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73頁

    「心乎生民,不心乎夷夏……」

    這才是在掘他趙氏宗社的根。

    趙昀太清楚了,為何大宋能經遼、金而不亡?為何蒙古二十餘年不能南下?為何叛宋之臣必眾叛親離?

    賈似道方才說的不錯,因為民心在宋。

    民心是什麼?

    是士大夫嘴裡的法統!

    透過那封信,趙昀仿佛能看到忽必烈從信封里走出來,雄壯、兇狠,更可怕的是眼神中還帶著睿智……

    帝王氣。

    當忽必烈的帝王氣撲面而來,那句「天下歸一」映入眼帘,趙昀不能不感到無比的恐懼。

    恐懼到從心底里泛起顫抖……

    ……

    漢中,帥府。

    「不能小瞧忽必烈,也不能小瞧了趙昀,他們才是帝王。有些東西,只有坐在皇位的人能理解。」

    李瑕與韓祈安聊著聊著,忽然開口這般說了一句。

    他帶著些自嘲的口吻,又道:「帝王氣,我如今半點也無。」

    「阿郎有。」韓祈安應道。  

    「不,我手下之人,誰能堂堂正正說出一個擁立我當皇帝的正大理由?」

    韓祈安沉吟片刻,道:「阿郎蓋世英雄……」

    「並非所有英雄都能當皇帝。」李瑕道:「世間有英雄無數,為帝者幾何?而為帝者,又有幾人是英雄?」

    「開國為帝者皆可稱英雄,歷代不過數十人。至於……」

    韓祈安想了想,忽不知從何說起。

    李瑕道:「方才我問,待我歸來可否求娶巧兒。先生答,該是巧兒侍奉我。我說,不是侍奉。但我卻說不出那該是什麼。」

    韓祈安道:「阿郎待巧兒之心意,我明白。」

    「不夠。」

    李瑕自嘲一笑,道:「我若說『以妻禮待她』,說不出口,因我已不能給到她妻子的名份。名份既不重要又重要,我想給她一個名份……」

    話到這裡,李瑕沉默了一會,才開口說了一句。

    「我若開國稱帝,封巧兒為貴妃。」

    韓祈安愣了一下,笑笑。

    李瑕也笑,問道:「有點太遠了吧?」  

    韓祈安撫須道:「我信阿郎能成,聽了也歡喜。」

    「但還是覺得這話不真實?聽起來有些傻氣?先生說實話。」

    「有……些許。」

    「因為我實力不足,且毫無法統。」李瑕道,「開國建業,說來實是太遠了,不真實。」

    「暫時而言。」

    「法統。」李瑕又念叨了一聲。

    他一邊沉思著,一邊隨口說著,很亂,這是他在思考的過程。

    也是他自我學習的過程。

    「依我如今理解,法統可比喻為『底氣』。一個人沒了底氣,做事情還能勉勉強強,但若萬萬人沒了底氣,便任何事都做不成。

    底氣足,才有氣魄。

    我平生自負,個人之底氣有。

    個人之氣魄,我亦自認為有。

    但個人氣魄再足,永不可能成為帝王氣。

    帝王氣,當是萬萬人之氣魄聚一人之身。

    我沒有,遠遠沒有。

    忽必烈有英雄氣魄,也有帝王氣;  

    趙昀雖無英雄氣魄,卻有帝王氣……先生莫搖頭,且說,王堅將軍是何等英雄氣魄,這份氣魄,他是給趙昀的,不是給我的。

    張珏亦有英雄氣魄,如今亦是給趙昀的,不會給我。他與我交好,但遠未到把他的氣魄給我之時。

    為何?

    法統。

    我不屑趙昀之法統,因他的法統是從祖宗身上得來的,可世人信奉,我對此無可奈何。

    而我的法統將從何來?

    依舊是世人信奉,但並非信奉血脈,而該是信奉生存,乃至生活。

    我一直告訴將士們,收復漢中,從此鎖住川蜀門戶,使戰火不再波及到他們的家園。

    我曾答應過漢中百姓,三年免徵田稅。

    這都是為了讓他們生存……因為他們太苦了。

    如今,我若舉事,自立也好、降蒙也罷,朝廷必要攻來、蒙軍必也要來。百姓的口糧必要被收走,或是我收、或是蒙人收走。

    百姓辛苦耕種來的糧草,他們從春耕盼到秋收,好不容易才盼到的一點點,就這麼一點點休息、喘息的日子,毀了。  

    是,他們每年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我承諾過要讓他們休養三年。

    那我的承諾算什麼?

    『信』之一字先毀了,『信奉』從何而來?

    我的法統,毀個乾乾淨淨。

    那,又何必立事?」

    ……

    韓祈安有些沒聽懂,但他知道,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瑕自己一直在有所悟,有所得。

    ……

    「我想來想去,我如何選擇,不在於臨安如何、開平如何,不在於我能得到什麼。

    在於我能給什麼。

    我能給治下之民什麼?

    一個承諾、短暫的數年休養時機。還是毀諾、繼續連綿無休的戰火?

    權力……真會迷了人的眼,在人根本還沒發現的時候。

    我謀到蜀帥之位,自予救世之名,欲立大事。

    一回頭,我與吳曦有何區別?

    吳家三代鎮守川蜀,百姓交口稱頌,吳曦一朝叛亂,聲敗名裂,眾叛親離。為何?

    因百姓心在大宋?我認為不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7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