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頁
「當年李全便請趙宋封其為齊王,三十餘年過去,李全這兒子真是絲毫沒有長進。」
「哈哈哈,我記事起便聽人說山東李璮有反意,本當是何等英雄人物,竟是將成事之機寄於在如此虛妄之中。」
「……」
跨在馬背上說話都是與張弘范交好的張家一輩年輕子弟。
他們從保州領兵往燕京的一路上,迅速卻又從容,這般談著談著,竟顯得李璮這場叛亂像個笑話一般。
偶爾避過人群時,張弘范眼底也會隱隱浮出一抹憂色,那是種「伴君如伴虎」的不安。
……
與此同時,開封。
「報!都元帥,山東捷報!」
史天澤接過戰報,只見是史楫已在山東高苑縣附近擊敗了李璮麾下大將李范,使李璮不敢再兵出濟南。
意料之中……
「準備出征吧。」
史天澤對心腹將領吩咐了一句。
之後,他喃喃自語道:「打完了李璮,還得打李瑕,今年怕是忙了……」
第七百三十章 主動
《孫子兵法》雲「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換言之,十萬大軍出征,要有七十萬戶人家停止原本的農業生產,專門供給軍需。
當今天下,能有這個實力的軍閥,李璮確實算一個。
而占地千里、坐擁川陝的李瑕沒有這個實力,因為李瑕底子太弱。
就川陝那點可憐的積蓄,一旦叫百姓「不得操事」,百姓首先就得餓死,又何談「專門」供給軍需?
為何李瑕拿下關隴,忽必烈卻依舊有足夠的錢糧用於北征阿里不哥?在於「積蓄」二字。
自從蒙軍攻入蜀地,到李瑕收復漢中,整整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間殺光了九成人口、搶走了所有糧食財物,不是靠把土地搶回來三五年就能挽回國力的。
這是積蓄的差別。
連宋廷都沒有這個供應十萬大軍遠征的實力,守了二三十年,「國庫」已一窮二白。
反而就是這個李璮,自其父李全身死,繼承益都行省總管至今已歷經三十一年。
山東是地闊人稠之地,三十一年來李璮儲存糧草、截留鹽課,蒙哥每次徵調諸路兵馬,他都詭辭不至。
如此積蓄下來,使李璮有了看似強大的紙面實力。
這也是他讓史天澤、李瑕都起兵響應他、奉他為王的底氣。
……
史天澤承認李璮有實力,可惜,沒有與其實力相配的能力。
山東是地闊人稠,但也無險可守。
李璮一旦起兵,就只能直撲燕京、依託燕山防線阻擊蒙軍主力南下,其他的任何結果,都只能算是失敗。
若做不到,那不如趁早南逃,依託於宋國的江淮防線保命。
守著濟南算什麼?守得再久也是輸。
有些事,結果在最初做選擇時就已經註定了……
偶爾史天澤也會想到自己與李璮的那一紙盟書,只覺李璮未免太過狂妄,也太過單純。
正是在這種心境中,他披上盔甲,準備提兵出征。
開封這邊只出兵一萬餘人,其餘各路兵馬將會在抵達濟南後陸續集結。
誓師之後,史天澤正要下點將台,長子史格已快步趕上。
「父親,峽州方面已探到有兵馬西來。」
史天澤不動聲色,又走了幾步,避開周圍的將領,才問道:「李瑕這麼快出兵了?」
他著實驚訝於李瑕動作之快。
眼下這形勢,李璮才公然叛亂不過一個多月,蒙古大軍都還在徵發,趙宋則還無動靜……誰能想到,最先出兵的竟是李瑕。
比起李璮的優柔寡斷,李瑕卻是每次都搶占先手。
但也無妨。
之所以讓王蕘去漢中鼓唇搖舌,本就是為了誆出李瑕的主力,以一舉擊敗。
河南、山西一帶早已做好戰略布署。
董文炳主持洛陽防禦,堅壁清野;史權鎮守唐州、鄧州一帶,封鎖包圍;阿合馬已親赴河中府,命劉整、楊大淵於黃河上游編練水師。
一旦李瑕率主力出潼關,董文炳將拒之於洛陽,史權則北上包圍或出兵武關道,山西兵力將迅速渡過黃河,包圍潼關,封鎖其歸路,將其主力殲滅在豫西通道。
這僅是東線,西線則還有阿術。
「阿合馬……」
史天澤開口才說了三個字,卻聽史格已說了下一句。
「李瑕帶了兩千騎兵,由南面繞過洛陽,尚不知其意圖……」
「你說什麼?只兩千?騎兵?」
……
永寧縣。
永寧古稱「崤地」,是洛陽與長安之間的官道所在,位置自是十分重要。
如今守著永寧的蒙古將領名叫「忽撒蠻」。
忽撒蠻雖只守著這個小小的永寧縣,官職卻是不小,不僅是萬戶總管,還有一千戶的食邑。
因為他是木華黎的後裔。
木華黎的兒子很能生,故而孫子、曾孫、玄孫封官封爵者很多,洛陽一帶其後裔也很多,忽撒蠻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個。
他之所以封在永寧縣,一則此處靠近洛陽這繁華大都,二則永寧縣域內有金礦,就在縣西南的熊耳山脈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