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49頁

    姜才不悅,道:「我要報仇,自會提刀去找仇人,就這般簡單。它不會成為我一氣之下投靠誰的理由,報仇只是我的私事。」

    其實,若他真是一怒之下投靠李瑕,或是提兵殺到江陵府,手裡的兵權一定會水漲船高。

    甚至,縱容士卒們在江陵搶掠一番,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小軍閥。

    且他殺了孫虎臣,還占著理,最後宋廷還會重新招安他,封官許爵。

    多痛快。

    報仇泄憤,痛快至極。

    但這是報仇嗎?

    害人的是孫虎臣,關別人什麼事?

    這事若站在姜才的角度看,爽快了。

    那換做江陵府任何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又如何?兩波官兵打起來,哪怕不殺到他家裡。

    辛辛苦苦供的稅賦便是用來給官兵互相討伐的嗎?

    故而,於姜才而言,報仇是很純粹的一件事,不是他做別的選擇的理由。

    ……

    高長壽沉默一會,忽道:「這不是你的私事,這不僅是孫虎臣與你個人之仇,這是宋廷又一次殘害忠良。」  

    「別再利用我妻子的死了。」姜才咬牙道,「我說過,這是我的事,你別再利用她……」

    「不。能發生這種事,因為你們這些武將在他們眼裡太低賤了。這絕非你一人之事,是廟堂之上權貴們對武將、士卒、百姓的蔑視。」

    高長壽有個疑惑,孫虎臣為何要做那些事?

    他一直在想。

    直到現在,姜飯給的所有情報在他腦中浮過,他才忽然想明白。

    「你殺孫虎臣不夠的。」

    高長壽知道姜才沒有耐心了,但還是抬手一指,指向長江下游。

    「知道嗎?整個宋廷都是你的仇人,他們放任了這一切,放任孫虎臣這樣對你。你看,你只是個小小的統制,你戰功赫赫,但你只是個統制啊,你再知足又如何,事實就是在宋廷比起有多少戰功,是誰的黨羽才更重要。

    一個統制,武官,他想要欺凌你怎麼了?也就是現在是在戰時,也就是你姜才驍勇異常,不然呢?像你這樣的武官被欺凌的不知凡幾。

    他們缺女人嗎?不缺。那為何還要這樣?因為你們那個傻子皇帝就是靠女人來證明他不傻啊,你們的皇帝是什麼德性,讓人如何言說呢?還有賈似道,他不正是靠些風流韻事來彰顯他的權柄嗎?他讓世人看他連要送進宮的女人都敢扣下。  

    女人是這些人的軍功,孫虎臣就要搶你的女人,這是你會對他俯首帖耳的最好證明,因為數十年的黨爭有太多人就是這麼做的。他要讓你這個小小的統制在受到屈辱後還向他低頭,像被打過的狗咬過骨頭一樣,接過他給的榮華富貴,從此最聽他的話……」

    「別說了!」

    「你們整個朝廷就是這麼烏煙瘴氣,我不說你就不知道嗎?!」

    高長壽攔住想要走的姜才,又道:「與我追隨秦王吧,以軍功立國,你該看看打仗時沒有孫虎臣這樣的蠢臣在上頭髮號施令是何等感受……」

    ……

    長安。

    李墉趕到長安之後,先以弟子之禮拜祭了吳潛,其後才去見李瑕。

    「決定了?」

    「自立是必然的。」

    「好吧,確實也該自立了。」李墉嘆息一聲。

    他自是支持李瑕,但想到自己生出的兒子要與三百年的大宋王朝決裂,也是心中唏噓。

    造反,在真正成功之前,都不算光宗耀祖。

    吳曦稱王時,也沒想到最後的結果是讓祖輩蒙羞。  

    李墉擔心李瑕,也擔心在嘉興的祖墳……

    拋開這些人之常情,他要做的還是出謀劃策。

    「打算何時宣稱?」

    李瑕正翻看著剛送來的一疊公文,一邊應道:「至少得等夔門的戰報傳回來,知道夔門情況,才有可能推測出宋廷的反應。事先做好應對。」

    「是啊。」李墉道:「高長壽早有準備,又據三峽地形,夔門該是能守住,唯不知戰果如何……」

    吳澤認為,夔門之戰只要勝了,宋廷就不會撕破臉。

    但李墉則有不同的看法。

    相比於楊果的周全、吳澤的銳氣,他考慮問題更實在些。

    「依我看,若是險勝,宋廷或許會繼續強攻川蜀。」

    李瑕道:「他們不會想到我們這麼快就能擊退蒙軍。」

    「正是因為我們擊退了蒙軍,才會更引起宋廷的忌憚。」李墉道:「你別看宋廷無心收復中原,但川蜀不同,川蜀是上游門戶。」

    「我倒是不怕與宋廷開戰,只怕兩敗俱傷。讓忽必烈得利,這點,宋廷該考慮到吧?」

    李墉搖了搖頭,道:「他們可以和談,因為忽必烈一定會先攻我們……我的看法是,夔門必須大勝,勝勢足以威懾住宋廷了才可自立。否則便是落人口實,陷入被動。」  

    「若不能呢?」

    「那便再等一等,尋下一次時機,勝機總會有的。」李墉道:「我更擔心的反而是我們治下一些官員……」

    「不用等了。」

    李瑕翻閱著情報,忽然將其中一封遞給李墉,道:「夔門的結果只怕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是姜飯探到的關於姜才與孫虎臣之間的事端。

    後續消息雖還未送來,勝敗幾乎已成定局。

    李墉並未因此大喜,而是馬上便開始思忖此事帶來的影響。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4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