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1頁

    當然對於二虎來說,這遠不如給一堆血肉食。

    經此,各得其所,各有升遷,可謂是皆大歡喜。

    其實兼職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伏虎軍中的任職。

    岳飛此番是最大的贏家,當然這顯然也是王霖的有意提拔,他作為王霖的副手,自此奠定了在伏虎軍中的地位無人能撼動。

    上陣殺敵要靠花榮這些武將,可行軍打仗居中指揮,還是要靠岳飛的。

    花榮從一個芝麻小官一躍變成從五品的高官,不但有軍職,還臨時充任青州知府,這對於花榮來說,真正是光耀花家門楣了。

    花蕊得了正式的軍職,甚至官家聽聞她還是王霖的妾室如夫人,又是名門之後,一時興起還給了個六等誥命,雖然等級很低,但終歸是御賜加封的誥命。

    花榮兄妹相擁而泣。

    ……

    又過兩日,圍剿遼人的龍驤軍回師。

    此役統共繳獲遼人戰馬五千餘,王霖便打起了這個主意,偷摸進宮見了趙佶兩次,不知道說了多少好話,才把這批契丹戰馬納為己有。

    呂頤浩還想提出非議,被李綱輕描淡寫兩句話給堵了回去。  

    此役乃王霖之功,戰馬繳獲歸入伏虎軍有何不可?況且伏虎軍剛成軍,朝廷給予的輜重裝備遠遠不足。

    宋人就是缺馬。

    要想建立一支戰力很強的騎兵,將來能力敵抗衡金人鐵騎的伏虎鐵騎,其他裝備都好說,最難的就是戰馬。

    想要有騎兵,就得有戰馬,戰馬和普通馬的差別,完全可以用雲泥之別來形容。

    一人5馬,對戰馬的要求相當高。

    也就是說,如果王霖要組建一萬騎兵,那至少需要四五萬匹戰馬。

    當年太宗皇帝趙光義在北伐時曾獲得4萬匹戰馬。

    為此,趙光義才組建了宋朝歷史上最強的騎兵——靜塞軍。

    靜塞軍曾將契丹人打得潰不成軍,這說明漢人騎兵訓練得當,至少也是不弱於馬上民族的。

    對於漢人政權來說,馬從何處來呢?答案只有一個,馬政。

    漢代,武帝在河西六郡設立了多達36所牧師苑,總計養馬將近30萬匹。

    唐朝更是稱得上可怕,僅高宗時期,養馬數就高達70萬匹,從周邊30多個國家引入良馬,培育而來的良馬被稱為「唐馬」,身材高大,氣勢驚人。  

    宋朝原本其實也並不缺馬,真宗皇帝時期就有20萬匹。養馬場多在東京附近。

    但到了趙佶這個時期,朝綱紊亂,馬政基本廢弛了。

    遼金對戰馬貿易控制很嚴,茶馬互市時有關閉,所以此時戰馬的來源主要就是通過商人高價購買。

    這日午後,王霖從韓嘉彥口中無意得知東京有戶姓慕容的歸化胡人,乃大宋有數的戰馬貿易大商賈,朝廷茶馬司的主要客戶,掌握著當下大宋與遼、西夏乃至金人馬匹民間貿易的秘密渠道,便去登門拜訪。

    王霖決定先高價購置一批戰馬,為伏虎鐵騎的組建提供基本保障。

    至於資金,指望朝廷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王霖壓下的慕容彥達藏寶庫中的白銀儲備,王霖從一開始就準備拿來購置戰馬,最好是蒙古馬。

    東京,慕容府。

    這家人雖名慕容,但實際上已經三代歸化,早就是徹頭徹尾的漢人了。

    聽聞目下炙手可熱的渤海郡公、伏虎軍總制王霖到訪,家主慕容成便與長子慕容聰笑道:「聰兒,我慕容家的轉運之機到了!」

    慕容聰愕然:「父親此話何來?」  

    「你可知這位渤海郡公所為何來?我家是商賈之家,人家是正二品高官,位高權重,一方諸侯,專程登門拜訪,其意深邃啊。」

    慕容成微微一笑。

    慕容聰馬上醒悟過來:「為了戰馬?」

    「然也。伏虎軍要建騎兵,少不了戰馬,指望朝廷是不濟事的,現在朝廷能用的戰馬也屈指可數,都在西軍之中,你以為那種家能放嗎?」

    「所以他只能來找咱們慕容家。我當日曾向韓家人暗示過,果然王霖就來了。」

    慕容聰思量片刻:「不知父親意欲如何?」

    慕容成哈哈大笑:「先見了再說。聰兒,且隨為父一起出迎吧。」

    慕容成父子跪在門口迎接,王霖笑吟吟將父子兩人扶起。

    賓主坐定,又上了茶,王霖從來就不是那種拐彎抹角的人,立時就道出來意。

    「請教慕容家主,此刻一匹戰馬,譬如說是遼金所出,價值幾何?」

    慕容成想也不想,直接道:「市價至少一百二十貫錢,且有價無市,極為難得。」

    王霖大驚失色,這尼瑪是不是也忒貴了些。  

    第151章 戰馬貿易,慕容氏

    在北宋末年,尤其是靖康之難發生前的幾年,國內物價飛漲,戰馬又當屬於一種極為稀缺的戰略物資,價格貴是正常的。

    王霖早有心理準備。

    可慕容成說的這個價格,一百二十貫錢一馬,還有價無市,這就不是貴的問題了,而是貴得超級離譜。

    王霖記得上輩子讀過《宋史食貨志》、《續資治通鑑》一些相關資料,知道這個時期一般770錢為一貫。

    而由於白銀存量少,導致銀價不斷上漲,2000或以上的銅錢換1兩白銀。

    那麼,按照《宋史食貨志》里提及「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以及《宋史職官志》載「每斗(米)折錢三十文」。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