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21頁

    「那倒不是。」

    李冶撫著長須,無奈地轉回頭來,道:「老朽只是還未想好是否該出仕,找個藉口罷了。」

    「敬齋公來都來了,為何還不肯一展抱負?」

    「哼,都入土的人了還被擄來。」李冶再次側過聲,嘟囔道:「顏面也掛不住。」

    嚴云云無奈,只好推了一張紙到他面前。

    「敬齋公看看這是什麼?」

    「咦……天元術?」

    「方程,三次方程,敬齋公可能解?」

    「呵,小兒之戲。」李冶譏笑一聲。

    「那這個呢?」

    李冶默算片刻,揮手提筆填了兩個數,擱下毛筆,斜睨嚴云云一眼,道:「再來。」

    嚴云云頭一低,微有些為難。

    她與李瑕根本拿不出能難倒李冶的題。

    只好再推出張紙,笑道:「敬齋公看看這個。」

    「不就是用些奇形怪狀替代數字,有何可看?」

    「這樣呢?」嚴云云列了個簡單的除法運算,問道:「這般算起來豈不便捷?」  

    「便捷是便捷,九九小數罷了……班門弄斧。」

    嚴云云點點頭,應道:「敬齋公精於數學,我是班門弄斧了,但若能以此教後世,豈非更能發揚敬齋公之學?」

    李冶這才捻須沉吟,道:「有點意思。」

    「敬齋公再看這個。」嚴云云拿出一張鹽券,指了指上面的編號,問道:「便捷?」

    「不僅是便捷吧?還能防偽造?」

    「是,從字形、編號、大小、位置諸處,有十一處用於防偽,敬齋公能看出幾種?」

    李冶已有了興趣,接過那鹽券,看了一會,先是問了那各個數字,之後竟是掐指算了算。

    「正面與背面這兩串數字是個二程?」

    「是。」

    「太簡單了些。」

    「還需請敬齋公出手。」嚴云云道:「除此之外,今王府欲發行紙幣,然發行多少,須極慎重……」

    「老朽明白。」李冶嘆息一聲。

    他是經歷過金亡之禍的,對紙幣濫發或少發有大幹系,深有體會。

    嚴云云聽得這一聲嘆息,眼神一亮,傾過身子,道:「小女子才疏學淺,實無力擔此重任,再代郡王懇請敬齋公任幕府主簿、統計司司使,主管紙幣一事,求敬齋公答應。」  

    ……

    李瑕能給李冶的官職很低。

    不像忽必烈開口便是翰林學士、同修國史。

    但李瑕給的,是做實事的官。

    李冶看著眼前那紙幣,忽然回想起了當年知鈞州時的場景。

    終於,他無奈地嘆息了一聲,道:「鹽券發了多少?」

    「不多,不敢多發,心裡真沒個數,只敢謹慎試探。」

    李冶嫌棄地搖了搖頭,道:「把川蜀各地歷年的鹽、茶、米、布等帳簿交由老夫算一算,再去沏壺好茶來。」

    ……

    郡王府中,李瑕放下望筒,喃喃自語了一句。

    「運氣不錯,莫不是因老李祭祀了李家龍宮?」

    最近,先是李曾伯來,再是李冶來。

    前腳送「可齋公」往隴西鎮守,後腳迎「敬齋公」任事幕府。

    這一南一北、一文一武的二李入川陝,哪怕還未完全歸心,文臣武將的班底卻已充實起來……

    第七百一十三章 妥協

    封王之後,李瑕先以自己對經濟貨幣的理解結合宋初的交引制度,先小規模地發行了鹽券,試圖逐步建立起平陵王府的貨幣信用。  

    做這一步,他是慎而又慎,唯恐打亂川陝薄弱的貨幣體系。

    那紙幣的槓桿作用便發揮不出來。

    直到建立了統計司,經過了合理的籌算,他才能做到適量發行券引,刺激川陝的迅速發展。

    打個比方,以五石鹽為錨定物,只要王府有公信力,眼下便敢發行二十石的鹽券,相當於能憑空「借」來十五石的鹽價做為本錢。

    這自然對商貿自有了極大的促進。

    李瑕懂理論、李冶擅統籌、嚴云云精明有手段,這樣的草台班底形成之後,川陝發行券引一事便開始大步向前推進。

    他們在一開始便制定了嚴格的統籌、監管,以防止再出現宋、金濫發紙幣導致的物價飛漲。

    六月中旬,李瑕再次召漢台幕府諸屬臣議事,總結了上半年穩定形勢、謀求名份的成果,確定了下半年的振興之方略。之後便是一場人數更少的議事,確定了今年的鹽、茶、米、布券引的發行數量。

    在當今整個東南會子如廢紙的情況下,不少人畏紙幣如虎,李瑕亦覺自己這個動作頗為大膽。

    諸侯不得朝廷之命,擅自大規模鑄幣,幾乎等同於向朝廷在經濟上宣戰。  

    既是宣戰,他便準備好應對宋廷,以及各種牛鬼蛇神的反擊。

    偽造券引、擠兌、作空、抵制……貧瘠的川陝要面對的是富饒的東南。

    難得沒有戰禍的短短几年,川陝民生經濟能休養到什麼地步,這是第一個考驗。

    ……

    很快,僅在七月初二,一家商行從荊湖運來晶石、銅器、絲綢、農具等等貨物,且賣了兩艘大船給漢中軍器司,接受了面額五十萬斤的茶券。

    之後,這商行在漢中幾個縣衙兌換了二十萬斤茶葉,又以剩餘茶券與蜀地商賈採買了藥材、毛皮、羊羔、竹器等諸多貨物南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2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