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51頁

    手指輕輕摩挲著,他其實有些擔憂,萬一八思巴回到吐蕃,是能讓他前功盡棄的……

    ……

    這日在子午鎮見過了幾個心腹大臣之後,李瑕算是鬆了一口氣。

    他雖然推算忽必烈沒有時間抽調主力來攻,但在宋境時畢竟不放心。如今卻可以確定,忽必烈要完全消彌汗位之爭帶來的影響、並從西域抽出手來,沒那麼快。

    那麼,今年內修、外攘的調子大概就可以確定了。

    內修方面,除了高築牆、廣積糧之外,稱帝之初也該將官制確定下來以進行高效的治理,在人口基數不足的情況下,比治理效率也是趕超國力的另一條路子。

    外攘方面,多年無休止的征戰之後,必須休養一兩年了。若能效仿涼州會盟而收服吐蕃,自然對局勢極為有利,但只怕沒那麼容易。

    ……

    阿里海牙見過董文炳之後,次日便點齊兵馬返回亳州。

    但才行到西輔鄭州,他卻是派出一個心腹,仔細吩咐了起來。

    「你把這封信送到開平……」

    那是一封回鶻蒙文寫成的信,這心腹得了差事,馬上便轉頭北向,直趨開平。依著阿里海牙的叮囑,信是直接遞到了如今的中書左丞相忽都答兒手中。  

    ……

    忽都答兒是蒙古貴族出身,能拜相倒不是因為有多少才能或功績。

    只不過是忽必烈委派官職十分隨意,比如任張文謙為相也能將其派出去治水,任史天澤為相也能將其派出去打仗,中書省常常便需要許多個丞相。

    忽都答兒看到是阿里海牙的信,當即就不太高興。

    「在江陵打了敗仗,還敢寫信給我,指望我為他求情嗎?」

    等到真拆了信看過,忽都答兒的怒氣卻是從阿里海牙身上轉移了,低聲自語道:「董文炳……這些漢人太過份了。」

    身為中書左丞,他當然明白只以河南一地的兵力還要分兵偷襲江陵,不足以攻下潼關。

    但態度是另一回事,阿里海牙信中描述的董文炳躲在洛陽吟詩作賦的場景,著實讓人感到深深的不信任。

    忽都答兒二話不說,立即便去見忽必烈。

    ……

    「左丞相來了。」

    「伯顏?又是你?」

    忽都答兒才到了大帳之前,只見到伯顏從帳中走出來,有些不悅。  

    這個伯顏根本就只是旭烈兀派來的使節,去年才抵達開平,至今也沒過幾個月,卻是立即就得到了大汗的重用。

    大汗與伯顏商議國事的時間,比見他忽都答兒都不知多了多久。

    甚至聽說,大汗有意讓伯顏任丞相。

    忽都答兒覺得這太可笑了。

    他對伯顏並沒有好臉色,道:「我要見大汗。」

    「左丞相有什麼事嗎?」

    「我不用和你這個外來的人說。」

    伯顏笑了笑,這才引著忽都答兒進了大帳。

    大帳內,忽必烈正在與姚樞說話。

    也不知是否是故意的,姚樞一見忽都答兒來,開口都是說漢語。自有通譯站在忽必烈身邊低聲翻譯著。

    伯顏站在一旁,偶爾插上兩句話,忽必烈都連連點頭。

    唯有忽都答兒不懂漢語又沒有通譯,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只好干站在一旁,滿臉不高興。

    等了許久,他終於得到機會,將手裡的信件遞了上去,道:「大汗,董文炳只怕有了異心,大汗怎麼能將河南交給這樣的人?」  

    沒想到,忽必烈甚至都沒有接過那封信,淡淡一揮手,直接讓近侍將信交給伯顏。

    「伯顏,你說。」

    伯顏倒是用蒙語回答,用詞卻與別的蒙人不同。

    忽都答兒說了一輩子蒙語,都沒能說出這麼文雅的話。

    只聽伯顏道:「臣以為董文炳確實不適合再總管河南的軍政、民政了,請陛下再選一賢良。」

    忽都答兒雖討厭伯顏,但卻也道:「大汗,我也是這個意思!」

    坐在大帳中的忽必烈面色深沉,只稍作思考,便又了決定。

    「降忽都答兒為平章政事,升伯顏為中書左丞相,兼河南經略使……」

    只聽得這前兩句話,忽都答兒腦子「嗡」地一下,已愣在那裡。

    他不明白,明明一樣的建議,憑什麼降他的官,讓那個外來人當丞相。

    只有到這一刻,他才覺得這大蒙古國的官職升降,就跟鬧著玩一樣……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寒食

    唐建統二年,三月初十,這日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是禁止煙火,只吃冷食。  

    但夜幕降下之後,長安宮城中還是點起了燭火,照得集英殿內恍如白晝。

    集英殿說是殿,其實就是原來的三堂換了個牌匾,作為李瑕登基後召官員奏對之處。

    李瑕雖不會鋪張浪費,但也不算儉樸。當世能享受的或不能享受的他都有過,因此對大建宮殿搜集奇珍異寶一點興趣也沒有,出行也是輕車簡從,唯獨喜歡亮堂、乾淨,在火燭這方面從來不會去省。

    就算裝模作樣減了宮中火燭,又能省出幾個錢?

    「趙宋也曾與吐蕃貿易。」

    說話的是嚴云云,為了應對李瑕有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詢,她顯然是提前做了功課,說起來滔滔不絕。

    「自宋初至宋神宗初年,吐蕃諸部蕃民用馬向趙宋換取茶、絹等物。川蜀的馬場設在黎州的漢源、雅州的碉門寨、威州的通化縣、茂州的汶川縣。更大的馬場則在隴西……」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5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