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可想而知,做一檔全球綜藝有多難。
也正是因為全球向綜藝太難搞,所以才比較少這類的節目。
說白了,看節目,總是免不了投射自己的喜好,畢竟只是為了娛樂,何必想那麼多呢,很少人是抱著其他目的看節目的,比如吳歌這種純粹的追電影的人。
目的不同,性格不同,包容度就不同,這很正常。
在此基礎上,《導演卡特》出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的多元性。不同個性的導演、來自全球各地的演員以及豐富的題材內容,總有人能從中找到自己喜好的一款吧。
時間一天天過去,熱搜不斷變換。這其中,吳歌格外關注周疑的劇組。
據她所知,周導為人相對冷漠,對作品有相當嚴格甚至變態的要求。不對他的眼,他可能看都不看,對他的眼,他就會表現得十分友善,不能說極致雙標,只能說極致的自我標準。別的不說,周導的興趣確實是大眾意義上的變態興趣。
她不擔心拍攝是否順利,而是擔心拍攝期間會不會出事。周疑是那種邊緣線的人,一旦越線,就走遠了。
「為了實現內心的追求,我會不惜犯禁嗎?」
吳歌不禁自問。
時間一天兩天的逼近,全球範圍內都有大事件發生。
B區財務局局長莫斯利奇以多重組合手段,短時間內不僅扼住了B區經濟的下滑,還實現了部分產業的升級。赫爾格、海森堡、極光等財團的投資盤活了一綠萬頃的B區股市,刺激了區域經濟發展。
同一時間,X區麻煩不斷,埃森特手下不斷被抓,失勢之居眼看著不可逆轉,他越來越瘋魔,已經開始昏招百出。
而同時,《導演卡特》的宣發已經差不多好了。
-
逼近上映。
桑托斯處理好所有事情,聯繫季管家,問:「老闆情況如何了。」
季管家憂愁道:「不太好。」
桑托斯一驚:「不是拍完了嗎?」
季管家:「少爺的要求更高了。」
桑托斯笑了笑。
不過,他還是得提醒一下。
「老闆花在拍戲的時間太多了,作為興趣愛好很好,但是否時間有點長了?」
就休養來說,這都將近一年半了。雖然一直都在工作,但人也不能總是打兩份工吧?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可以說沒有關係,兩種思維方式切換來去,負擔可想而知。
老闆是老闆,不是超人。
「關於這點……」
季管家心裡也糾結。
他自然希望少爺做喜歡的事情,可是……
桑托斯:「赫爾格方面也希望老闆回來坐鎮了吧?」
赫爾格的創建跟老闆的個人魅力有很大關係,說實話,很多人是衝著老闆來的,後來越發展越龐大,人員越來越多了,但不變的是,大部分的高層人才是依靠老闆維繫起來的。老闆宣布休養其實有部分消解個人權威的原因在吧,老闆總是希望其他人能快速成長起來。
但是果然,老闆不在,馮笑面對那些刺頭一樣的天才,多少有點孤掌難鳴,馮笑是管理型的專家,但她不是科技方面出身,理解方面或多或少有點咬不上科學家們的思路。
馮笑已經在呼喊了,要周禮快點回來,她也要年假休養。
季管家感到難辦,但想了想,還是說:「等少爺拍完這個片吧,他應該自己也有考慮了。」
桑托斯點頭,心想咋自己不會科學呢,不然就能為老闆分憂了。
話說回來,好像新來一個傢伙很有才能的?
他想了想,道:「祝老闆順利。」
通話掛斷。
季管家走到監控室。
監控屏幕上是一間排演室,幾十個「演員」同時在對戲。他們每個人都要抓好說話的時機,讓對話連貫地推進下去。
然而麻煩的是,拍攝手法要求一鏡到底。
每個人都不能有差錯,都一定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少爺排了這場戲三天多了,幾十次都不滿意,特別是針對芳歲好的演技。
周禮回來談論此事,只是說:「『徹底崩潰』是很難演出來的嗎。」
季管家:「沒有經歷過的話,很難體會這種心情吧。」
每個演員都有一套「情緒包」。
「情緒包」就相當於他們的彈藥包。
比如你一說悲傷,他們就立刻從情緒包中取出悲傷,迅速完成表演。
但是「情緒包」只能存儲他們有過的情緒,或者他們可以摸索、體會到的情緒。
一旦你向他們要求情緒包之外的情緒,他們就可能會遲疑幾秒,或通過表演的邏輯,或通過他們對人性的想像力,盡力為你表演出來。
芳歲好的問題就在這裡。
就是差那麼一點,還不夠「徹底崩潰」。
季管家:「如果真的徹底崩潰了,只怕就不是演的了。」
周禮點頭:「我既希望她徹底崩潰,又不能讓她真的徹底崩潰。」
他的顧忌就在這裡。
導演的工作是什麼呢,無非是引導演員作出正確的表演。
假設演員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演的狀態,一種是真實狀態,兩種狀態之間存在一層隔線,通常來說,他們採用的是演,而不是真正地成為劇本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