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趙楷隱在群臣中心中冷笑。
此時,呂頤浩出班慨然道:「官家,證據確鑿,無可辯駁,請廢黜太子,另立儲君!」
第225章 王霖:若要殺一儆百,那就選秦檜
群臣聲討,一時群情激奮,延福宮大殿上亂成了一鍋粥。
尤其是那群早就有備而來的科道言官,翰林出身的清流文臣,將這寒窗苦讀積累練就的精美文筆,都用在了對太子趙桓的口誅筆伐上。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朝臣跳出來了。
剩餘那些持中立姿態的,以及歸屬於太子黨的人,其實也被顧大川突如其來拋出的鐵證給驚呆了,暫時沒有任何應對之策。
趙桓面色猙獰。
他沒想到趙楷這兩年暗中串聯的力量竟如此洶湧。
實際不光趙桓,趙佶都陡然震動。
這個他一向偏愛的皇三子,竟如此可怕!難怪當年他還下場參加科考,拿到了事實上的一科狀元!
而所謂法不責眾,即便趙桓今日熬過這一劫,也很難對這些站在公義立場上的言官進行報復,否則他的道德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為天下人所唾罵。
趙佶心急如焚,他下意識扭頭望向殿後。
他不知道王霖為何遲遲不予發動。
王霖的後招呢?
他的隨機應變和力挽狂瀾的本事呢?
實際王霖凝立在趙佶龍椅後的屏風之側,也多少有些錯愕。
他真沒想到趙佶居然會出了這麼一記損招,關鍵趙佶並沒有老實交代,讓他壓根沒有思想準備。
王霖深沉的目光投向李綱、張叔夜和吳敏三人身上。
他在旁觀,這三人到底有多大的概率會因見大勢已去而半路轉變立場,畢竟,如此一個被徹底抹黑了的儲君,似乎已經失去了支持的價值。
他心裡更清楚,這仨人之所以堅定支持趙桓,不在於趙桓多麼英明神武,主要是他們的政見和未來想要施行的大政國策,得到了趙桓的首肯。
尤其是李綱,他與呂頤浩政見分歧之大,還摻雜了很多黨爭的派系色彩,毫無融合的可能。
而一旦讓呂頤浩支持的趙楷登位,對於李綱、吳敏而言,基本上等於宣布了政治生命的終結。
然而目下的局面……似已不可挽回了。
李綱蒼首顫抖,心底哇涼。
這些日子,他自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苦口婆心的大夫,想要給病入膏肓的大宋開出一劑劑猛藥,試圖將日漸窮途末路的宋廷從一條糜爛透頂的不歸路上拉回來。
可人算不如天算。
憑空就冒出一個惲王來。
一個過去好幾年朝野上下都不曾關注過的沉寂皇子。
在惲王的長袖善舞下,趙桓步步潰敗。
以權謀、心智、才學等等各方面來說,趙桓比趙楷都相去甚遠。
李綱長嘆一聲,他的這聲無奈的嘆息很快就淹沒在群臣的沸反盈天之中,無人關注。
張叔夜與吳敏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眸中看到了某種悲涼和決絕。
此時突聽李綱舌綻春雷道:「臣啟官家!」
李綱怒髮衝冠,白首昂揚,轟然跪倒在丹墀之下。
趙佶望向李綱,正在競相上奏的人不得不暫退避三舍。
「今我大宋,國力羸弱,國運艱難。內有天災頻發,河北、河南、淮南、江南、劍南均有民亂茲起,外有強敵環伺,契丹亡我之心始終不死,西夏心懷鬼胎,金人虎視眈眈,正在窺我虛實!燕雲故地,落入遼人手上百年不得收回……今,民生凋敝,軍備廢弛,官場昏暗,國將不國!」
「至此國難當頭,亡國滅種的危機觸目可及,可我宋廷上下,此時此刻非但不思君臣一心,奮發圖強,撫民生治經濟強軍備,富國強兵以抗外敵,反而在朝堂內外頻發內訌,黨同伐異,禍延宮牆!」
「儲君扛鼎已有數載,可如今卻竟出奪位之爭!此亂一開,大宋江山社稷必更處風雨飄搖之中,而宮亂起則殃及天下,民更不聊生、軍更加怠戰,若外敵趁勢而起,長驅直入,大宋數百年江山必將毀於一旦!」
李綱言辭慷慨,神色痛不欲生,痛哭流涕頓首道:「官家,不知若到了那般時刻,我輩仍然要站在朝堂上照舊喋喋不休,爭辯誰來當儲君嗎?覆巢之下無完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宋若亡,儲君何來?!」
「是故,請官家乾坤定鼎,平息內亂,佑我大宋!臣李綱,冒死上奏,以死諫之!」
李綱以頭叩地,發出砰砰之聲,而再次抬起頭來時,這位老臣額上鮮血迸流,蒼首顫抖,老淚縱橫。
不少朝臣為之動容。
王霖在殿後也暗暗點頭。
果然是忠肝義膽的當世名臣,心懷國事。
李綱不是沒有私心,但相對來說,李綱的私心算是很輕的了。至少與呂頤浩相比是如此。
而且他也不是沒有腦子的死諫,政治智慧極高。
他這番義正辭嚴和層層疊進的建言,實際是走了曲線救國的策略。
他沒有直接去與呂頤浩這些人死扛,為趙桓做無謂的辯解,而是另起刀槍,直搗黃龍!
意思很明確,大宋現在不能亂,也亂不得!為了大局,還是請皇帝你站出來一言定鼎,平息這場爭端,也徹底澆滅一些人的非分之心!
而很顯然,李綱的死諫達到了一定效果,也動搖了一些人,其實大宋如今的現狀,朝堂袞袞諸公基本都洞徹心胸,只是各懷有私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