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頁
當初在御營司的時候,就屬曹彬、潘美、李處耘關係最好,對於李繼隆這侄兒,曹彬少不了以長輩的身份給予一定的關照。
李繼隆是將三代里最出色的一個,軍事方面的潛力更是出類拔萃,即便對比曹彬、耶律休哥這樣名將都只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好人物,只要給他一個踏板,就能一飛沖天。
何況是曹彬的特殊關照,只是半年時間,李繼隆已經在西南巴蜀軍中闖出了自己的天地。
東川郡的事情傳到了成都,李繼隆也意識到了覆滅大理的機會到來,先一步找到了曹彬,請為先鋒。
曹彬雖未立刻答應,但這需要調動人手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毫無疑問就是李繼隆這位能力出眾的故友之子。
軍中以實力說話,李繼隆這樣又有能力又有背景的,自然備受青睞。
「節帥!」
李繼隆一臉興奮地趕來匯報。
曹彬也沒有寒暄,而是開門見山的說道:「你為先鋒,大理怎麼打?」
李繼隆早在腦海中做過一定的推演,說道:「逐個擊破。末將若為先鋒,當避開大理楊氏,從聖共賧直取三賧(麗江),一口氣奔殺至龍首關,於此地跟大理高氏一戰。」
曹彬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問道:「理由呢!」
李繼隆道:「我們若打楊氏,高氏必定來救,屆時就算能勝,損失亦不小。反之我們無視楊氏的存在,楊氏則大概率會因就不救援,吵得不可開交,或是作壁上觀,按兵不動,或是勉強救援,離心離德。我們即可逐一擊破……」
「好!」
曹彬忍不住讚嘆道:「正元兄有子如此,真令人羨慕。」
大理的皇室姓段,可大理的權勢卻不姓段,分別掌握在高氏與楊氏手中。
兩大家族一個掌控大理國都陽苴咩城,一個控制善闡府昆明,將大理一分為二,相互勢如水火,都恨不得將彼此覆滅。
大虞南下征伐有三條路可走,一條走會州,攻打楊氏的善闡府,一條路便是李繼隆說的進兵路線,可繞過避開楊氏的地盤,抵達大理陽苴咩城的門戶龍首關。
至於第三條路是一條小道,從漢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千里山谷,進抵麗江之畔。
曹彬坐鎮巴蜀期間,招募南疆健兒,已經訓練了一支擅於登山涉水的精銳步卒,但當年羅幼度定下以金沙江為界,控制了金沙江流域。沒有必要為了特地繞開金沙江,讓軍隊吃那種苦。
是打楊氏,還是高氏就成為最先面對的問題。
大虞勢大,面對大軍南下,大理楊氏、高氏即便矛盾再大,在這關鍵時候,也不會坐視彼此不管。
唇亡齒寒的道理,楊氏、高氏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不明白。
但是大理高氏跟大理楊氏內部的成分是不同的。
大理高氏是新興貴族,是跟著段思平創業崛起的豪強。
而大理楊氏卻是白族地區的第一大姓,白族四分之一人都姓楊,是雲貴地區的千年大族。
兩者之間各有優劣。
新興貴族根基不穩,但勝在團結,上下一心。
而楊氏這種老牌大族,朋友兄弟雖多,可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各有恩怨矛盾,各懷心思。實力固然強勁,但無法將力使在一處。
這也是明明大理楊氏明面實力更強,卻一直被高氏壓制的原因。
楊氏能夠相信高氏的援兵,但高氏卻不可能相信楊氏的援兵。
打楊氏則意味著打整個大理,反之只是一個高氏。
其中的彎彎繞繞早在曹彬的算計之中,甚至於在楊氏集團中收買了不少人充當理奸。
如果高氏沒心沒肺的信任楊氏,後果更加悽慘。
李繼隆如此決然的進兵,想來也是看破了這點,也可以看出下了一點功夫。
曹彬當下也不遲疑,說道:「準備的不錯,就看手上的本事夠不夠硬。陛下出兵的旨意已經下達,本都命你為先鋒,做好準備後,即刻南下。」
李繼隆眼中閃著光,高聲領命。
成都調兵的動向並沒有瞞過大理,對於此次大虞的南征,不論是高方還是楊建兩人都沒有多少意外,表現得很沉著冷靜。
倒不是因為無懼,而是兩人已經做足了準備。
在曹彬調任成都之前,大虞、大理之間的關係是極為融洽的。
主要原因在於貿易,雲貴一帶多山多林,道路崎嶇不便,物資運轉困難。
茶馬古道是雲貴當地百姓用血汗走出來的貿易線路,大虞與大理以金沙江為邊界與大理共享滇藏道的利潤,彼此的和平能夠帶來共贏的局面,往來得特別頻繁。
直到曹彬調任成都,氣氛一下子違和起來。
大理國的高方,還有楊家楊建都是老狐狸,立刻意識到曹彬的調任就是為了他們大理而來。
兩人本是勢同水火,但這些年的和平共處,也尋得了談話的機會。
面對大虞這樣可怖的存在,高方、楊建都很清楚,他們合則有一線生機,分,半點勝算也沒有,暗中已經有過接觸,定下了一致對外的基調。
兩年籌備,為的就是今日。
因故得知大虞調兵的跡象,不論是高方、楊建在經過短暫的心慌之後,有一種大石落地「終於來了」的心情。
兩人在第一時間就根據他們早年約定的方略,動員一切可用之兵,與大虞打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