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頁
洛陽城不一樣,當初在布局修建的時候,就衝著國都的體量去的。
南市北市,皇城街坊,都事先規劃的妥妥噹噹。
完全不存在商人在皇宮門口做生意,建個酒樓能夠將皇宮上下看得一清二楚,或者宰相干了一輩子,在汴京買不起房子的情況。
在這個時代就沒有比洛陽更加合適的都城,地基是現成的,重建、翻新都很簡單。
趙普此話一出,引起了不小的動盪。
羅幼度在此之前,已經隱隱透露汴京太小的問題。
現在趙普提議修葺洛陽,明擺著有迎合君上遷都洛陽的意思。
遷都,於國於民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牽扯諸多的利益,自然少不了反對的聲音。
廟堂上的文武官員大多都常住汴京,已經安家立業,遷都直接讓他們這些年的努力化虛有。
其中戶部郎中沈義倫反對得最為激烈,他就是開封人,心自然向著汴京。
沈義倫義正嚴詞地道:「陛下,天下即將一統,朝廷百廢待興,正是發展之機,此時大興土木,於國不利。」
有反對之音,羅幼度並不奇怪,畢竟遷都一事,牽扯甚廣。
但比他想像中的大勢抵制,聲音明顯要小上許多。
略一思索,也是恍然。
歷史上趙匡胤也有遷都的意思,結果受到了百官的抵制。
主要原因就是趙匡義在開封根深蒂固,不願冒險。
趙匡胤也因為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遭到了文臣的牽制。
羅幼度自己就沒有這個顧慮了,他一直維持著文武之間的平衡。
他向著哪邊,哪邊就占據優勢,除非文武同心協力,否則他不會受到任何一方的鉗制。
同時,他的威望遠非歷史上趙匡胤可以相比的。
如果不是真的必須,朝臣一般不會直接忤逆他的意思。
羅幼度見此心底門清,說道:「此事就依趙相的意見來吧,洛陽現嘉瑞,當浴火重生。」
第一百零三章 金刀楊無敵
身為開國皇帝,羅幼度在文武大臣心底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
他決定的事情極少有人會公然反對。
見他都拿定了主意,也無人再說了。
不過看樣子不願遷都的官員並沒有打算放棄,準備迂迴而行,尋找別的法子。
畢竟洛陽受戰火影響,很多地方都成了廢墟。
現在的洛陽百姓大多都集中在當年的東城,餘地荒蕪落敗,雜草叢生。
洛陽宮也因無人居住,長久失修,需要重新修繕,甚至重建。
如洛陽宮的地標建築明堂就給契丹大軍入侵時拆毀了。
明堂是皇宮正殿,必不可缺的存在。
真要遷都,別的可以慢慢修建,這明堂殿必須要有。
不是一時半會兒,說遷都就遷都,就能立刻遷的。
羅幼度在此事上顯然沒有給出多少迴旋的餘地,很利索地安排了向訓、王仁珪以及洛陽留守吳廷祚負責修葺主持修繕洛陽的任務。
開封的地理位置適合發展經濟,國都還差幾分味道。
若不是這時的經濟重心在中原在江南,羅幼度都有將首都定在幽州的念頭。
畢竟從歷史的軌跡來看,未來的大敵都在北方。
定都幽州更加容易震懾北地。
不過這也只能想想,遷都洛陽,都有不小的阻力,遷都幽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鳳凰出洛,給洛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將遷都洛陽的事情提上了進程。
下朝以後,羅幼度特地將趙普請到文德殿,誇讚了一番,還留下他吃了一餐飯。
趙普自是感動異常,一副願為陛下肝腦塗地的模樣,心底暗想:「盧小子,想要取代你趙爹,還早著呢。」
這一號舔狗與二號舔狗之間,終究是水火不容的。
在批閱奏章的時候,羅幼度也收了高麗傳來的第一份詳細情報。
情報寫得很細,將高麗的內部情況,外部情況都做了一定描述。
其中包括了契丹撤回了高麗邊境的軍隊,以及鬧得沸沸揚揚的對馬島事件。
羅幼度對於倭國的歷史並不了解,故而也不知道刀伊入寇這一事件。
並不知道刀伊入寇的元兇是女真人,無法直接判斷出此事是女真所為。
不過看著信中高麗對倭國的態度,不免訝異,這棒子是飄了啊?記吃不記打?
倭國確實或許不強,但就他們那賤脾氣,上頭了誰不敢打?
不挨一頓揍是不會知道天高地厚的。
高麗現在外有強敵,沒必要惹上倭國吧?
羅幼度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眼高於頂的高麗小覷了倭國,保不準會出事。
現在海東出事,得利的可是契丹。
羅幼度略一沉吟,寫了一封信讓武德司傳給伊審征,讓他注意契丹與倭國聯合。
將信送出,羅幼度也不再多想海東的事情了。
高麗的國事,他是鞭長莫及。
真要給契丹、倭國突突了,那也簡單,大不了兩個一起收拾了。
瞬間去島上逛一圈,別說倭島地方不大,資源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金銀的產量,聞名天下的石見銀山,曾幾何時產量曾高達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然這些都是網上的傳言,是真是假羅幼度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