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頁
一個國家,一個家庭,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中國古代的監國基本上是指太子監國,「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
當然也有宗室監國或者大臣監國的情況,比如明朝英宗土木堡之變前讓弟弟監國,宣德時期宣宗巡邊就讓重臣張信留守北京,不過比較常見的還是太子監國。
三國曹操西征馬超,世子曹丕監國,孫權辦理遷都建業之事,太子孫登監國武昌,李淵死的時候李世民居喪讓太子李承乾監國,朱棣北征讓朱高熾監國,康熙皇帝出征准葛爾由皇太子胤礽監國攝政……
這本來不該是問題,但恰恰成了問題。
其一,皇帝本身沒有骨肉兄弟,也就是說,目前的大燕,暫時還沒有宗室親王。
其二,太子王翰年紀幼小,幾歲的孩子監國,真就成了笑話。
而一旦讓太子監國,就會在明暗兩個層面形成波瀾。
太子年幼勢必要由皇后垂簾扶持,後黨有滋生和崛起的可能。何況後黨中,還有韓庭這位六部尚書,後補閣相在。
這無形中會助長和推動後黨的形成。
以李綱、宗澤、吳敏三人為首,以郭志舜和韓庭等人為另一派,雙方因為監國之事起了爭執。
這才來找皇帝裁奪。
原本王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李綱徐徐道來,又聽兩派人爭執不休,王霖這才突然覺得事情有些棘手。
他不是不信任韓嫣和韓家。
但這與信任不信任無關。
只要韓家因為太子監國,皇后幕後垂簾形成既定事實,韓家的權勢會得到無限膨脹。
而至高無上的權力……是令人痴迷的東西,足以改變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本性。
但若是不讓太子監國,負面影響也不小,這無疑會極大傷害皇后韓嫣。
會讓帝後之間因此生出嫌隙來。
王霖一時頭大如斗,他沉吟良久,才緩緩苦笑道:「諸位愛卿,能否容朕再權衡一兩日如何?」
李綱等人也知道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也都默然施禮,拜別皇帝出宮。
待眾人走後,王霖扭頭望向了從內室轉出的孔琳道:「琳兒,你也聽到了,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做?」
孔琳躬身一福:「陛下,臣妾不敢妄言。」
「這有什麼這是你我夫妻間的閒話,你但說無妨,朕不怪你,而且在朕這裡說的話,不會傳出去,你不必擔心。」王霖揮揮手,向上官清掃了一眼。
上官清心領神會,忙率諸女官宮女退走。
孔琳遲疑片刻才道:「陛下,以古制和大燕禮制,應當以太子監國。但內閣大人們擔心的也不是沒有來由,有些事對於旁人來說可能不是事,但關乎皇權,關乎陛下,就成了大事。
臣妾覺得,自古以來後宮不得干政,已經根深蒂固,皇后娘娘端寧大方,心胸開闊,應該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所以,陛下何不去問問皇后娘娘?」
王霖眼前一亮,忍不住拍案大笑道:「我家琳兒果然聰慧,讀書多就是管用,看問題與旁人不同。」
其實孔琳的話沒有明說。
只是暗示皇帝去徵求皇后的意見,若皇后是聰明人,就會主動請辭,以太子年幼為由,拒絕監國。
……
福寧宮。
燕青之妻李嵐,匆匆進入宮苑,拜謁皇后。
當時其餘諸女中的大多數人,如慕容婉兒,趙福金,潘金蓮,李師師,張貞娘等女也都在座。
與李嵐一起來的還有女官上官清。
李嵐是宮裡的常客,李嵐來韓嫣並不奇怪,但女官上官清是皇帝身邊的人,一般情況下是不到福寧宮來的。
韓嫣忍不住笑道:「上官女官何以到本宮這邊?你可是稀客。」
上官清面色微紅,施禮道:「皇后娘娘,臣來給娘娘請安。」
韓嫣情知有事,便笑著又道:「陛下還在御書房嗎?」
上官清想起皇帝交給自己的特殊任務,只得硬著頭皮笑道:「回娘娘的話,陛下方才與李綱等各閣相及六部主官議事,有些頭痛,就讓臣來給皇后娘娘說一聲,午膳就不來皇后娘娘這邊用了。」
韓嫣驚訝道:「陛下因何事煩惱?」
上官清輕道:「因為監國之事。」
上官清是點到為止,再次施禮退走。剩下的話自然由李嵐去說。
不需要她置喙了。
李嵐的話讓韓嫣和諸女都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之中。
諸女更是不會輕易開口發表意見,這可是涉及到皇后和太子體面的大事,非常敏感。
李嵐面色尷尬,她本不願意來捅破這層窗戶紙,但皇帝口諭,她不得不來。
第652章 監國風雲(5)
韓嫣何等聰慧,哪裡還不知李嵐與上官清此來,是皇帝授意。
而皇帝既然安排人來試探她的心意,那就只能說明,在皇帝本心裡,也是懷有外戚尤其是後黨韓家坐大不掉的擔心的。
雖然皇帝從未提及過此事。
也雖然皇后韓嫣已經做到了後宮不干政的典範,在這方面,謹小慎微,從不踩踏紅線。
而且,為了防止朝野上下的非議,韓嫣也不斷傳書韓家,讓祖父母嚴格管束韓家子弟,絕不可打著皇后的名頭,在外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