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32頁

    入得廣州城,便見街上來來往往,盡有許多黃髮碧眼之輩,甚至依稀可見不少黑奴。

    他們穿著華麗的衣裳,走在新修葺的街道上,兩旁皆是各類雜貨商鋪,或是各種酒肆飯館,生意極其紅火。

    蘇耶跋摩曾經來過一次,那是隨著他父親拜會廣州都督潘美。

    那個時候的廣州,遠不及此刻……

    蘇耶跋摩一臉震撼,低聲道:「這才幾年?竟發展至此?」

    李逢泰輕聲道:「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即將拜會的廣州府長史邊光范,此人或不及之前潘都督文武並舉,威揚嶺南,卻是柔中帶剛,綿里藏針。他帶領嶺南諸蠻致富,威望不亞於潘都督,在吏治上的能力更在潘都督之上。」

    他說著左右望了一眼,見周邊人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無人注意他們,壓低了聲音道:「殿下想要成就大事,必須跟他打好關係。唯有得他說上幾句好話,才能心想事成。」

    蘇耶跋摩默默頷首。

    蘇耶跋摩父子所統單馬令雖是一小國,但父子兩人志氣極高,都想干一番大事。

    此刻的海南諸國有幾分類似於春秋時期的中原,數十個國家彼此都沾親帶故,相互間的爭鬥,大有親戚鬧矛盾打架一樣。  

    海南諸國以疆域國利來論,毫無疑問是真臘國,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吳哥王朝高棉帝國。

    蘇耶跋摩的父親里亞格多見真臘國國王昏聵,膝下唯有一子也是縱情享樂的無能之徒,動了鳩占鵲巢取而代之的念頭。他以舉國財富迎娶真臘國王之女為妻,生下了兼顧真臘國、單馬令國血統的蘇耶跋摩,就等著真臘國內部動亂,蘇耶跋摩取而代之。

    歷史上這對父子成功了,蘇耶跋摩憑藉出色的能力,打敗了所有的繼承人,坐上了真臘國國王的寶座,並且憑藉自身的能力,一舉讓日暮西山的真臘國重新崛起,並且走向巔峰,成就吳哥王朝高棉帝國。

    不過全新的世界與歷史出現了偏差,真臘老國王病故,新國王就是在汴京被稱之為臥龍鳳雛的那派吉郎。

    這個真臘昏庸之主得到了大虞天子的支持,成為了無人敢反對的真臘新王。

    那派吉郎酷愛天朝上國的絲綢、瓷器等享樂之物,也愛天朝各種美食,為了享受從中原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與大虞朝廷展開了全方面無保留地合作。

    那派吉郎為了獲得更多的雍靖通寶,讓舉國百姓種地,將糧食賣於大虞,換取絲綢、瓷器等物。

    這站在風口上,即便是一頭豬也能飛起來。  

    那派吉郎這種近乎愚蠢的做法,讓真臘國內的經濟快速騰飛,貴族百姓反而過上了好日子。

    百姓耕作貴族享樂,真臘國上下一片和諧。

    這讓蘇耶跋摩父子的計劃徹底告吹。

    他們本以為事不可為,卻不想最近起了點點變故。

    真臘國內部出現了嚴重的信仰衝突,主要原因是隨著與大虞的全面往來,中原的儒家文化開始衝擊真臘國內部的文化。

    在真臘傳至西方天竺的婆羅門教根深蒂固,上至國王貴族下到百姓,無不推崇婆羅門教,將種姓制度視為真理。

    而儒家思想包羅萬象,上到兼濟天下,下達獨善其身。

    論及哲學精神,儒家思想遠勝婆羅門教。

    位於最下等的真臘百姓對於儒家思想推崇備至,而高高在上的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反對儒學入侵,聯合起來上表抵制儒學。

    那派吉郎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對此不予理會。

    蘇耶跋摩父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真臘國動亂在即,那派吉郎一死,真臘國將無王儲,蘇耶跋摩即成為王位繼承人之一。

    里亞格多對於南海局勢看得很明白,真到了那一步,大虞天子的態度至關重要。  

    若能得廣州府長史邊光范的支持,事情成了一半。

    蘇耶跋摩對此很是不滿,他們高棉人的家事居然需要一個外人做主,實在是莫大的恥辱。

    他日自己若為真臘國主,必將勵精圖治成就高棉人的霸業。

    但現在他很謙卑的遞上了求見邊光范的拜帖。

    拜帖送達的時候,邊光范正在處理廣州府的政務。

    邊光范是羅幼度想了好久,才狠心從工部調出來外放的人才。

    那時潘美卸任廣州都督回京,一直尋不得接替的人選。

    廣州的情況與其他地方不同。

    廣州位於嶺南,天高皇帝遠,那裡有優良的商業環境,也有複雜的民族矛盾,一般人擔不起這樣的重任。也就潘美這樣兼之文武的人,方能鎮住場面。

    潘美恩威並施的鎮住了百越蠻人,穩住了嶺南的局勢,然並未徹底開發廣州的商業價值。

    這方面確實非潘美所長。

    羅幼度需要一個善於吏治,又能在關鍵時候鎮得住場面的人才。

    想了許久,最終選擇了邊光范。  

    此君他年達六旬,歷唐、晉、漢、周、虞五朝,是一個多面手,懂得宗廟祭祀,能上書指陳時弊,能審案斷刑,能安撫地方,能處理民政,還能治水修路,檢視民田。

    五朝唐用於禮部,晉用於太府,漢用於刑部,周用於戶部,虞用於工部。

    他這一生任職無數,無論是在中央或地方、在戰時或和平時期,處理政務幹練妥貼,每到一地,都有政聲上聞,不僅卓著的才幹被君王所重,還能其替民解憂、為民造福。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3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