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頁
臨洮一場決戰,汪家六萬大軍所余能戰者,不過三萬八千餘,留下四千人在臨洮看管俘虜,準備等陛下遣一宗室前來安撫招降。
回鞏昌休整的不過四千人,已調走一千。
當然,各州縣還有駐軍,但決戰渾都海時尚且不能調動,如今亦不能調動。
「李瑕兵力不足,定不能攻打各州縣。他欲取隴西,唯有奇襲鞏昌,幸而我們及早得到了消息,秦州城池牢固,木門道易守難攻,他須等待後續兵力,我欲向劉……」
「不僅有木門道。」
汪翰臣忽然打斷一句,走到地圖前。
汪忠臣轉頭看向地圖,眯了眯眼。
汪翰臣抬手一指,道:「還有洛門道。」
「洛門道?」
「不錯,溯燕子河沿河谷而上,至崖城,過木樹關,翻過界牌山,越江河分水嶺,可抵洛門。如此,便繞過了秦州。」
汪忠臣閉目長嘆,喃喃道:「李瑕要攻鞏昌,必須搶時間。他們有馬匹,一人兩騎,走木門道最快,不可能慢慢開鑿道路,否則一旦被我們探知,即可圍困死他。」
堂上眾人聽到「一人兩騎」,皆悲。
汪良臣之長子汪惟勤終於哭出聲來。
汪忠臣如沒聽到一般,又道:「且洛門道百年來未曾行軍,可走?」
「幾不可走。」
「那便是了,連我也差點忘了洛門道,一個遠來的敵……」
話音未落,遠遠傳來了哨聲。
堂中眾人猛地回過頭。
隱隱的,似乎聽到了城內有什麼聲響。
汪翰臣大步而出,穿過偌大的總帥府,立在門外石階上。
他終於聽到了有人在喊。
「敵襲!敵襲!」
第六百三十六章 屠夫
自古行軍,多沿河谷。
原因很多,河谷天然是最平坦之處。長年累月水量一直在變化,河谷兩側會留出乾涸河床,是為行軍最方便之路徑。且水源必不可缺,士卒根本無力攜帶供十餘日行軍所需的水。
總而言之,山地行軍,道路就那幾條。
由祁山往北本有五條道路,往鞏昌本有兩條道路,木門道、洛門道。
因洛門道需翻山越嶺,少有人行軍,早已荒廢。故而隴西行軍一般走木門道,趨天水,東可出渭河、西可入鞏昌。
據說,諸葛亮便是在木門伏殺張郃。
李瑕近年來常讀《三國志》與《資治通鑑》,思考諸葛亮北伐之事,意識到換作自己,也絕對不會成功。
但他認為,自己目前所面對的形勢,是遠比諸葛亮幸運的。
據劉太平所言,阿里不哥馬上將要大舉南下。那麼,忽必烈短期內便不可能大規模調動兵力支援西路。
而西路軍已在與渾都海決戰之後元氣大傷。
還有一個關鍵,一旦反攻到蒙古國境內,蒙古對待世侯的「寬容」,便暴露出巨大的缺陷。
蒙古放縱軍閥、宋廷崇文抑武,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在過去一直在給蒙古帶來大勝。
因為世侯們分治地方,故而能奮力效命,用兵自如。
但制度的強與弱從來就不是恆定的,地方軍閥跋扈就真的好嗎?
就是因為汪良臣用兵太自如了,才輕易入伏,被全軍殲滅。
也就是因為汪家分治地方,李瑕也不必像諸葛亮一樣面對整個北方的兵勢。
他只需要一舉拿下鞏昌。
不需要守街亭、不需要趨渭河。
那其實不必要走木門道。
若說李瑕此前在大方略上始終有效仿諸葛亮之意,這便是第一條岔路。
五月十六日傍晚,李瑕在西漢水與永坪路交匯處正準備浮馬渡江,想到這裡,忽轉頭吩咐道:「把那些嚮導帶上來。」
所謂嚮導,就是十餘個他親自挑選出來的俘虜,很快便畏畏縮縮站在他面前。
「你等今已隨我攻隴西,若為汪家所獲,必死。可明白?」
事實上,已不用李瑕再多說什麼。
當他問出是否有小道趨鞏昌,很快便有俘虜站出來,抬手向後方一指。
「大……大帥,沿燕子河而上,有……有條山道……」
這俘虜說了很久。
李瑕一直在看著他的眼神,最後道:「好,你為我帶路。」
「大帥信我?」
「我沒記錯的話,你是在大崖上受降的?」
「是,是。」
「沒有隨汪佐臣亂沖,你很聰明。今日你又做了對的選擇,叫什麼名字?」
「馬……馬德喜。」
……
天水既已有防備,李瑕其實有兩個選擇。
一是等待後面的五千精銳抵達,強攻。
二是奇襲鞏昌。
李瑕不願強攻天水,並非怕打不下來,而是不願給關中反應的時間,算是更長遠的考慮。
這一戰,既已定下兵貴神速的戰略,便不能反覆。
最近的反例就是蒙哥。
腦子一熱,天水就有可能成為李瑕的「釣魚城」。
引以為戒。
李瑕沒有猶豫,立即決定走洛門道。
馬匹能拉上山,但他留下了大部分的輜重,只帶六日口糧。
因為計算到敵軍消息到鞏昌大概需要五日,鞏昌防備需要兩三日。
返程的口糧,不必帶,只多帶了霹靂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