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羅幼度聽到這裡,臉色驟然一變,起身道:「陛下,說此話者,當斬!」
郭榮並沒有多少意外,而是道:「如此說來,先生是不同意放棄府州?」
羅幼度作揖道:「府州折家對朝廷忠心耿耿,雖孤於北地,歷經苦難,卻從未有不臣之意。反而定難軍李彝殷卻心懷野望,我大周勢大於劉漢,他選擇臣服劉漢,可見並不想見我大周一統。他們未自立非野心不足,是實力不許。定難軍所擁五州之地,人口不足,經濟疲軟,故而一邊依附劉漢,一邊與我朝暗通款曲,讓我朝與劉漢相互掣肘,而他們好坐收漁人之利。」
「現今天下本就禮崩樂壞,三綱五常顛倒,陛下聖心仁德,意欲匡扶天下,才有今日大周盛舉。」
「為一奸邪,而棄忠貞之士,若傳揚出去,必然會令天下忠義之輩寒心。」
「陛下不聞耿恭歸漢,天下讚頌?」
郭榮笑著擺手:「先生莫要激動,先生之意,與朕相同。邀先生來,只是看看先生有何見解。不論先生如何決策,朕都不會遺棄任何對我大周忠義之士。不過定難軍那邊地形情況複雜,不比孟蜀四州,可以出兵取之。先生覺得應該如何應對?」
羅幼度毫不猶豫的道:「經濟封鎖,斷絕一切與定難軍的經濟往來,且暗派使者往府州,讓折節度使襲擊定難軍與劉漢的商道,儘可能擴大彼此的經濟損失。府谷一地,可足兵足食,但定難軍諸多生計皆倚仗我朝貿易往來。時日一長,必然支持不住。同時,可以讓褒國公王景將鎮兵北調。」
「臣研究過定難軍的情況,定難軍位於夏州的党項部落首領,並非完全臣服於拓跋氏。只要外部壓力一起,內部必然生亂,以他們當前的情況是沒有資本與我們打仗的。」
「他們此舉八成是試探陛下,那便讓他們知道陛下一怒的代價。」
郭榮笑道:「朕不懼一小小定難軍,只是不願耽擱南征大事。聽先生如此分析,寬心了。對了,朕聽說,石守信這蠢貨又找先生麻煩了?」
羅幼度作揖道:「算不上麻煩,臣略施手段,教訓了他們,相信以後不會有人再尋事端了。」
郭榮哼道:「必要的時候下手重點也不妨事,開封府都敢硬闖,是不是哪天脾氣上來,還闖朕的皇宮大內?」
第五十一章 絕對公允
羅幼度聽出郭榮是真的生氣了。
如他預想的一樣,開封府的地位特殊。
作為負責國都治安民生的要職,開封府的第一把手特地留給儲君擔任,可見一般。
郭榮在確定皇儲身份之後的第一要職也是開封府府尹。
這擅闖開封府,委實不是一件小事。
就算自己大度的饒了石守信,郭榮這裡不會輕易過去。
羅幼度很配合的說道:「臣領旨謝恩。」
郭榮點了點頭,說道:「先生且回去,朕得多問幾人,看看誰還會出放棄府州的主意。」
羅幼度作揖而退,心底鬆了口氣。
他是真怕郭榮為了所謂的合理,利益,將自己的疆域給讓出去。
後來的宋朝就幹了這種事,先是檀淵之盟將北方讓給了遼國,然後又將橫山山脈讓給了西夏。
為的就是所謂的大局!
結果有宋一朝就沒有憑藉自己的本事拿回送出去的土地。
燕雲十六州倒是拿回了,可是那是人家送的。
遼國那給金兵打成兒子的殘兵敗卒,一樣將宋兵當做孫子收拾。
終宋一朝疆域最大的時代居然是宋徽宗這個亡國之君,因為拿錢買了燕雲十六州,不得不說這是莫大的諷刺。
至於有人說檀淵之盟不是恥辱,賺回來的錢遠比送出去的多。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偷換概念。
檀淵之盟的核心壓根不在於歲幣,而是在宋遼擬定以白溝河為邊界,這一盟約。
這個盟約一定,等於是宋朝承認了白溝河以北的地方不再是華夏疆域。
這是最致命的。
宋遼的和平不是歲幣換來的,而是割讓土地換來的。
儘管那些土地早為遼國占據,以宋朝的軍事實力讓高粱河車神霍霍一通,也確實打不過拿不回來,勉強進攻只會損兵折將,但承認與不承認是完全兩個概念。
打不過沒辦法,認,忍著憋著,哪怕當一隻烏龜縮著發展都可以,甚至苟死了,也算盡力了。
可不能打不過就放棄,直接化敵為友當兄弟啊!
這叫什麼事?
要知道燕雲地的百姓是一直心向著中原王朝的,後漢、後周、宋初,燕雲百姓無不期盼王師北上,收復失地。
北方官員百姓南歸事件,數不勝數。
後周、宋初的北伐,響應的地方百姓到處都是,好些城池根本就不是打下來的,而是半打半送白給的。
但就是在檀淵之盟以後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
不是燕雲的百姓投敵,是宋朝完全不要他們了,將他們割讓給了遼國。
百年一過,北方百姓的根就屬於遼了。
跟中原華夏,再無半點關係。
也虧得後面有一個朱洪武挽救了一手,不然丟出去的東西就再難找回來了。
最搞笑的是居然還有人黑朱元璋?
人家確實有很多小毛病,可是就憑再造華夏這樣的功績,除了秦始皇的一統六國,哪個帝王的武功能頂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