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頁
未來殿前司、侍衛親軍司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
不過韓令坤、韓通、高懷德這樣的老將皆在,江南、巴蜀、交趾當時也未定,契丹在東北虎視眈眈。
羅幼度並沒有立刻適用殿前司、侍衛親軍司,免得引起反效果,得不償失。
這休養生息的這段時間裡,他正打算尋機會在軍事上稍微改革,增強朝廷對於軍隊的控制力。
石守信直接送上門了?
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
對於軍隊的戰鬥力,羅幼度一直都很關注的。
作為一個軍事理論極強的人,對於如何構建一支強兵,他有一定心得。
真正的強兵,拋去裝備不談:無非兩種,一種利之所在,依靠人性之惡,組成的軍隊。
五代十國大部分職業軍人多是如此。
他們對待敵人狠,對自己人也不手軟。
上了戰場是不要命的瘋子,下了戰場什麼洗劫村莊,強盜幹的事情,他們都干。
但戰鬥力是真的強。
河東五虎將:周德威、符存審、李嗣昭、李嗣源、郭崇韜真就拿契丹當作經驗包開刷,即便是公認的草包劉仁恭,也將契丹玩弄於股掌之間。
如果不是杜重威私心投敵,以十萬兵馬降附契丹,耶律德光未必就能入主中原。
還有一種就是靠鋼鐵一般的紀律,用信仰加持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比之前者,充滿了英雄氣概。
不管環境多麼惡劣,都能靠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克服;不管敵人如何,裝備差距如何之大,都有必勝的信念。
便如後世入朝的那支英雄部隊……
羅幼度接手軍隊就是從五代十國動亂中轉換過來的強軍。
相比之前,羅幼度強化了軍紀,給了無數條款約束,論及對戰鬥渴望,肯定是不及原來的。
不過他們自身戰鬥力尚在,加上最精良的裝備以及足食足餉的待遇,依舊讓羅虞朝的軍隊維持巔峰戰力。
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羅虞朝廷整體實力越來越強,未來動兵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
一旦這一批老兵退休,朝廷的實力必然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大幅度下降。
因為已經沒有機會如五代十國那樣練兵了……
最典型的例子……還是宋朝。
自趙匡義兩次北伐,將宋朝精銳折損殆盡之後,就算擁有最強的冷兵器裝備,一樣軍事力量一樣拉垮。
短短百年時間,兩千宋軍給十七名金兵打敗,就一個絕字。
歸根究底便在於,宋朝的正規軍沒有了靈魂,既沒有五代職業軍人的狠惡,也沒有正規軍的紀律榮耀。
有此前車之鑑,羅幼度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報紙上宣揚邊境將士的辛勞,一遍又一遍地鼓吹邊將的英雄事跡,就是要向天下宣揚一個信念。
從軍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杜絕出現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可笑思想。
如果當兵從軍,保家衛國都成了一種諷刺,這個國家基本上也就沒救了。
羅幼度要賜予軍人一種特殊的榮耀,讓有軍功在身的軍人跟考上秀才、舉人的讀書人一樣,成為村鎮鄉里的楷模。
這些是羅幼度已經在幹的事情。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兵卒自身的念頭。
少了利益的驅使,唯有激起他們的愛國思想,激發他們的個人榮耀,才能維持應有的戰鬥力。
負責生活思想工作的政委就必不可少了。
羅幼度並不指望能夠達到後世最強輕步兵那水準,但只要有二三成,足以應對這個時代的任何敵人。
當然在軍中安排政委,還能很大限度地預防武將造反的概率。
政委雖不管軍事,可負責生活思想工作的他們,很容易就獲得兵士的信任。
沒有指揮權的他們,儘管不能指揮軍隊,卻能在軍中形成一股獨特的勢力,防止大帥成為一言堂。
與朝廷而言,推行政委制度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唯獨要注意的就是軍方的情緒,避免他們有卸磨殺驢的不安念頭,引發動盪。
石守信這一次主動提出,著實開了一個好頭,可以試一試效果。
羅幼度道:「石老哥忠心許國,無欲無求,誠乃武臣之典範楷模。朕加封你為兼中書令,進封衛國公。」
石守信有些懵,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又升官了,還升了爵。
石守信原來是姚國公,現在提升為衛國公,雖同是國公爵位,意義卻是不同的。
看著懵懂的石守信,羅幼度開心笑了起來,說道:「石老哥也別急著走,你等朕一會兒,處理好手上的事物,你我兄弟好好喝一杯。」
他就喜歡石守信這樣的性格,生活的灑脫隨性,只要面子上過得去,並不在意自身的權勢。
他根本就不在乎軍中多一個政委,只要這個政委能夠幫他解決麻煩,不影響他日常踢球以及戰時帶兵打仗就好。
羅幼度很快就給石守信找了一個政委樊知古。
樊知古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樊若水,江南池州人,祖籍京兆長安。
歷史上長江浮橋就是他發明的,這貨在江南考科舉失敗,就謀劃棄南唐歸宋,突發奇想,建造長江浮橋,將江南送給宋朝當作見面禮。在採石江上垂釣幾個月,乘著小船裝載絲繩,計算長江江面的寬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