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42頁

    這一邁入大殿,立刻便見面前伏著一大坨。

    皇甫秀雙手伏地,頭抵著自己的手掌,以奇怪的姿勢跪伏著。

    她穿著是很寬大的長裙,將自己的半截身子都藏在裙擺里:「見過陛下。」

    羅幼度搖頭笑道:「起來吧,這裡是中原,不興此禮。」

    皇甫秀卻道:「陛下為國辛勞,妾只能以此表達心意。」

    她說著起身,溫順地為羅幼度除去了外衣,然後端茶送水,將宮女的工作都接管了過來,而且比宮女做得更好更貼心。

    羅幼度看著嬌艷的美人兒上上下下的伺候自己,心底也升起一股異樣的感覺。

    他記起了後世讀史的時候,讀過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菩薩蠻」。

    其中新羅婢流傳甚廣,宋朝士大夫以有高麗妾為榮,元朝、明朝的時候高麗更是將自己國中女性當作貢品。

    皇甫秀的容貌雖不及周娥皇、花蕊夫人,卻也是萬中無一的美人。

    如此佳人還帶著高麗公主的身份加持,為自己忙上忙下,洗腳捏肩的,那感覺似乎挺不錯的!

    皇甫秀心知自己遠比不上周娥皇、花蕊夫人,只能以高麗人最擅長的服從來取悅羅幼度了。  

    將他服侍高興了,再吹吹枕邊風,應該能說服他吧。

    皇甫秀越發用心,臉上還帶著幾許嫵媚。

    羅幼度看著楚楚動人,弱質纖纖的皇甫秀,居然透著有一股媚在骨子裡的感覺……

    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難李氏覆滅

    平心而說,若論清秀典雅,皇甫秀不及周娥皇,嬌艷嫵媚亦比不上花蕊夫人。

    但她那謙卑溫順又弱質纖纖的模樣,卻能激起男性呵護的欲望。

    男人是分辨不出綠茶嗎?

    明顯不是,而是高端綠茶時不時透露的柔軟溫順,能夠給一個正常男人不一樣的感覺。

    羅幼度知道皇甫秀的目的,但還是有種食指大動的感覺。

    皇甫秀生硬地使出了十八般手段,見面前這位中原皇帝一副享受的表情,整了整情緒,叫了一聲:「陛下!」

    羅幼度手指按在了皇甫秀的小嘴上,笑道:「別說話。」

    皇甫秀先是不解的一怔。

    然後便察覺羅幼度的臉越來越近,最後嘴巴給封堵了住。

    腦袋瞬間一片空白。  

    皇甫秀雖有高麗人服侍人的民族天性,但作為進貢給中原天子的政治籌碼,自然是清純無瑕的。

    一個黃花大閨女,哪裡是羅幼度孩子都有三個,久經戰場的老手對手。

    只是一會兒,皇甫秀就陷入了慾海掙扎,給攔腰抱起。

    皇甫秀也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小臉兒緋紅,殘存的意志在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待完事之後,再說吧。

    這心理防線一松,隨即失去了理智,欲語還休。

    皇甫秀骨子裡的順從基因,不會拒絕羅幼度任何要求。

    羅幼度也盡情施展十八般武藝,將初受承歡的小姑娘殺得丟盔棄甲,最終累得小指頭都不願意動了。

    什么正事都忘記得一乾二淨,沉沉睡了過去。

    當她睜開眼睛的時候,天已經大亮,身旁早已空無一人。

    皇甫秀駭然起身,慌張的叫道:「陛下?」

    殿外侍女聽到動靜,入內道:「回稟昭媛,陛下早朝去了。」

    皇甫秀忙道:「什麼時候去的?」

    侍女回道:「卯時四刻左右……」也就是清晨六點。  

    侍女接著說道:「陛下向來這個時候起床,在宮裡跑上一圈。之前還會在後苑做操,現在更多的是跟著大皇子一起晨練,然後才去早朝。」

    皇甫秀想起了正事,忙問道:「那陛下什麼時候回來?」

    侍女一邊為皇甫秀打水,一邊說道:「陛下國務繁重,大多都等到處理完事務之後,方才休息。至於去哪,小婢不敢亂猜。」

    皇甫秀傻傻地看著侍女,腦子裡莫名生出一個念頭:「這是給白睡了?」

    她想下床起身,腳下一軟,跌坐在床上,眉頭都擰在了一起。

    侍女忙上前攙扶,還從一旁的架子上取過了一個小瓷瓶,說道:「這是陛下留下的……」

    皇甫秀臉色泛起了兩朵紅雲,搶過小瓷瓶,想著昨夜瘋狂,盡有些食髓知味,暗暗期待。

    這日,朝會上竇儀提出了了結定難軍的建議。

    「陛下,定難李氏以為我朝拖垮,無力反擊,以寇練兵已無效果,與軍費支出不成正比。臣提議儘快收復銀夏,了卻戰事,潛心發展,為中國雪恥。」

    竇儀不喜戰也不主戰,但是他知道與契丹這一戰必須打。

    

    契丹寇入中原稱帝,將華夏鼎器掠奪至臨潢府,以中原正統自居。

    朝廷的國策便是北伐。

    羅幼度微微頷首道:「竇相說的在理,銀夏戰事,確實不宜再拖,是時候收網了。」

    對於定難銀夏,朝廷這裡完全沒有出兵的必要。

    羅幼度作為後世人,太了解西夏是怎麼崛起的了。

    契丹的強大,賴不得宋朝。

    但西夏的崛起,真真正正就是太宗趙匡義與真宗趙恆的愚蠢。

    羅幼度用拖字訣,將定難李氏在五代十國數十年的累積下來的民心耗得一乾二淨。

    百姓不再支持定難李氏,定難的豪族也與李氏離心離德,即便是本家拓跋氏,也與定難李氏起了隔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4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