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76頁

    王霖默然不語。

    休妻是不可能的,你這是廢話,說了等於沒說。

    他心說你是皇帝,你說了算,你一定會有辦法的。

    他就不信了,自己救了他兩回啊,不該給點回報麼?

    而且以趙佶現在惶惶不安草木皆兵的心態,他還要指望自己拱衛朕躬,他能因為所謂的世俗觀念和大宋禮法,與自己產生嫌隙?

    當然,王霖其實並未完全指望趙佶。

    再等上幾年,反正茂德年紀還小,將來的事……一旦時機成熟,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只要趙佶不要逼著趙福金出嫁便是。

    「你準備怎麼安置茂德?」趙佶緩緩道。

    「臣不知,臣死罪!」王霖伏地不起。

    趙佶啼笑皆非道:「你這小廝……這是在給朕耍賴麼?」

    王霖:「……」

    趙佶:「……」

    「本來,你是朕之門生,又是朕之愛臣,與朕結為翁婿之誼,那是最好。可大宋禮法在,駙馬不能掌兵,朕心裡左右為難吶。」  

    「朕思前想後,此事難辦。朕一時難做決斷。」

    趙佶自顧又道:「不過這事先不急,該是你的始終都是你的。倒是另外還有件事,需要你為朕分憂。」

    「臣聆聽聖訓。」

    「朕雖說要將惲王子嗣貶為庶民、內眷流放,並鄭貴妃所出子嗣降爵、罷黜出京,但心中著實於心不忍。都是朕之子女,朕實在不願看到骨肉相殘……不如將這一干人等流於青州安置,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王霖面色一變。

    果然。

    皇帝這是想在他和太子之間埋上一根刺啊。

    看來,到了此刻,他與趙桓永遠也回不到從前父賢子孝的和睦狀態了。

    為了對趙桓形成制衡,他打起了自己的主意。

    「朕知道你為難,不過,當下的局面,也只有你,才能護得住朕這些子嗣啊。否則,太子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朕沒說錯吧。」

    王霖眸光閃爍,皇帝這是要與自己做利益交換。

    只要他同意護住惲王內眷和鄭貴妃所出子女,便同意他和趙福金的事。

    如此一來,他與趙桓必定不睦。  

    眼前或許還能保持面子上的和諧,但未來一定會分崩離析。

    王霖思忖道:看來這回自己這個太子少師的頭銜,肯定是要被摘掉了。

    他突然想起趙佶之前將趙構遣往青州、充為迎金使的事,再加上此番意欲將這幾個皇子統統送往青州,趙佶明顯是在太子外想另豎一桿旗了。

    恐怕……張叔夜要被調離京師。

    還是有些小瞧趙佶了。

    畢竟當了二十年皇帝的人,就是快爛木頭也被熏成了黃花梨。

    趙佶目光炯炯,緊盯著王霖。

    王霖略一思忖,便當機立斷。

    經此一事,趙桓再行奪位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受惲王牽連的這些人人頭滾滾,恐怕大多數朝臣包括領軍的武將,都會吸取深刻的教訓。

    而失去了惲王及呂頤浩這個政敵,李綱這些閣臣恐怕也未必會支持他提前登位了。

    而趙佶這個皇帝春秋正旺,還有很多年要活,除了他主動讓出皇位,趙桓想要取而代之難如登天。

    「臣當盡力而為,請官家放心。但此事怕要引起太子殿下的強烈反對。」王霖道。  

    趙佶大笑:「朕會下旨明發中外,他要反對,就來找朕理論。」

    ……

    趙桓與李綱、張叔夜、吳敏一番甚眾討論,終於定下了章程,準備上奏趙佶裁定:

    一、惲王子嗣貶為庶民,內眷流放雲貴,永不赦免,永不進京。外戚、朋黨流放。主要涉及惲王妃朱鳳英及側妃裘治的親族。

    二、王貴妃貶為賢妃。肅王等降爵一等,罷黜出京流徙河北邊塞,永不錄用。

    三、燕王、吳王、駙馬都尉顧大川,從逆,賜死。三枝奪爵,子嗣後裔圈禁應天府。

    四、呂頤浩、張邦昌、白時忠、薛集讓等九人附逆死罪,家屬流放嶺南。其餘附逆朝臣、軍將,各領懲罰,既往不咎。

    實際上這是一個比較妥當的方案,即達到了重罰嚴懲叛逆的目的,又不至於株連無辜,最大限度確保了朝堂的穩定。

    然而趙桓拿著這個方案再去延福宮找趙佶上奏,趙佶無疑提出了細節性的變動,原則同意,但將惲王后裔家眷及肅王這些人的流放安置地改為了青州。

    趙桓自然勃然大怒,父子倆又爭執一回。

    只是這回趙佶非常強硬,趙桓迫於無奈,只能咬牙屈從。  

    延福宮外,李綱等人間趙桓面色鐵青,問明究竟,都暗有思量。

    很顯然,皇帝這是在防著太子,而且還要人為在太子與王霖之間設置障礙,防止太子與王霖內外一體。

    其實趙桓也心知肚明,只是心中的怒氣不可遏制,就拂袖而去。

    望著趙桓離去的背影,李綱突然道:「張太尉,帝王心術從來如此,經此一事,怕官家今後對誰都不甚信任了,不過,太子仍舊會是太子,希望他能端正心胸,以大局為重。」

    張叔夜嘆息:「除此之外,怕官家也對老朽心生怨懟,老朽估摸著,用不了兩天,官家就會下詔將老朽與河北的种師中對調了。」

    吳敏默然片刻,沉聲道:「我等忠於社稷,豈能因個人榮辱荒廢國事。實則張太尉去河北領軍也勢在必行,惲王與邊軍多有勾結,若不換將,怕官家心中是不安穩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7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