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頁
他語氣漸漸鄭重,最後吐出了一句。
「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帳內安靜了許久。
董文炳幾次想開口,卻說不出話來。
他實在很難站在大蒙古國的立場上去與劉元振爭辯誰才是漢家兒郎。
拋開這種情懷不提,那便以勝敗論英雄……確實也敗了。
劉元振等了很久,忽然一把拉住董文炳的手。
董文炳嚇了一跳,幾乎以為劉元振是要突襲他,想要抽出手卻被死死拉著。
「彥明兄,歸附吧。」
劉元振已拍著董文炳的手背,語氣飽含誠摯。
當年他勸降劉整便是這樣的態度,以誠相待。
「今率土分崩,胡虜南掠,群生荼毒。天降我王,早懷遠略、英明神武,平定亂世,正一四海。彥明兄何不共襄盛舉,輔尊主而庇萬民,復漢唐之恢弘……」
董文炳愣了一下。
有一瞬間,他透過劉元振那雙眼神,仿佛要被說動了。
之後,他卻是猛地抽出手來,一指,喝道:「哈,劉大郎好會用典故。」
說了那麼久的霍去病,無非是劉元振在用典故引他遐想而已,這是種勸降的技巧,董文炳還不至於輕易就中了這種套路。
「李瑕趁我等忙於平定李璮之際竊取河西。如夏貴占亳州,青陽夢炎攻滄州,雖有一時小勝,早晚必敗!」
說罷,董文炳拂袖而去。
他今日來的幾個目的,包括打探關中虛實、勸降劉元振、救回董文用,都已經做不到了,談話已經讓劉元振占了上風。
若是說出忽必烈已調集大軍,倒可以把氣勢壓一壓,但沒必要泄露了軍情讓關隴早作準備。
那繼續談下去只會被牽著鼻子走,就此打住吧。
……
快馬趕了十里路,見到了前方接應的兵馬,董文炳鬆了一口氣。
他雖表現得從容,其實也怕劉元振暗派人手擒他,好在一路無事。
「大哥。」董文忠迎上前,道:「阿合馬又遣人來,說是李瑕偷襲河西,關中兵力空虛,要大哥出兵。」
提到阿合馬,董文炳皺起眉,眼中明顯泛出不喜之色,徑直道:「轉告阿合馬,李瑕或可能已取河西,不宜冒險輕進。大軍再有一月便至,靜待為宜……」
董文炳其實也考慮過劉元振或許是使詐,唬住他,使他不敢妄動。
被唬住沒關係,至少不會重蹈劉整、阿術覆轍。總之等大軍到了,以力破巧即可。
……
「將軍怎不擒下董文炳?」
「擒他做甚?」劉元振淡淡道:「他為人穩重,有他在,還能拖一拖蒙軍。擒了他,董文忠還不馬上興兵來犯?」
說著,他嘆息一聲,像是在感嘆問話的下屬太蠢。
一路回到金陡關,只見韓祈安正站在城頭向東眺望。
「韓中郎看到了,我沒能勸降董文炳。」劉元振先打了招呼。
他這人,不論心情好不好,待人都是熱忱的。
「看到了。」
「也就是韓中郎今日在金陡關,不然我差點要被董文炳勸降了。」
韓祈安因劉元振的風趣再次敷衍地笑了笑,問道:「大郎穩住他了?」
「將韓中郎帶來的最新戰報透露給他,想必能唬住他。」
「那就好。」
「可惜,將一場戰事消彌於無形,不能彰我功勞。」
韓祈安道:「上兵伐謀,大郎今日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略逞口舌之能罷了。」
「勝過於守城兩月。」
劉元振得了一頓誇讚,頗為滿意。須臾再次露出愁態,道:「我看董文炳雖驚於我們取河西之快,卻還有底氣,想必消息屬實,忽必烈真要調動大軍進犯了。」
韓祈安亦是憂慮,點了點頭,默不作聲。
劉元振想了想,無奈搖頭,道:「郡王既取河西,想必已回師關中了,由他愁吧。」
「大郎見董文炳之前,我不敢相告,以免漏了消息。」韓祈安道:「其實,郡王並未回師……」
「為何?!」
劉元振一驚。
他方才與董文炳相談,咄咄逼人,原本算時間李瑕還能趕在蒙軍抵達黃河時回防。
沒想到竟是如此。
韓祈安道:「自是想先拿下興慶府,今既取河西,減輕了西域方向的防禦壓力,若是再能趁蒙軍來犯前一舉攻下興慶府,北控河套,據諸路上游,即可扼西陲要害。」
話到這裡,他語氣一轉,又道:「但這是在得知蒙軍大舉進犯之前就做的戰略,眼下,只怕來不及了……」
韓祈安也是在數日前才收到山東來的消息,急忙發往涼州,想必此時李瑕還未收到消息。
那李瑕是否會調整戰略、儘快回防關中,韓祈安也說不準,他這才連忙趕到潼關。
雖然暫時緩住了東線的局勢,但想到蒙軍大舉來犯,他還是漸漸不安起來。
「以往笑李璮無能,如今才知是真不好打啊……」
第七百八十二章 歸家子
這次攻取河西,李瑕與李曾伯配合頗為默契。
在占下涼州後由李曾伯領一半兵力修整,安民、築城,穩固防禦,而李瑕立即西進,根本不給蒙軍報信的機會,連續奔襲千餘里,連斬蒙古三宗王,殲敵六千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