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對方是顧熠的同級生,不過本科期間不在一個班,顧熠和對方並不是特別熟悉。
但對方的名字顧熠早有耳聞,和顧熠曾經的舍友一樣,是化院的天才人物。
合作過後顧熠發現,對方的確很天才,很多概念都是一點就通,包括顧熠目前的研究方向,雖然是一塊空白領域,但對方卻能立刻提出很多設想。
既敢想敢做,又有紮實的基礎,是顧熠對這位同級生的看法———對方很有天賦,卻沒有揮霍這份天賦,而是扎紮實實做著最基礎的研究。
現在顧熠理解朱教授對自己的指派了。
和對方合作的話,進程的確會加快,就算顧熠在《孤獨學神》劇組拍戲,研究本身也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他這位同級生問他,《孤獨學神》怎麼又拍了物院。
顧熠:「真的沒有又。」
而且他既不是導演又不是編劇,這個鍋真的輪不到他來背。
「我再來盯一盯,等會數據整理出來,我們再看一看。」
顧熠點了點頭。
整理數據請的是學弟學妹們幫忙,朱教授為人正直,所以他的課題組裡沒有塞亂七八糟的學二代,就算有那種朱教授礙於情面實在拒絕不了的人物在,基本也不會和顧熠有關聯。
畢竟顧熠本人是輿論中心,和他相關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媒體關注。
一般來說,換成其他人的研究,學弟學妹們未必樂意幫這個忙,然而顧熠不僅承諾加名,還願意給很高的經費———基本由他自己出錢。
除此之外,放在Crown有巡演、顧熠新片有路演的時,一張門票也是不會少的。
Crown的演唱會門票多難搶自不必說,顧熠本人甚至不介意他們放到二手市場上去賣……
「就算當了顧老師的學妹,也不會讓我產生幻滅感,他本人沒有人設,就是一個踏踏實實的好人。」
「+1,但是寫不出論文很崩潰的時候,會覺得他的存在對我等凡人是一種殘忍。」
「真的,上回顧老師請我整理數據,就聽他報了一堆論文名,那時候我覺得,我的大腦會不會只是擺設?」
「畢竟是C省理科第二啊,唉。」
顧熠並不愛炒作學霸人設,但只要他還在化院讀書,對他的議論總會出現在一些娛樂及學術類論壇上———他本人不會刻意表達自己愛學習,但每次他閉關一段時間後,總會在專業的雜誌上展現自己的成果。
哪怕粉絲們不清楚那意味著什麼,卻總會有專業人士來科普他研究的牛逼之處。
「我以為高考已經是顧老師的學業巔峰了,現在看,只是我以為的巔峰。」
「+1,就像我以為《一枚信箋》是顧老師的票房巔峰,結果《星際覺醒》來了。」
「樓上,說《星際覺醒》是票房巔峰不會有錯的,暫時……應該不會有電影能超越《星際覺醒》。」
當然,在學業方面,顧熠對自身的看法和粉絲們的看法完全不同。
他周圍都是朱教授這樣的行業領軍人物,本院的天才多如牛毛,還有隔壁物院的,數院的……一個個履歷金光閃閃,和他們比起來,自己真沒有什麼值得吹的地方。
不過粉絲們一直對他有濾鏡。
但顧熠覺得,粉絲對明星的濾鏡並不是壞事,他不該排斥這些,而應該再努力一些,去達成粉絲對自己的濾鏡。
他現在也在朝那個目標努力中。
……
顧熠這邊繼續在京大搞研究,而《孤獨學神》劇組也完成了拍攝前的準備工作。
《孤獨學神》導演嚴濟閩並不是新人,以往有過幾部電影的拍攝經歷,不過他的作品票房並不是特別高,但基本也不會有虧損,才讓他一直有電影拍。
劇組規模不大,演員陣容也以年輕演員為主,除了顧熠這位主演外,其他演員包括李煦、剛從京影畢業的方淮,還有演另一位學者的吳慶春。
可以說,劇組有不少顧熠的熟人。
吳慶春自《一枚信箋》後就沒和顧熠合作過,這回《孤獨學神》邀請他,他很乾脆地應了下來。
不過吳慶春也沒想到,新片有很多鏡頭要在京大拍。
劇組拍青春戲會借用學校的場地很正常,但京大畢竟是最高學府之一,在不少人眼中都有著神聖感。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算是學渣對學霸的敬畏之感。
進入京大校園後,吳慶春和李煦還好一些,兩人畢竟和顧熠合作過,見面了也很熟稔,但新人方淮就很忐忑了。
這是他大學畢業後接的第一部戲。
雖然京影畢業生在旁人眼裡很優秀,但客觀來說,能在娛樂圈混出名堂的畢業生只是少數,一個班能有三四個出名的都算明星班了。
方淮長得不錯,還沒畢業就被經紀公司簽了,但那種運氣不好的畢業後壓根找不到機會,有人轉行回了老家,也有人簽了直播公司當網紅去了。
像李煦這種跑龍套還能紅的是少數。
方淮壓力很大,一是因為他接下來要和顧熠合作,二是因為這次合作,公司和周圍所有人都認為他會紅。
他自然會患得患失,怕自己演不好角色,又怕《孤獨學神》成為顧熠演藝生涯中唯一的滑鐵盧。
換而言之,顧熠、吳慶春和李煦都早早證明過自己,如果《孤獨學神》成績不夠好,原因自然在他。