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頁
這將是大燕與大金的最後一戰。
此戰過後,兩國再不可能共存。
對於金人來說這等於是破釜沉舟,但對於燕人來說,卻更需要穩紮穩打。
在王霖看來,只要能把戰爭拖長,戰線拖長,就一定能拖垮金人。
靜觀其變?
先發制人?
王霖心念電閃。
目前他麾下諸將中,可堪大用的主要還是岳飛和韓世忠兩人。
韓世忠目前坐鎮居庸關,岳飛即將被王霖安置在古北口。
除其餘對金關隘外,這將是兩處與金國作戰的主戰場。
王霖回身望著岳飛輕道:「鵬舉,戰端將開,朕不會再御駕親征,對金戰事,朕將以你與良臣兩人為主,良臣坐鎮居庸,你可總鎮古北。朕的意思,你們二人在戰役初期,從容死守我軍關隘防線,不可讓金人逾越雷池半步。
而一旦金人久攻不下,心浮氣躁之時,韓世忠率右路,而你自率左路,兩路大軍七十萬,兵分兩路殺進金國,此一戰,將是我大燕與金國的最後一戰,功成,爾等自名垂青史,而若戰敗,你我都將淪為亡國奴!」
岳飛躬身慨然道:「陛下,學生定將不負所托,誓與金人決一死戰!為陛下,為我大燕,開創萬世和平之基石!」
「甚好。上官清,傳朕密旨,命西夏、西域諸國、蒙古各部悉數整軍備戰,嚴陣以待,防備金人發起國戰!」
第673章 最後一戰(2)
岳飛領命而去。
燕京城內的歌舞昇平,絲毫不影響大燕朝廷暗下里的整軍備戰。
因為兵權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上,內閣並未對皇帝有備無患的軍事部署提出異議。
這就像是王霖的前世,沒有人會對教員的軍事謀劃提出質疑,因為事實證明,教員的軍事才能非常人所能及,結果證明他每次的決斷都是正確的。
現在的王霖在大燕朝中基本上就是這種情況。
王霖心思縝密,不願意給金人留出任何趁虛而入的空檔。
大燕本身的防禦關口是相當嚴密的,金人幾乎很難找到進攻的縫隙。
但漠南蒙古各部,西域諸國,西夏這一線,卻是大燕防禦的相對空虛處。
投入的兵力相對較少。
王霖思之再三,還是決定調劉光世父子坐鎮西夏外圍,遙控蒙古各部和西域諸國。
王霖必須得防備這些異族在金人的強大軍事壓力下反水。
雁北的防禦則交給了西軍大將姚古。
王霖覺得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又調契丹餘部萬騎在蕭莞的統率下回撤數百里,駐紮在西夏、蒙古與西域的交界處,嚴陣以待。
……
金國國內,果然不出王霖所料,金人擺出了一幅征伐蒙古各部的架勢。
大軍在調動。
同步,金國皇帝吳乞買發布了討伐蒙古各部不臣的詔書。
以完顏宗磐為主將,率軍十萬西征蒙古。
吳乞買甚至知會大燕方面,以蒙古與金國部落爭奪草場屠戮金國百姓為由,討伐漠北蒙古各部。
而私下裡,吳乞買自率二十萬大軍悄然南下,已至北安州以北。
金人的虛晃一槍沒有騙過大燕方面,雖然蒙古各部和西域諸國的防禦正在加強,但古北口與居庸兩處重要關隘,已經變成大燕兩大軍事指揮中樞。
整個燕軍的後勤營運,則被皇帝交給了馬擴。
大燕在古北口設立左大營,在居庸關設立右大營,以岳飛為兵部尚書兼任河北東北行軍大總管,以韓世忠為兵樞密院副使兼任河東西北行軍大總管,七十萬燕軍主力主要囤聚在這兩處。
居庸關。
此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
居庸關為燕京的南大門,又有南口之稱。
此關與古北口為燕京兩大門戶,若丟,燕京必被金人長驅直入。
所以王霖將這兩處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韓世忠和岳飛。
這兩位當世名將,久經考驗,單以守城和防禦而言,他們的穩妥和謀略將足以抵禦金人於國門之外。
居庸關城上,韓世忠滿身甲冑手扶寶劍,凝望著西北方向的塵土漫捲黃龍滾滾,面色有些凝重。
激烈的奔跑聲傳來,偏將韓琪也就是韓世忠的本族子弟奔上城樓,急道:「大帥,姚古急報,金國皇子完顏宗磐率軍十萬,以征伐漠北蒙古各部為由,突然調轉方向,殺向西夏邊境,姚將軍向大帥求救,希望大帥發兵馳援西夏一線!」
韓世忠眉頭緊蹙,冷漠道:「本帥坐鎮居庸,這是陛下的嚴命。本帥的職責是拱衛京畿,而非馳援西夏,西夏的事,自有其他處兵馬馳援。」
韓琪遲疑一會,還是拱手壓低聲音道:「大帥,若是讓金人長驅直入西夏,西夏郡王母子危矣!這可是陛下的親生骨肉,若是大帥對西夏望而不救,怕是將來會……」
韓世忠冷笑:「韓琪,你年紀不大,這些拐彎抹角的勾當倒是懂得不少,你廢話少說,本帥自有主張!」
韓琪只得悻悻退去。
韓世忠遙望向西夏方向,他其實並不怎麼相信金人會突襲西夏,因為這樣意義不大。
就算是西夏被金人攻占,也對現在的大燕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