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頁
拿下嶺南,天下歸一。
但是竇儀直接拒絕抗議。
原因無他,經濟不允許。
羅幼度即位之後,又是打北漢,又是收復涼隴地區,還對定難軍長期展開軍事合圍。
接著兩線作戰滅江南,取巴蜀,還跟大理打了一架。
朝廷經濟已經很吃緊了。
江南、巴蜀因為孟昶、李景的緣故,國內的經濟極差。
不說以戰養戰,朝廷還倒貼了不少。
此時強行發動對南漢的戰役,將會傷及國本民生。
竇儀這類以民為主的官員自然是不同意動兵的。
作為羅幼度最器重的治世宰相,竇儀極力反對,帶動了不少的大臣。
羅幼度對此也沒辦法,只能妥協,按下了繼續南征的念頭。
現在看著手中統計上來的物資,羅幼度底氣瞬間足了,言語中還有幾分挑釁的味道。
竇儀見君上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哭笑不得,作揖道:「臣無異議!」
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
這手裡有錢有糧,心裡著實不慌。
羅幼度當天就與樞密院擬定了征伐嶺南的旨意。
羅幼度早與潘美有過書信聯繫。
潘美在治軍統兵上或許要遜曹彬三分,但他的謀略無疑更甚一籌。
在羅幼度、曹彬分取江南、巴蜀的時候,位于衡陽的潘美也沒有閒著。
除了擊潰了南漢的入侵,他不斷地派人深入南漢拉攏南漢的權貴。
相對吳越錢家的仁厚,李景、孟昶的奢靡,十國中僅存的碩果南漢就奇葩多了。
說白了就是夜郎自大,自詡強悍。
郭榮在位的時候,一開始還是打算跟南漢交好的,他不願意對偏遠的嶺南動兵,想著是傳檄而定,派使者去與南漢交好。
結果當時的南漢皇帝劉晟卻秀起了肌肉,指著中原不常見的茉莉花說道:「這叫小南強。」
言外之意就是別看我南漢小,國力可是很強盛的,一副不服中原的模樣。
這也是郭榮、羅幼度一直找南漢麻煩的原因。
不是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南漢做東聲西擊的籌碼恐嚇,是南漢一開始就做出了不服管制的態度。
所以不論是郭榮還是羅幼度,都有教訓南漢的念頭。
除了自大,還特別殘忍。
就不說將自己的親兄弟親侄子當作牲口一樣屠戮,還納侄女為妃的劉晟,只說當前的劉鋹,就是一籮筐狗皮倒灶的事情。
尤其是他那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內人」系統。
他認為只有六根清淨的人才值得信任,因為能繁衍後代的臣子,會為了顧及子孫不肯盡忠。
因此只有願意為他自宮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內人,受到重用。
而外官想插手朝中事務,劉鋹會鼓勵他們自行閹割。
歷史上因為這奇葩制度,南漢朝廷的宦官數量終破兩萬大關,達歷史頂峰。
不過現在歷史已改,劉鋹依然是劉鋹,他依舊重用宦官,信奉「內人」系統,但南漢官員卻不是南漢官員了。
宋朝是開寶三年,公元九七零年攻打南漢。
而現在不過是公元九六一年,比歷史上推進了八年。
畢竟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有對自己小老弟下狠手的衝動。
只有個別官迷或是有先天問題的人,才會響應劉鋹的號召。
未來或許會因為割了人多了,入鄉隨俗,眾割成自然,便覺得無所謂。但現在的南漢朝廷,上下官員對於這種自宮求官的行為還是很牴觸的。
朝野上下的宦官不過三四千而已,離峰值差遠了。
劉鋹又是個倔驢,你不當太監就不給你高官,導致了很多不願意自宮的正常人心生怨恨。
潘美暗中聯繫策反這些站在利益邊緣,一念成佛,一念成真佛的官員,已經為攻取南漢做足準備了。
若不是受到了竇儀等人的阻攔,羅幼度早就下達了南征的命令。
潘美準備充分,糧草也跟著到位,自然不用墨跡。
在出征之前,羅幼度特地召見了錢弘俶、留從效、沈虎子、沈念、崔仁冀一起聊了聊安南交趾的事情。
毫無疑問,這安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跟大理一樣。
羅幼度早有攻取之意,但是也如大理一樣,甚至比大理的情況更加複雜。
安南是一個以漢人為主體的地方,安南的士人一直以漢人自居的。
但是安南的百姓多為蠻夷,而且蠻夷數量極其巨大。
一般情況都是漢人文化影響四方,同化周邊蠻族,然後華夷一家親,大家都是自己人,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可安南這個地方蠻夷數量太多,遠遠超過了當地的漢人。
故而歷史上趙光義為了雪高粱河的恥辱,揮師征伐安南。
這個……讓契丹胖揍,為何找安南雪恥。
不敢說,也不敢問。
但結果是恥上加恥。
南征伐安南失敗以後,漢人在安南最後的一點影響力消失了。
隨即不可避免地與當地人融合,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通行口語從交州漢語變成了越芒語。
語言都不一樣了,其他自然亦是如此。
從宋時起,安南交趾正式脫離華夏,明朝大將張輔雖然一度奪回,但民心已失,地方早已不認中原華夏,反叛無常,直接將明朝拉入戰爭泥潭,連朱棣這樣的雄主也沒有任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