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3頁

    青泥嶺!

    作為古代秦隴入蜀的必經之道,青泥嶺被譽為「秦隴屏障、巴蜀咽喉」。

    李白《蜀道難》這首詩中的「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說的就是此處。

    蜀軍李廷圭大馬金刀的坐在經過雨水洗涮的山石之上,望著山下山道,眼中透著一抹焦慮。

    李廷圭幼年起就侍奉後唐太原留守孟知祥,同光三年,孟知祥奉命出兵滅亡前蜀,李廷圭身為孟知祥曲部隨軍,屢立戰功。應順元年,孟知祥自立為帝,建立後蜀,李廷圭也被授予軍職,成為太子孟昶的侍衛長。協助孟昶除去了功高震主的蜀中第一將李仁罕。

    也是有了這一層關係,孟昶對李廷圭信任有加,是極少數未給清算的前朝舊將,也是現今蜀國為數不多的能戰之將。

    歷史上他雖被王景擊敗,但亦成多次在交手中取得優勢,讓王景、向訓大吃苦頭。

    敗給王景未必就是他能力不足,而是後周與後蜀兩個國家的差距。

    此刻他與高彥儔藏兵於青泥嶺的鐵山之中。

    這齣蜀之路就那麼幾條,陳倉道、祁山道、褒斜道、子午道。

    青泥嶺位於陳倉道中後段。  

    而周軍出大散關順嘉陵江上遊河谷入鳳州,走的就是陳倉道。

    李廷圭若是要救成州、階州,他應該走諸葛亮北伐祁山的老路,從略陽沿白水江而上,方能抵達成、階二州。

    李廷圭沒有出現在祁山道,而藏兵於陳倉道,無疑印證了羅幼度的推測。

    從一開始,李廷圭就沒有打算被動防守。

    他的目標就是兵力薄弱的鳳州。

    作為駐守成都的中央將軍,對於蜀國內部的情況心知肚明,打持久戰對於現在的蜀國來說,如同自殺。

    速戰速決,唯一選擇。

    忽然,李廷圭從大石頭上站起,目光所及之處一行十餘人正往山上走來。

    為首一人正是他的好友高彥儔。

    「高兄!」

    李廷圭快步而走,但由於山道難行,又是雨後,以至於邊走邊滑。

    「小心點!」高彥儔見狀低呼一聲。

    李廷圭站穩了身形,笑道:「無妨,這點山路奈何不得我!」

    他並非蜀地人,但入蜀之後,深知在蜀動兵,以山地戰為上,特地練習過登山下山之法。  

    「如何了?」

    李廷圭看著高彥儔身後衣衫襤褸的十餘人,表情吃重道:「只有這幾人回來?」

    高彥儔指著一個小校嘆道:「讓昌宜說吧。」

    昌宜舔了舔乾裂的嘴唇道:「我們一行三十人,帶著三名樵夫,從鳳凰山繞過了鳳州,在四天前抵達了黃花谷。已經探知了周軍糧草的動向,他們在十一日前出了大散關,現在差不多過了威武城,大概五日後,將抵達鳳州。」

    李廷圭默然道:「這麼說來,我們是沒有機會繞過鳳州,直接斷他們糧道了。」

    昌宜搖頭道:「太難了,這一路太險,我們所行之處,都是野獸走過的小徑,不適合軍隊行走。我們三十人在熟悉地形的樵夫帶領下,去就折了十一人,還包括一名樵夫。回來的時候順一點,也折損了九人。屬下挑選的都是山地好手,真要換大軍,就算不計損耗,時間也是不夠。等我們繞過鳳州,周軍的糧隊差不多要進入鳳州了。」

    李廷圭不再遲疑,說道:「那就攻敵必救吧!不能等了,再等下去,萬一成州、階州的王景、韓令坤發現我們沒有增援二州,定會洞察我們的意圖。與羅幼度這個雛兒不同,這兩人可都是宿將,經驗豐富。一但他們反應過來,派兵來援鳳州,我們將前功盡棄。」  

    高彥儔頷首道:「那便由我去阻擊他們運糧部隊,等羅幼度派出兵馬救援之後,李兄再從後方將他們堵在陳倉道里。咱們不急著吃他們,誘鳳州城派出更多的兵馬支援。」

    「好!就這麼辦!再等三日,待周軍的運糧隊深入陳倉道退無可退的時候,尋機出兵,我不只要鳳州,還要他們的糧食。既然有膽入侵我大蜀,便要他們有來無回。」

    李廷圭一錘定音。

    李廷圭的暗哨早已探知了鳳州的情況。

    鳳州羅幼度不知兵事,將城防交由一無名小將負責,自己帶著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張建雄、楊源、趙玭在翠紅樓喝花酒,流連忘返,時不時還吟誦幾首詩句。

    這種情況,李廷圭見的太多了。

    他自己效忠的對象就是這類人,蜀國皇帝孟昶,自詡文採風流,每日與嬌妻美妾寄情於山水之間,喝酒吟詩。

    得知周兵來襲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可惡賊寇,敗我詩性。」

    軍中環境惡劣,羅幼度一個擅長醉生夢死的文人,在荒野中受苦了幾個月。好不容易來到了城鎮,宣洩一通,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李廷圭並沒有因此過於大意,羅幼度或許不懂兵事,是個蠢物。可張建雄、楊源皆是出了名的猛將,尤其是張建雄。  

    當年高平之戰後,契丹救援北漢,在忻口與周軍相遇,周軍大將史彥超中伏力戰而死。

    契丹乘勝追擊,想要一舉擊潰周軍。

    張建雄在這關鍵時候親自斷後,領著百騎以攻對攻,直接殺穿了契丹的千騎軍陣,遏制住了契丹的勢頭,令得周軍得以全身而退。

    驍勇之名,遠在蜀地的李廷圭都有所耳聞。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