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其實朝中文臣的反對之聲並不像李綱想像中的那麼強烈,畢竟作為言官名流,周吉這些人的名聲這些日子實在是臭不可聞,已然淪為萬夫所指的斯文敗類。
坊間,進京趕考的讀書人中,有不少竟為之拍手稱快。
至於接下來趙佶如何清理後宮,王霖就不管了。
他在盛林安案後的第三天,就進宮向皇帝提出辭行。
趙佶也知道王霖作為藩鎮,不宜在京久留,而且他現在正把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掃蕩宮闈上,就沒再挽留。
只是趙佶有意無意的一句話,引起了王霖的警惕:
「卿去青州,要同時安排好南京操演新軍事宜,拱衛京畿的事,朕可就全部指望你了。」
王霖突然聽出皇帝的一絲暗示。
他似乎對即將到任京師的种師中不太信任?
王霖眼前馬上浮現出太子趙桓那張蒼白憔悴的面孔來。
「請官家放心,臣已經命人將從各部禁軍中抽調精銳遣往南京,正派大將關勝統率操演,至多半年即可成軍。」
王霖思之再三,儘管青萊是他的根基,但南京神武軍的掌控也非常重要。
他已經讓燕青傳令青萊,命關勝調任神武軍統制,坐鎮南京,負責操演新軍,又命宋江從梁山中抽調金槍手徐寧輔之,任副統制。
關勝本為軍中大將,統率一軍毫無問題。
徐寧也是禁軍教官出身,訓練新軍本就是他的強項。
同時將欒廷玉派往南京,充任神武軍總教頭。
關勝的位置,由呼延灼取而代之。
至於盧俊義,暫時只能作為伏虎軍的客卿存在了。
上述任命,經樞密院公文流轉備案。
儘管宋江歸順朝廷的念頭很強烈,一天都不想繼續當山大王了,但王霖還是覺得時機不成熟,嚴命他安心在梁山蟄伏。
如此一來,其實在河南山東境內,王霖本身掌控起了三支力量。
以十萬伏虎軍為主,一萬梁山草寇,五萬神武軍。
拋開西軍不說,在大宋疆土內,王霖的兵權之重威加海內。
趙佶緩緩點頭:「甚好,朕拭目以待。明年,朕或將巡視南京,看看卿的練軍成果。」
「茂德年紀還小,朕就再留她在宮中一兩年吧,待時機成熟,朕再予以賜婚。卿如今已是王爵,你府上內眷的封號誥命,你回去後給朕擬個名單報上來,容朕思量。」
「你不要著急,朕已擬招,改封茂德為宋國,南京賜府邸一座……你懂朕的意思麼?」
「多謝官家。」
「還有一事,朕猶豫不決,想聽聽卿的意見。」趙佶突然面色凝重道。
「臣洗耳恭聽。」
「朕皇子雖眾,但成器者不多,早夭者也有數人。除太子外,八子、九子及十二子稚齡,其餘諸子尚在幼沖。為大宋社稷江山計,朕擬將八子遷往益州,九子遷往青州,十二子遷往寧江……不知卿覺得如何?」
王霖嘴角一抽。
他心說你這種做法一出,豈不是讓趙桓更加生出不滿之心?人為給趙桓樹敵,將來怕還是要生事端。
但王霖知道現在的趙佶,已經對趙桓生出了無休無止的忌憚和猜忌之心,任誰都改變不了。
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趙佶這是在保護他的另外幾個兒子也未可知。
畢竟隨著這幾個皇子年歲漸長,沒準都會死在趙桓手上。
一念及此,王霖躬身道:「分封諸皇子於各地,倒也未嘗不可,待諸皇子長成,當為官家坐鎮各方。只是諸皇子尚幼,離京異地開府,臣以為當謹慎處之,不可輕率。」
「朕只是想儘量保全皇家血脈,以備將來。這一點,朕已與太子講清楚。」
趙佶淡淡道:「八子、十二子生母早隕,唯九子構生母韋妃尚在,朕就將他們母子託付給卿,如何?」
王霖心頭猛一跳。
他緩緩道:「皇子改封可,但皇妃豈可輕易出宮?官家,臣以為如此,違反祖宗禮法,怕是要引得群臣鼎沸,言官洶湧!」
趙佶冷笑起來:「言官?再有妄議宮闈和朕之家事者,有多少朕就殺多少!」
「九子構文武雙全,聰慧賢名明,但他年幼,朕之意由韋妃從旁照顧,由卿嚴加教導,將來……」
趙佶緩緩起身,長出了一口氣道:「朕這也是迫不得已的安排,若朕萬一……還望卿念在朕的情面上,好生看顧構兒……卿可懂朕心?」
「若太子不軌,卿可奉詔勤王。若朕不幸歸天,卿可奉皇九子構為新君!」
趙桓從書案上抓起早就準備好的一道密詔,頓了頓又道:「朕思之再三,還是妥做安排,希望卿不要辜負朕。」
王霖躬身拜去:「臣遵旨!」
「同樣的密詔,朕也會同時賜予李綱、吳敏。」
王霖皺了皺眉,心忖道:看來趙佶對趙桓的防範之心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日漸濃烈,甚至不惜在自己臨別之時予以託孤。
「卿去吧,不知朕與卿,何時方能再見。」趙佶竟然微微有些悵惘。
王霖嘆了口氣,道:「希望官家保重龍體。官家預防萬一之舉措,臣自當遵命。但臣還是想說,只要官家信重太子,太子當不至於起異心……還請官家三思!」
趙佶默然:「朕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