非法擄為奴婢的良人予以解放,保障了奴婢的權利。

    此舉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擁戴。

    何良自然是向著王昭的兒子高麗太子王伷。  

    何良此言一出,立刻就遭到了反駁。

    反駁之人是李興佑的族人李語。

    高麗李氏、洞州金家,前者是海東百年望族,而後者是開國勛貴。

    洞州金家並非李氏聯姻那個海東望族金庾信的金家,當年高麗太祖王建篡位,金行波立有從龍之功,王建為了表彰他的功勞,賜姓為金,晉升高麗貴族,還納了他的兩個女兒。金行波自己也娶了高麗後族皇甫氏之女,成為了高麗勛貴之一。

    王昭對於勛貴的打壓不亞於豪族。

    金行波在三年前被迫致仕,在老家裝病求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7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