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頁
燭火不算太亮,很快他便能看清屋中的形勢。
聞雲孫頭上的麻袋和嘴裡的破布都先一步被取下了,卻是安安靜靜坐在那兒,從容鎮定。
鄧剡心中暗道這個宋瑞啊,此時再鎮定又有何用。
「你們這是想殺了朝廷命官不成?宋瑞可是狀元……」
「狀元好了不起。」
這次說話的卻是位女子。
隨著這句話,她從黑暗的角落裡走了出來,身姿顯現在燭光之中,手還按在腰前的佩刀上,頗為英武。
「是你?!」鄧剡驚道。
聞雲孫則是彬彬有禮地一頷首,道:「多謝王小娘子出手相助。」
「叫我王翠就好,小娘子多怪啊。」
「那便叫恩人吧。」鄧剡終於回過神來,行了一禮,問道:「不知恩人這是……」
王翠道:「我家主人是賈平章府的侄女,方才用來接你們出來的令牌與判書都是真的。」
「真是朝廷的判決?謫宋瑞為郴州司戶。」
「對。」
「可是……」
王翠抬起手一擋,道:「與我說沒有用,我可管不了這些。我只是擔心如果是別人押送你們,路上會對你們下手,所以讓賈平章安排人手先行押送。」
「賈平章沒有想要殺我們?」
「他說,若你們有威脅,前兩次他便殺了。能留你們到現在,因他早就知道書生做不成事。」
哪怕只是轉述,鄧剡也能感覺到賈似道話語裡那令人厭惡的傲慢。
「那……」
王翠和這些讀書人是兩種人,就不耐煩聽他問個不停,再次抬起了手。
「我家主人問你們,如今朝廷已經向蒙古人奉表稱臣了,怎麼辦?」
這次,是聞雲孫先開口,反問道:「問的是什麼怎麼辦?」
「社稷怎麼辦?」
「國事一團亂麻,須一樁一件慢慢地解。」聞雲孫沉吟道:「奉表稱臣帶來的壞處長遠,而擺在面前的第一樁,便是秦王李瑕對議和的態度。」
儘管他已經用了最簡單的語句,王翠還是沒有聽懂。
「什麼意思?」
「議和之事,朝堂沒有問過秦王李瑕的態度……」
「那為什麼不問?」
「因為秦王必定不同意,朝中主和派怕他阻攔,迫不及待就奉表稱臣了。」
王翠終於明白了,驚道:「你是說他要造反?那他的將士們不是全都成了反賊?」
「此為眼下社稷之急病。」
說到這裡,王翠忽然做出了一件讓二人十分驚訝的事。
她竟是從袖子裡一摸,摸出了另一枚令牌,啪的一下蓋在桌上。
「那既然這樣,你們去勸一勸秦王。」
「什麼?」
「去啊,去勸一勸他。議和才剛訂下,他還沒得到消息,你們現在出發還來得及,再慢就晚了。」
鄧剡驚呆了,只覺這事好生荒唐啊。
他愣愣看著桌上那一枚紋理複雜的令牌,暗想為何賈府的護衛會有李瑕那邊的令牌。
只有一個可能。
——賈似道與李瑕有合作。
這念頭一起,他忽感到一陣可怕的戰慄,心道若是這般,那這大宋社稷豈非是要亡了?
聞雲孫卻沒有太大的反應,語氣依然平和,道:「朝廷稱臣於胡虜,不可無人因反對而受懲,還請王小娘子允我貶謫郴州。」
「都說了不要叫王小娘子。」
聞雲孫笑了笑,他了解李瑕,知道李瑕極有主見,不會輕易聽人遊說,卻還是轉向鄧剡。
想到從小到大的同鄉之情、同窗之誼,聞雲孫終於還是在法理之外庇護了本該被編管於崖州的鄧剡一回。
「就請光薦兄往長安去一趟吧,為了大宋社稷勸一勸秦王。」
……
天一亮,兩隊人早早便出了臨安城門,分別稱是往郴州、崖州押送犯官。聞雲孫去的是郴州,先走陸路往西南方向;鄧剡去的是崖州,乘船沿運河向南。
聞雲孫其實很清楚,王翠的所做所為哪怕不是出自賈似道的安排,那也是賈似道默許的。
這麼做,賈似道一方面成全了他那位「侄女」的想法,另一方面無非是多一個人去勸說李瑕。
哪怕不能成功,他們這些人於賈似道也不過只是螻蟻,虧不了什麼……
……
同一時間,往長安的路途上有好幾撥人。
鄧剡行路最艱苦,卻不是最慢抵達的。
事實上,在輿情司的探子把宋廷向元廷奉表稱臣的消息送到長安城後的第七日,鄧剡就到了。
時值五月中旬,長安雖沒臨安那般錦繡繁華,卻也別有一股太平祥和的景象。
遠遠看去,長安城比臨安包括外城在內的城廊還要大些。
城郊多植柳樹,賞心悅目。
進了城門,只見街邊盛開著許多牡丹花,顯得十分雍容,或許已隱隱有幾分唐時風采。
依微香雨青氛氳,膩葉蟠花照曲門。
鄧剡遞了王翠給的令牌,很快便被帶到秦王府前院候著。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終於被帶到了一間議事堂。
「王上,鄧剡到了。」
「請他進來。」
鄧剡目光瞥去,見堂上並不僅是李瑕一人,而是有諸多文武圍著一張大案正在商討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